关灯
护眼
字体:

爱新觉罗家族史_刘小萌【完结】(150)

  载瀛的儿子如长子溥伒(即溥雪斋)、五子溥僩(即溥毅斋)、六子溥佺(即溥松窗)、八子溥佐(即溥庸斋)为生计所迫,卖画维生。幸好自幼习画,刻意钻研,日后都成为著名画家。[51]

  惇亲王奕的二子载漪即端郡王,自庚子事变后定为“祸首”发往新疆,以后长年生活于边远地区,其家的破落较为特殊。端王发往新疆由西安启程,中途改道西北方向,往投内蒙古阿拉善的罗王府。清代宗室王公与蒙古贵族一向互通姻好,端王福晋是罗王的妹妹。从光绪二十六年(1900)直到宣统三年(1911),端王在罗王府一住11年。民国初年,辗转宁夏、甘州等地。民国16年(1927),病逝于宁夏。端王长年漂泊在外,主要靠亲友旧属接济,经济状况大不如前。去世后,其侧福晋为了霸占4万余两现银和50余箱古董的遗产,用1万两现银和10箱古董买通当地军阀,终于如愿以偿。

  端王诸子中,长子溥僎曾授一等镇国将军,为尽孝道,于庚子年奏准随父侍奉。端王居住于甘州张掖时,溥僎发现当地百姓患病死亡率很高,主动为百姓治病。溥僎在北京时深爱医术,曾随太医院名医赵立臣学医十数年,医道精湛。行医不久,良医的名声传遍整个甘州。远近求医者很多,以至在住地形成了一个热闹的集市。“镇国将军给老百姓看病”,确是亘古未有之事。民国10年前后,溥僎突然在当地病故。[52]

  端王次子即大阿哥溥儁,被废出宫后,奉命“认祖归宗”,仍归惇亲王本支。其时,端王兄弟中惟四弟载瀛未获罪,因降袭贝勒,成了惇亲王府的继承人。溥儁归宗后,载瀛未按端王一系平均分配给他财产。王府地租收入每年只分给他几百两,比其他兄弟少几十倍。民国初年,溥儁凭着自己曾为“大阿哥”这块牌子,先后当了几届挂名参议,每年可以领到一大笔津贴,再加上从王府分到的地租,以及娶内蒙古罗王之女所得的大笔妆奁费和馈赠,生活居然富裕起来。但他逐渐结识了一些不三不四的朋友,常到戏楼、酒馆鬼混,不久又捧上几个唱大鼓的女艺人。每日吃喝玩乐,挥霍无度。以后学会了抽鸦片,开支有增无减。[53]

  民国10年(1921),由于政治上的变动,溥儁的挂名参议被取消,地租收入也很快断绝。从此以后,便处于坐吃山空,逐渐破产的地步。民国17年(1928),他借口“生活困难”,将王府内分给端王一系的房产卖了几千块现洋。有钱后不知勤俭度日,仍然大吃大喝吸鸦片,很快将这笔钱挥霍殆尽。

  溥儁为生活所迫,只得让妻子向其兄塔王(罗王的儿子,时任蒙藏院总裁)求借。最后干脆“寄人篱下”,搬入塔王府居住。塔王去世后,塔王侧福晋吩咐手下人对溥儁夫妇不要以亲戚相待,让他们搬到马号附近的几间小房子居住。溥儁遭到冷遇,情绪沮丧,又无力搬出府去自谋生活,积忧成疾,一病不起,不久便死在塔王府。

  顺承郡王府——顺承郡王由勒克德浑(代善孙)始封,光绪七年(1881)传至纳勒赫,为第十世。纳勒赫曾任鸟枪营管理大臣、阅兵大臣、镶黄旗都统,管理过圆明园,另外还担任宗人府右宗人。光绪帝大婚时,赐食全俸(即银5000两)。二十年(1894),以慈禧太后60大寿,赐给纳勒赫每年加银2000两。[54]加上右宗人每月津贴200两(一年2400两)。郡王府一年的俸饷收入不低于1万两。俸米一项一年也有1000多石。王府有地3000多顷,分布在京郊、沈阳等处。京城内有房300多间。

  辛亥革命后,年俸取消,家庭收入只有地租一项。但由于开支庞大,入不抵出,就陆续变卖庄地。到民国6年(1917)纳勒赫去世时,大部分土地已被变卖,只有定兴县的800顷土地还在名下。纳勒赫子文仰宸“袭封”王爵后,为弥补亏空,将王府租给一皖系军阀。直皖战争中,皖系失败,奉系军阀进驻北京,将王府全部占用。几经交涉,奉系用7万银元贱价买下。文仰宸用这笔钱置买房宅一所,剩下的钱存在银行里,坐吃山空。民国17年(1928),定兴800顷土地被旗产管理局全部卖光。日伪时期,他将王左胡同的房产又卖了大部分。在这段时间里,主要靠银行利息及变卖金、玉器、家具维生。

  文仰宸亦如其他一些破落贵族,自认为是“亡国奴”,“与民国是势不两立,不共戴天的”,[55]所以,民国时代有人给他介绍工作时,均遭拒绝。日本帝国主义在东北建立伪满洲国,利用溥仪充当傀儡皇帝。文仰宸闻讯,以为复辟有望,兴冲冲前往东北投靠“自己的组织”。最初在伪军官训练处学炮兵,一年半毕业,分发沈阳预备炮兵队任队副,官衔少尉。一年后,感到在当地同样受气,抬不起头来,又跑回北京。当了三个月的西陵守卫,辞职后赋闲在家,为了糊口,有时作画出售。

  定亲王府——第一代定亲王为乾隆帝长子永璜,至第五代溥煦,袭封定郡王。溥煦为人乐善好施,常给穷人钱米,买鸟放生。一生毫无建树,多年不进宫廷,因不当差,有时还被罚俸。死后,由毓朗降袭贝勒。毓朗于光、宣之季历任光禄寺卿、内阁学士、步军统领、军谘府大臣、军机大臣,颇为摄政王载沣倚重。逊帝溥仪在谈到清朝覆亡时曾说:“清亡就亡在两王三贝勒。”两王是醇亲王载沣、庆亲王奕劻,三贝勒指载洵、载涛和毓朗。[56]由此可见毓朗在清季政坛中责任的重大。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