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甘州回鹘史_朱悦梅/杨富学【完结】(78)

  这两件文书均署“归义军节度使特进检校太傅中书令曹元忠”,而敦煌文书显示,曹元忠称太傅令公是961~962年间。[53]故可将第一件《曹元忠致甘州回鹘可汗书》推定为建隆二年(961年)六月,相应地,第二件书信可推定为建隆三年三月。

  与上述文书内容相关的还有P. 3272《丁卯年正月廿四日甘州使头阎物成去时书本》:

  丁卯年正月廿四日甘州使头阎物成去时书本。

  早者因为有少贼行,已专咨启。近蒙兼惠厚仪,无任感铭之至。华翰所云:“令宰相密六往肃州,再设咒誓,自今已后,若有贼行,当部族内,随处除剪。”闻此嘉言,倍深感仰。况厶忝为眷爱,实惬衷诚。永敦久远之情,固保始终之契。又云在此三五人往贵道偷来之事。况在此因为西州离乱,恶弱之人极多到来,拘召诸处贫下,并总偷身向贵道偷劫去,厶并不知闻。近者示及,方知子细,当时尽总捉道枷禁讫,使人并总眼见。即便发遣文帖与诸处小镇:自今已后,若有一人往甘州偷去,逐(随)处官人,必当刑宪。又去年入京使,到凉州界尽遭劫夺,人总进散。贵道与凉州接连封境,切望□□,比至凉州寻问,即是(后缺)[54]

  通观P. 2155卷背第一件《曹元忠致甘州回鹘可汗书》及P. 3272《丁卯年甘州使头阎物成牒》,可以勾勒出事情的大致经过:曹元德在位之初,甘沙二州关系良好,“两地一家,并无疑碍”。但后来却常有来自甘州的回鹘劫贼袭扰沙州,甚至窜至雍归镇、悬泉城一带杀人越货,引起了曹元德的关注与不满。于是于建隆二年(961年)六月遣使甘州,致信可汗,请求其“细与寻问,勾当发遣”,对劫贼进行处理。甘州回鹘可汗接信后,十分重视,特遣宰相密六亲往与归义军接壤的肃州,与当地部族设盟誓,禁止抄掠归义军领地。与此同时,甘州回鹘可汗也告知有三五一伙的贼人往甘州回鹘境内偷劫。曹元忠告知贼人乃来自离乱的西州回鹘,并且已发出文告,命所属诸镇,禁人往甘州偷劫。最后,曹元忠希望通过甘州回鹘可汗,了解上年沙州入京使在凉州被劫一事,由于文书残损,结果不得而知。从P. 2155卷背第二件《曹元忠致甘州回鹘可汗书》看,甘州回鹘可汗在接到曹元忠的书信后,又回函要求曹元忠阻止劫掠甘州,信于建隆三年(962年)三月到达沙州,曹元忠遂回函,保证至四月中旬即可使道路“稳便”。通过肃州会盟,甘沙二州间友好而正常的关系得到了进一步巩固。

  曹元忠时期,与甘州回鹘间常有使节往来,S. 3728《乙卯年归义军知柴场司安祐成牒》载:

  [二月]廿七日,看甘州使,付设司柴两束……[三月]二日……看甘州使,付设司柽刺两束,三日看南山,付设司壹束,看甘州使,付设司柽刺两束……十八日,迎甘州使,付设司柽刺叁束。下檐,付设司柴两束,就驿,柴两束。十九日,东园祭拜,付设司柴两束,看甘州使,付设司柴壹束,甘州使比(?)料,帖下柴叁束。[55]

  其中的乙卯年,艾丽白依据牒后的简式鸟型画押,推定为955年。[56]文书中的安祐成又见于S. 1898《归义军时期队中士兵装备簿》中,[57]而同一文书的张威贤,又见于S. 1285《后唐清泰三年(936年)扬忽律哺卖宅舍契》中。[58]这一记载可间接证明艾丽白推测之可信。[59]由此可见,在乙卯年二三月,来自甘州的使人,在沙州曾多次受到归义军官府的款待。

  图7-3 S. 3728《乙卯年(955年)归义军知柴场司安祐成牒》

  综观百余年来甘州回鹘与沙州汉人归义军政权的关系,可以看出,二者的关系时好时坏。在张氏归义军及金山国时期,双方关系比较紧张,彼此都力图使对方成为自己的藩属,故而战事不断,互有胜负,双方损失都很大。曹议金上任以后,汲取前代教训,注意改善与甘州回鹘的关系。这一政策,在后继者中长期得到继承,确保了二者友好关系的发展与延伸。由于甘州地处沙州通往中原的交通要道上,故甘州回鹘在与沙州的交往中常能处于主动地位,沙州不得不默认甘州的优势,否则,甘州一旦切断沙州通往中原的道路,就会严重阻碍沙州与中原的贡使往来与经济贸易。

  * * *

  [1] P. 3128、P. 2809、P. 3911《敦煌曲子词·望江南》,任半塘:《敦煌歌辞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第445页。

  [2] 敦煌研究院编:《敦煌莫高窟供养人题记》,文物出版社1986年版,第32页。

  [3] P. 2704《后唐长兴四年至五年曹议金回向疏》,唐耕耦、陆宏基编:《敦煌社会经济文献真迹释录》第3辑,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1990年版,第85页。

  [4] 荣新江:《归义军史研究——唐宋时代敦煌历史考索》,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第310页。

  [5] 徐晓丽:《曹议金与甘州回鹘天公主结亲时间考——以P. 2915卷为中心》,《敦煌研究》2001年第4期,第112~118页。

  [6] 黄征、吴伟编校:《敦煌愿文集》,岳麓书社1995年版,第604页;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等编:《英藏敦煌文献(汉文佛经以外部分)》第2册,四川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235~236页。

  [7] 郑炳林:《敦煌碑铭赞辑释》,甘肃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第378页。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