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爱新觉罗家族史_刘小萌【完结】(38)

  一些父祖被削爵除籍的皇族子孙也成为展亲酬庸的对象。努尔哈赤、皇太极统治时代,由于内部争权夺势,一些宗室贵族被囚禁、处死,子孙弟侄也受株连。几十年以来,积怨很深,涣散了皇族内部的凝聚力,削弱了它的统治效能。清朝定鼎北京后,为了迅速统一全国并建立起有效的统治,迫切需要皇族成员的同心协力。摄政王多尔衮试图通过起用被削爵者子孙并恢复他们宗籍的办法,化解固有的矛盾。

  在皇族内部,积怨最深的莫过于努尔哈赤与舒尔哈齐两家。从努尔哈赤杀死弟舒尔哈齐,到皇太极囚死兄阿敏,在豆萁相煎的现象背后,是一个家庭对另一个家庭的永久胜利。而且皇太极并未就此罢休。崇德三年,阿敏第三子固尔玛珲从叔父多尔衮伐明,自京师入山西境,复东至济南,克城40余,封辅国公。第二年八月,皇太极重提当年阿敏对己不敬、欲将本旗拉出分立的往事。不久即下令削除固尔玛珲爵位,并黜去宗籍,同时被黜的还有他的弟弟恭阿。[19]顺治五年(1648),多尔衮恢复了阿敏子孙的宗籍。固尔玛珲复封辅国公,因家贫赏银3000两,又晋固山贝子。弟恭阿等封镇国公。

  顺治十年(1653),舒尔哈齐在死后44年被重新恢复荣誉,追封和硕亲王。孙辈如瓦三、济度、巴尔堪、尚善、傅喇塔等均名重一时。乾隆年间简亲王德沛,咸丰年间郑亲王端华及其弟肃顺,都是舒尔哈齐的嗣裔。

  崇德七年(1642),杜度子杜尔祜、穆尔祜、特尔祜因心怀怨望,被皇太极革去公爵,黜宗室籍。幼子萨弼也受株连。顺治二年(1645),政治舞台上已换了一批新人。主政的多尔衮使杜尔祜兄弟重入宗籍,并恢复封爵。杜尔祜后晋封多罗贝勒,穆尔祜、特尔祜、萨弼晋固山贝子。[20]

  顺治初年,还恢复了代善子瓦克达、孙勒克德浑的宗籍。勒克德浑为第一代顺承郡王,后世“世袭罔替”。

  据统计,顺治年间,先后分封、晋升为和硕亲王、郡王(包括复爵)的,有和硕肃亲王豪格(及其子和硕显亲王富绶)、和硕豫亲王多铎、和硕英亲王阿济格、和硕承泽亲王硕塞、和硕敬谨亲王尼堪、和硕端重亲王博洛、衍禧郡王罗洛浑、顺承郡王勒克德浑、敏郡王勒度、谦郡王瓦克达、温郡王猛峨、康郡王杰书、简郡王济度、郡王塔尔纳、祜塞等,加上原有的和硕礼亲王代善、和硕睿亲王多尔衮、和硕郑亲王济尔哈朗,共有18个王。封多罗贝勒的有尚善、杜尔祜、喀尔楚浑等13人。封固山贝子的有傅喇塔、温齐、务达海等18人,加上镇国公、辅国公等,封为亲王、郡王、贝勒、贝子、公爵的,共有96人。[21]与入关前相比,宗室贵族集团有了进一步发展,与此同时,他们的特权也在加大。

  随着满洲人一跃成为全国的统治民族,宗室贵族的剥削对象由以往的旗下奴仆扩大到全国人民。剥削对象的扩大为他们提供了新的剥削收入。在利用旗地剥削农奴的同时,还依靠国家的强制权力从全国收敛赋税。

  在关外时,王公贵族各照爵秩,领取庄田,并不支取俸禄。入关后,沿用明制,征收地丁银、杂税银、盐课、关税银。顺治八年(1651)前后,国家岁入额赋仅1480余万两,顺治末年,已增至2400万两。[22]满洲最高统治者拥有了靠聚敛来的巨额财富,将其中一部分作为俸饷,分给王公贵族。宗室贵族中地位最高的和硕亲王,岁俸银1万两,米l万斛(5000石);多罗郡王,岁支银5000两,米5000斛(2500石);多罗贝勒,岁支银2500两,米2500斛(1250石);固山贝子,岁支银1300两,米1300斛(650石);镇国公,岁支银700两,米700斛(350石);辅国公,岁支银500两,米500斛(250石)。以下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依次递减,至奉恩将军,岁支银160两,米160斛(80石)。[23]

  以皇帝名义任意颁赠的银物又往往超过固定的收入。顺治五年,以宗室“贫乏”为理由,赐给公瓦克达银6000两,固山贝子尚善等人各5000两;同年,以“奉太祖高皇帝配天”颁赏,亲王赐金100两,银1万两,缎100匹,以下至奉恩将军,银40两。顺治八年(1651)正月,福临以“亲政”颁赏,和硕亲王银1万两,缎100匹,以下至辅国公,银1000两,缎10匹;八月,加皇太后徽号,又赐和硕亲王银7000两,缎100匹,以下至多罗贝勒,银1700两,缎20匹。[24]皇帝颁赏的名目繁多,有“登极赏赉”、“亲政赏赉”、“万寿赏赉”、“徽号赏赉”、“配享赏赉”、“升袝赏赉”、“册立赏赉”等固定名义,以及随时即兴的特恩赏赉。历次颁赏都要挥霍掉巨额财富。顺治十一年(1654)八月,例赠约黄缎6400匹,银35万余两,竟以“户部告绌,赏未行”。[25]

  与入关前一样,宗室贵族在政治上拥有很大特权。清朝皇室统治全国,不能不联合汉人上层精英和蒙古等少数民族贵族,但这种联合并不是一种平等关系。为扩大和巩固自己的特权地位,它确立起“首崇满洲”的原则,中枢机构则重用宗室亲贵,这成为有清一代恪守不变的国策。

  议政王大臣会议是宗室亲贵控制国家的重要工具,拥有很大权力。顺治年间,礼亲王代善及其子满达海,英亲王阿济格,肃亲王豪格及其子富绶,承泽亲王硕塞,敬谨亲王尼堪,端重亲王博洛,信亲王多尼(多铎子),简亲王罗可铎(岳讬孙),谦郡王瓦克达,敏郡王勒度,安郡王岳乐(阿巴泰之子),都是参与议政的“议政王”。[26]会议设有“议政处”,每届朝期,议政王大臣聚集于皇宫中左门外会议。时人所谓“清朝大事,诸王大臣佥议既定,虽至尊无如之何”。[27]体现了宗室贵族在清政权中举足轻重的核心地位。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