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年羹尧之死_郑小悠【完结】(25)

  我们可以将这番对话与后来云贵、广西总督鄂尔泰的情况做一对比。雍正七年(1729),在主持西南改土归流过程中立下大功的云贵总督鄂尔泰破格担任云、贵、广西三省总督,节制西南,权倾一时。次年,雍正帝因为怡亲王允祥的去世倍感孤立,很希望鄂尔泰进京辅政,又担心西南军务无人主持。于是他给鄂尔泰写了一封长信,提到“朕之想念欲令卿来京,君臣相会之意,料卿亦必尽悉。但因三省事机重大,欲令卿多调停数载,可以委用他人代理时,酌量有旨也”,并命他留心朝廷内外大小官员,挑选继任人选。相比之下,雍正帝对二人的要求是一样的,但出发点大不一样:不让年羹尧立刻回京,是恐怕被世人认为君臣有“疑”有“形迹”,而不让鄂尔泰立刻回京,则纯粹出于边疆政务的考虑,未及其他。其用心诚恳与否,可见一斑。

  已有的研究普遍认为,雍正帝向年羹尧下手的导火索是雍正二年底年羹尧的进京陛见。此前,因为种种原因,雍正帝已经对年羹尧非常不满,但就是那短短的两个月时间内,年羹尧在北京的傲慢表现彻底激怒了雍正帝,令其忍无可忍,下定了“倒年”的决心。

  对于这样的判断,笔者也是认可的。前文我们提到,年羹尧虽然从康熙四十八年起就是雍邸门下,又是侧妃亲兄,但因其外任较早,所以终年羹尧一生,和雍正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其实非常之少。从二人结为郎舅,到年羹尧被赐死的十五六年间,年羹尧只有四次短暂待在北京,最后一次还是以失去自由的囚犯身份。

  其中,年羹尧第一次进京是在康熙年间。当时雍正帝只是普通皇子,年羹尧也只是普通督抚,二人都没有达到极度膨胀的状态,想必互相也能拘泥于基本的礼节,保持表面的体面。即便如此,正如我们前面提到的,康熙年间年羹尧的言谈行止仍然令他的门主雍亲王不满,甚至暴跳如雷,认定了他是个脑后长反骨的危险人物。

  年羹尧第二次进京是在雍正登基之初,他以川陕总督的身份为康熙帝奔丧,并与新君商议西北军事部署。这一次他进京的时间较短,又正逢国丧,安排太过紧凑,张扬的个性没有机会施展。另外,这段时间是雍、年关系史上的蜜月期,年羹尧刚刚为大将军印的平稳交接做出贡献,雍正帝也盼着他在西北立下新功,为自己的皇位再上一层保险。二人惺惺相惜、互相倚仗,一见之下,以前的不快统统忘却,情谊越发深厚。

  雍正二年底,也就是青海一战大功告成的半年之后,年羹尧再次回京,完成他的庆功之旅。这一次他在北京停留的时间较长,足够把该得罪的人当面得罪个干净,也有机会让雍正皇帝近距离感受一下这位四十多岁就功成名就的大将军有多么不可一世。另外,此时的雍正已经做了两年皇帝,习惯了“出一言而盈廷称圣,发一令而四海讴歌”的生活,和即位之初的心理大不一样,对他人“不敬”举动的容忍度自然也大大下降了。即使书面交流时还能自降身段,“恩人功臣”的不离口,可换作当场周旋,则又该是另一种心态感受。

  年羹尧入京之初,雍正帝高度重视,如待贵宾,专门让礼部拟定仪注,还打算让各省督抚同时进京,以为陪衬,后因四川巡抚蔡珽反对而作罢。年羹尧在京居住期间,雍正帝让他与总理事务王大臣、中枢近臣们一起面承上谕,下达圣旨。雍正帝之所以有此举动,可能有借此机会试探年羹尧能否留京任职机枢的初衷。年羹尧才兼文武,是翰林出身,先出将而后入相,论能力论地位,都无不可。且如此一来,既客观上起到了削其兵权的目的,又能保全功臣身家、君主体面,倒不失为一个两全的办法。不过,经过一个多月的试验,雍正帝认识到,这个想法实在有些一厢情愿的意思,可行性很差。

  一方面,年羹尧虽然是进士及第、翰林起家,但在外开府、领兵已经近二十年,独当一面、说一不二,早已成了习惯,再回到北京做那早来晚散、随班唱和的中枢大臣,他自己根本无法适应。另外,其礼仪铺张,举动傲慢。如沿途垫道叠桥,铺面俱令关闭;接受巡抚李维钧等跪拜之礼,并不辞让;在京时路遇王公下马问候,只以颔首答礼等等,自然令同僚反感。更有甚者,是在与雍正帝会面时御前“箕坐”,即大大咧咧两腿张开坐着。这样的姿态当然让雍正帝极为生气,这种面对面的直观冲击,显然比耳闻的、奏折所见的更令人难以接受。短时间内尚且如此,长此以往更不可行。

  除了这些感官上的刺激外,年羹尧更大的问题是在京中招权揽势,四处插手各项政务,宣扬自己的权威、功绩。既看不过去、又不便明说的雍正帝只能变通办法,当着年羹尧和文武百官的面诉起了“委屈”,大谈“为君难为臣不易”。在这道长篇上谕中,雍正帝除一如既往斥责死对头廉亲王允禩、十四阿哥允禵外,也多处点到年羹尧的名字。如:

  夫为君难,为臣亦不易。岂惟为君必亲历始知其难,即为臣不易亦非亲历其境者不知。如不为诸王,岂知诸王之难?不为大臣,岂知大臣之难?即如年羹尧建立大功,其建功之艰难辛苦之处人谁知之?舅舅隆科多受皇考顾命,又谁知其受顾命之苦处?由此推之,廷臣不知外臣之难,外臣不知廷臣之难,总之非身亲其境不知其难也。夫为君须实知其难,为臣须实知其不易,然后能各尽其道。如朕谓予无乐乎?为君便是一言丧邦也。如舅舅隆科多、年羹尧谓予无乐乎?立功便当祸不旋踵矣。以至大臣官员莫不皆然。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