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甘州回鹘史_朱悦梅/杨富学【完结】(15)

  回鹘三次(而非学界常说的两次)参加平叛,为扭转唐朝危局立有大功,唐朝为酬谢回鹘,册封牟羽可汗为“登里颉咄登密施舍俱录英义建功毗伽可汗”。回鹘与突厥一样,素有敬天尚东之习俗,《周书·突厥传》载其可汗“牙帐东开,盖敬日之所出也”。职是之故,回鹘可汗名称前一般都有“登里”(Tängri)、“爱腾里逻”(Ai Tängridä)等修饰语,意思是“天”、“天神”或“自天所立”之意。此外,唐朝还从经济上给回鹘以厚遇,规定每年购买回鹘马10万匹,易绢40万匹。这些资助无疑会对回鹘经济的稳定和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回鹘助唐平叛,一方面维护了中原人民生产生活的安定,另一方面,安史之乱之后回鹘自身的势力更加强大,回鹘贵族在此之后对唐朝居功自傲,胡作非为,以致回鹘和唐朝双方间有摩擦。在后来唐将仆固怀恩的反叛中,回鹘和吐蕃还参与了叛乱,但为郭子仪所败。仆固怀恩死后,郭子仪又亲往回鹘营帐与之结盟和好,史称“泾洛之盟”。之后,唐朝与回鹘联合迫击吐蕃。唐朝大理卿刘元鼎曾对吐蕃元帅尚绮心儿说:“回纥于国家有救难之勋,而又不曾侵夺分寸土地,岂得不厚乎!”[55]

  三 顿莫贺之变

  安史之乱后,唐军内撤,边防空虚,吐蕃乘机占领了河西、陇右。吐蕃占据这些地区后,对回鹘本部形成了直接威胁。形势的发展要求回鹘加强与唐军的合作以共同对抗吐蕃势力。但是,牟羽可汗看不到其中的利害,只是一味地向唐朝勒索财帛,同时,驻于长安的回鹘使节也仗势横行不法,以致发展到“擅出鸿胪寺,掠人子女;所司禁之,殴击所司”的地步。[56]代宗迫于吐蕃大军压境之困,尽量维持与回鹘的和好,在绢马交易中竭力满足回鹘的要求,对回鹘使节的行为也予以容忍。代宗一味忍让的态度却使牟羽可汗更加肆无忌惮。大历十年(775年)十二月,回鹘以“千骑寇夏州”。[57]大历十三年(778年)正月回鹘再寇太原,唐军击退回鹘后,“上亦不问回纥入寇之故,待之如初”。[58]久而久之,回鹘的贪求无度与倒行逆施开始引起了唐朝朝野的愤怒,反击回鹘的呼声逐步高涨起来。

  大历十四年五月,代宗驾崩,“素恨回纥”的德宗继立。他继位后马上开始推行“德怀吐蕃”政策以对抗回鹘。继位当年就与吐蕃互相释放俘虏,遣使通好。九姓胡遂煽动牟羽可汗乘机举国南下攻唐。《新唐书·回鹘传》记载:

  德宗立,使中人告丧,且修旧好。时九姓胡劝可汗入寇,可汗欲悉师向塞,见使者不为礼。宰相顿莫贺达干曰:“唐,大国,无负于我。前日入太原,取羊马数万,比及国,亡耗略尽。今举国远斗,有如不捷,将安归?”可汗不听。顿莫贺怒,因击杀之,并屠其支党及九姓胡几二千人[59],即自立为合骨咄禄毗伽可汗,使(酋)长建(聿?)达干从使者入朝。

  牟羽可汗攻唐之举,受到亲唐的回鹘宰相顿莫贺达干的反对,力阻之,但可汗不听,一意孤行,而一般士兵却不愿南下征战。于是,顿莫贺“乘人心之不欲南寇也”,[60]于建中元年(780年)六月发动政变,捕杀了牟羽可汗及其亲信2000余人,九姓胡人的政治地位自此一落千丈。顿莫贺以武力夺取了政权,自立为合骨咄禄毗伽可汗,立即遣使入唐,表示:“愿为藩臣,垂发不剪,以待诏命。”[61]唐朝派京兆尹源休持节册封顿莫贺为武义成功可汗,顿莫贺遣使进贡方物,以示谢恩。就在此时,唐朝振武军留后张光晟杀死了回鹘汗国的突董等九百余人,其中也包括回鹘可汗倚重的粟特人。此事关涉回鹘与唐朝之关系,如何对待和处理这一突发事件,对顿莫贺来说无疑是一次严峻的考验,因为他既要维护回鹘之民族尊严与实际利益,同时又不能以破坏回鹘与唐朝间之关系为代价,顿莫贺遂使人向唐朝使者传话:

  国人皆欲杀汝以偿怨,我意则不然。汝国已杀突董等,我又杀汝,如以血洗血,污益甚耳!今吾以水洗血,不亦善乎?唐负我马直绢百八十万匹,当速归之。[62]

  顿莫贺之要求有理有节,唐朝遂付给回鹘帛10万匹、金银10万两,偿其马值,平息了一场几乎酿成大战的危机。顿莫贺“以水洗血”之思想与举措,妥善处理了突发事件,同时也有利于加深回鹘与唐朝间的友好关系。

  贞元三年(787年),顿莫贺向唐朝请婚称臣。贞元四年(788年)七月,顿莫贺又上书请求改名,将回纥改为回鹘,言“捷鸷犹鹘”然。[63]唐朝则加封顿莫贺为长寿天亲可汗。

  对“回纥”改为“回鹘”的时间,诸史所载颇有出入。《旧唐书·回纥传》作元和四年(809年),义取“回旋轻捷如鹘”。《唐会要》卷九八《回纥》载:“贞元五年(789年)七月,公主至衙帐,回纥使李义进请因咸安公主下降,改‘纥’字为‘鹘’字,盖欲夸国俗俊健如鹘也。德宗允其奏,自是改为‘回鹘’。”《佛祖统纪》与《册府元龟》卷九六七皆采《唐会要》之说。《通鉴·考异》引《邺侯家传》称贞元四年(788年)七月可汗上表请改“纥”字为“鹘”字,与李繁《北荒君长录》及《新唐书·回鹘传》同。李泌死于贞元五年春,若五年七月方改,家传不应言之。故司马光主张在贞元四年。此后,唐朝正史中自此改称“回纥”为回鹘。本文采贞元四年说。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