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爱新觉罗家族史_刘小萌【完结】(70)

  将汉人常用的平安吉庆、福禄寿喜一类字眼运用到名字中,并不是一种孤立的现象。清朝所取年号,如康熙、嘉庆、咸丰、祺祥(后改同治),都含有安泰吉庆的意思。入关后历朝皇帝,每年年终都要亲自书写福字、寿字,颁赐中外大臣。表达良好祝愿的多样性,无不反映出汉文化的影响。

  清代后期,远支宗室、觉罗中直接用汉字命名的越来越多,如文元、永祥、崇善、富祥、贵福、寿山、福海之类,都是一些吉利的字眼。不过,旗人和宗室中也有戏谑为名的。嘉庆年间,有取名“吴(与“无”谐音)米粮贵”的。又有某宗室,素喜收藏鼻烟盖、珊瑚、翡翠,摩挲玩赏,胜似稀世珍宝。宗室生四子,长子曰奕鼻,次子曰奕烟,三子曰奕壶,四子曰奕盖,合起来为“鼻烟壶盖”。说来可发一笑。旗人雅好调侃取乐的天性,据此可见一斑。

  话说回来,叫什么姓,取什么名,本来纯属个人私事,但清朝皇帝却偏要横加干涉,并把这件事看成保持“国语骑射”传统的一个重要因素。乾隆五年,有宗室名叫“望瑞”,弘历认为他的名字不能用满文连写,下令更改。又有镶黄旗满洲人叫“何督”的,弘历认为他的名字与汉人无异,命改为“和都”或“赫督”。乾隆二十五年谕言:八旗满洲,蒙古皆有姓氏,乃历年既久,多有弃置本姓沿汉习者。姓氏者乃满洲之根本,所关甚为紧要,今若不整饬,因循日久,必各将本姓遗忘不复有知者。又谕言:满洲名氏从来都是取满语与汉语对音来书写汉字的,不准依附汉姓,有意牵混。他要求旗人名字的第一个字不准用汉人的姓,以免引起误解。他还规定旗人命名不准用三个字,以与汉俗相区别。嘉庆年间,有觉罗名“觉罗太”者,“指姓命名致蹈汉人习气”,受到颙琰严饬。[158]

  在乾隆、嘉庆两朝上谕中,有关旗人和宗室觉罗“效法汉人习气”更改汉姓汉名的内容举不胜举。皇帝虽然将这种现象上纲到“数典忘祖”的高度,痛斥这些人为“无耻之尤”,或者不惮其烦地亲自干预更改姓名,实际效果却微乎其微。旗人改从汉姓汉名,不仅是仰慕汉习,更重要的是,生活在人数众多的汉人当中,又不可能摆脱与汉人的频繁接触,而旗人称呼满名不免拗口,且难记忆,旗人为交往的便利起见,取汉姓汉名是顺乎自然的选择。

  在满洲人中,宗室子弟自幼学习条件最优越,汉学修养最为精深,他们不仅取汉名,而且又加表字,使名字更加复杂。表字(旧称台甫),即人在本名外所取的与本名有意义关系的另一名字。人们相互间为表敬重,便以表字相称,而不直呼其名,益显彬彬有礼。从清初开始,宗室贵族为与汉文人唱酬应和,还出现了取别号的习气。与汉文士一样,他们常用别号来表示本人的志向、情趣、嗜好。清初满洲诗人鄂貌图,字麟阁,一字遇尧,开风气之先。高塞,清太宗皇太极第六子,雅好文学,号“敬一道人”。康熙间宗室岳端又名蕴端,字正文,号“红兰室主人”,又号“玉池生”、“东风居士”、“长白十八郎”。宗室博尔都,字问亭,号“东皋渔父”。饶余亲王阿巴泰第三代孙文昭,字子晋,号“芗婴居士”、“紫幢轩主人”,又自称“北柴山人”。雍正以降,宗室中取字、号者已相当普遍。嘉庆帝颙琰曾忆及年幼时的一件事,一次乾隆帝见他手拿一把折扇,上面的题画诗句落款,有“兄镜泉”三字,询之是十一阿哥(成亲王永瑆)手笔,“镜泉”即十一阿哥为自己取的别号。乾隆帝随即在乾清宫召见大学士、军机大臣和诸皇子加以训斥,认为这种诗画题咏是受汉文师傅影响的书生习气,“以别号为美称,妄与取字,而不知其鄙俗可憎”。他还说,皇子读书,只应该讲求大义,使之有益于自己身心,这些寻章摘句都是“末务”,年幼之人怎能学如此虚伪的东西!乾隆帝声称自己当皇子时从来不敢私取别号,仅有的一个别号“长春居士”还是皇考(指雍正帝)赐的。但是从来不用它署款题识。诸皇子如不知省改,相习成风,必致八旗子弟“咸以脱剑学书为风雅”,关系国运人心。[159]为了防微杜渐,他命将这番话写出来贴在皇子书房墙壁上,让他们“触目惊心”,永志不忘。从这件事不难看出,即使对生养深宫的皇子,汉人习尚也有莫大的吸引力。

  汉人传统,各宗族、家族在取名上多采取以字排辈的办法,即同辈人取名排一相同字,用以区别辈分。这种命名法,把族人名字框定在经纬网络中,支辈分明,从姓名中便可看出是否属于同宗、同辈分或者哪一支,它是汉人家族关系的体现和维系宗法制度的一种方式。[160]清初满人没有这种取名习俗。入关后较早仿行的是爱新觉罗皇室,至康熙朝始仿汉人宗谱拟定字辈的制度。玄烨共有35子,其中11子早殇,24子有嗣。玄烨头3个皇子,分别起名“承瑞”、“承祜”、“承庆”,第四子名“赛音察浑”,五子、六子分别名“保清”、“保成”(即皇太子胤礽)。这些皇子的名字,有时按同一字排列,有时又无章可循,而且排列之字先后换过三次(“承”、“保”、“长”)。这一现象,反映了满汉两种文化交融时期,人们兼而采之,难做取舍的心态。康熙二十年(1681)后,玄烨才按“胤”字排辈,为皇子命名,并定下一律用“示(礻)”旁。如将保清(皇长子)改成胤禔,保成(皇太子)改成胤礽。皇子命名的汉化过程至此完成。[161]其后为历朝清帝所遵循。胤禛即位以后,其兄弟之名的上一字胤改为允字,以避皇帝名讳。胤禛给诸皇子取名,上一字为弘,下一字均从日旁。以后乾隆帝又在弘字辈下,钦定“永、绵、奕、载”四字。诸皇子取名,上一字为永,下一字为玉旁。嘉庆帝诸子,上一字为绵,下一字均从竖心(忄)旁。道光帝之子,上一字为奕,下一字有三子从系旁,三子从言旁。在载字辈下,旻宁亲选“溥、毓、恒、启”四字,依次命名。咸丰帝奕续拟的字辈为“焘、闿、增、祺”四字。从胤、弘二字算起,共编列十四个字辈。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