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隋唐史_岑仲勉【完结】(88)

  150.参《东方杂志》四一卷三号四〇页拙著《揭出中华民族与突厥族之密切关系》。

  151.《史语所集刊》八本四分五六三页拙著《贞石证史》。

  152.同上九本五四—五七页拙著《唐集质疑》。

  153.《史语所集刊》九本三五三—三五四页拙著《读全唐文札记》。

  154.此据定方纪功碑,惟《旧书》四作“郡三十七,城二百”;按“州”、“郡”字唐人常通用,但城二百则少差五十。

  155.此亦据碑,《旧书》四作“户七十六万”,则相差太远。

  156.丁谦考证云:“白江口在金义县西南”;蓝文徵《隋唐五代史》作“在今义县西南”,(上编一二四页)盖误为辽宁之义县也。熊津江今称锦江。

  157.潘祖荫考此碑为龙朔元年立,(据《金石续编》二一)当误,惟未见其文。

  158.《旧书》一九九上,“苏文姓钱氏”;按古语“钱”“泉”发音甚近,故周称“泉府”,但《泉男生墓志》实作“泉”。

  159.此据金毓黻《东北通史》二二四页。但《旧书》三“盖苏文弑其君高武而立武兄子藏为王”,《旧书》一九九上“立建武弟大阳子藏为王”,《新书》二二〇“更立建武弟之子藏为王”,一三两例均以藏为建武之侄;如果确是兄弟行,则《旧书》一九九上之文,应读为“立建武弟、大阳子、藏为王”。

  160.古突厥文之Bkli,余曾考为莫离支之“莫离”,并非一时之称谓,有《旧唐书》八开元三年之莫离支可证。(《辅仁学志》六卷一二合期二五三页拙著)顷检《三朝北盟会编》云:“其官名则以九曜、二十八宿为号,曰谙版孛极烈大官人,孛极烈官人,……孛极烈者,官也,犹中国言总管也。”又《金史》五六《百官志》:“金自景祖始建官属,统诸郡部以专征伐,嶷然自为一国,其官长皆称曰勃极烈,故太祖以都勃极烈嗣位,太宗以谙版勃极烈居守,谙版,尊大之称也。”勃极烈,箭内亘还原为bogile,bekile。(一九二一年,《元朝制度考》四一页)伯希和亦谓:bgili=beile,即满洲语之贝勒。(一九三〇年,《史地译丛》三编一九页)细详之,实均Bkli之音转,然则金人之语,沿自高丽,莫离非一时偶称,益显然矣。金人称其始祖来自高丽,(《东北通史》三三九页)此亦一旁征。若“支”(Cˇi)则突厥文语尾指人之词,鲜卑语早见之。

  貊之名称,屡见于先秦史册,貊亦作貉,《诗·韩奕》:“王锡韩侯,其追其貊,奄受北国,因以其伯。”《闷宫》:“淮夷蛮貊,及彼南夷,罔不率从。”《管子》称桓公败胡貉。《论语》:“虽蛮貊之邦行矣。”又《史记·匈奴传》:“赵襄子逾句注而破并代,以临胡貊。”记其地理者《山海经·海内西经》:“貊国在汉水东北,地近于燕,灭之。”(接燕所灭者相传有朝鲜,则汉水可能是今朝鲜之汉江。)貊是后世某一族,解说各异,考“貊”音与“莫”通,(据《左传》及《礼记》)亦读如千百之百,(见《周礼》郑注)此无非唇音发声通转之现象,余偶因“莫离”语原之钻研,始悟貊为Bkli之音省,即战国以后之东胡族,其语直传至近世,盖以酋长之衔号为部名或国名,在我国史上不少其例。一九五四年曾写《貊与莫离说》一篇,作为讲义之补充材料,兹撮其要于此。

  161.朝鲜各地最低气温,在龙岩浦(鸭绿江口)一月份为摄氏表零下二六点七度,(黄著《朝鲜》二八页)即华氏表零下一六点〇六度。

  162.《新书》二一九《渤海传》,记开元十四年顷(年份据《旧书》一九九下),其王武艺“遣弟门艺及舅任雅相发兵击黑水”;《殿本考证》云:“按任雅相,武后时人,不应夷人亦有同姓名者,《旧书》作任雅,疑得其实。”又蓝著《隋唐史》云:“武艺之舅任雅相,已先归唐,显庆初为燕然都护,从苏定方讨贺鲁有功,龙朔元年,以兵(部)尚书为江道行军大总管,率三十五军征高丽,围平壤,卒于军。”(四四页)按中外人同姓名原不足奇,但中国之任雅相已卒于龙朔二年(六六四),就使即是渤海之“任雅相”,亦安能于开元十四(七二六)年起死复生而为渤海击黑水耶!忽略时间性是某些读史者之通病,故举以示例。

  163.《新书》二二〇云:“庞孝泰以岭南兵壁蛇水,盖苏文攻之,举军没,定方解而归”;又《通鉴》二〇〇云:“庞孝泰与高丽战于蛇水之上,军败,与其子十三人皆战死”;是孝泰战死甚明。黄著《朝鲜》云:“蛇水之战,高句丽全军覆没,盖苏文十三子皆战死”,(七三页)大误。

  164.两国与唐均尝一度开衅,前者在上元二年,后者在开元廿年。

  165.此据黄著《朝鲜》六八页,《旧书》一九九上作弁韩。

  166.阿拉伯记载译作Sila。

  167.《明一统志》:“混同江在开原北一千五百里,源出长白山,旧名粟末水,俗呼宋瓦江,北流经金故京会宁府,下达五国城头,东入于海。”(据萨英额《吉林外纪》二引)按《魏书》,勿吉国有大水,阔三里余,名速末水,以松花江释《魏书》速末水,自甚恰当。但《新唐书》二一九《黑水靺鞨传》云:“其著者曰粟末部,居最南,抵太白山,亦曰徒太山,与高丽接,依粟末水以居;水源于山,西北注它漏河。”古今来河川之名,或以源概流,或以流名源,事所常见,粟末只靺鞨一部,而松花江流域甚长,考史者应追求粟末靺鞨所居究在松花江某一段也。今考太白山即长白山,横亘千里,(同上《外纪》)渤海上京在宁安县南(见本页注④),合而测之,粟末靺鞨之“粟末水”,实指宁古塔河之一支;《水道提纲》二五云:“宁古塔河即呼拉哈河,亦曰虎尔哈河,唐时谓之忽汗河,金时曰按出虎水,即金源也”,今通行地图称为牡丹江。靺鞨似即蒙古时代之蔑儿乞(Markit)。见《西域南海史地译丛续编》一七页。何秋涛《朔方备乘》谓“沃沮、勿吉,音转字通,实皆一地”,以为同地则可,以为音转字通则误。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