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德国人:一个民族的双重历史_[德]艾米尔·路德维希【完结】(29)

  与其说伊拉斯谟聪明过人,不如说他忠于自己的信念。他追随启蒙运动更甚于追随神学,理由是很充分的,因为他既情愿做一个痛苦的没有自己国家的人,又不想放弃嘲笑的权利。伊拉斯谟比路德大20岁,当路德对他顶礼膜拜时,他已在世界上相当闻名。伊拉斯谟远不认为这个德国僧侣是自己的伙伴,因为路德在对罗马的斗争上太无思想准备。但是很快地一切都变得十分明显,路德疯狂的进取心把一切——艺术、光辉、罗马教廷、意大利,一股脑儿都揉进他的仇恨中去了,而智慧的伊拉斯谟恰恰能够透过黑暗区别权欲斗争和作为古代文明的继承人,他无比钦佩当时正在罗马兴起的文艺复兴运动。

  但是这两个人的早期命运是相同的。伊拉斯谟,一个私生子,也与路德一样,受尽了教师的折磨。两人都做过唱诗班的儿童,身体都很孱弱,都进了修道院,但伊拉斯谟进修道院的目的不是为了修道,而是为了学习,当时的修道院收藏着各类书籍。路德在接受僧袍时欺骗了自己,伊拉斯谟则欺骗了僧袍。他们中的一个在风暴中成了教士,另一个则受良心的驱使选择了自己的道路。路德备受苦行主义的折磨,后来违背了自己的诺言,伊拉斯谟则及时得到了教皇的释放。不幸的萨克森农民的儿子把自己的痛苦转向世界,当他一旦摆脱自我的束缚,整个德国都受到了震动;而那个身世不明的高雅的荷兰人则克服了生理上的缺陷,辛勤耕耘,用自己的智慧照亮世界,而不是用口舌进行论战。路德是个地地道道的德国人,几乎从来没有离开过狭小的萨克森。伊拉斯谟则到处为家,在罗马,在巴黎,在伦敦,特别是古老的雅典,到处可以发现他的足迹,他克服了时间和空间的距离,不仅为德国人,而是为全人类带来了宝贵的财富。

  但是伊拉斯谟对任何形式的权力地位都无动于衷,他坚定地拒绝一切可以得到仕途荣禄的机会,从而充分享受思想和行动的自由。当路德不得不以一把宝剑保护自己,防备突然受到袭击时,伊拉斯谟手无寸铁走遍全世界。路德看到暴力对政权带来的制裁,对暴力深恶痛绝。路德决不可能写下伊拉斯谟写过的话:“人民修筑城市,诸侯把它们拆毁。公民辛勤劳动创造财富,却被贵族强盗所掠夺。民众代表制定出很好的法律,只有王室可以违背,人民祈求和平,但他们的统治者却寻找一切机会发动战争。”

  伊拉斯谟在德国度过了他生活和工作的主要阶段,他,一个保守的革命家,在德国享有包括歌德在内都未曾获得过的荣誉地位,这完全是由于伊拉斯谟的高尚的思想和品德,这位身无一官半职,出身也非名门望族的普通人,竟然对整个欧洲的皇帝、教皇、君主、大贵族,带来如此大的恐惧,这在国家权力一向高居于思想精神之上的德国来说,恐怕是唯一的例外。这位学者的力量是如此之强大,也就是说,如果他愿意的话,他的态度即使不能决定危机时期的改革运动的进程,起码也可能改变它的方向。他崇拜耶稣,认为他是人类的导师,这样他就接近了希腊的精神恋爱主义者柏拉图,以及以容忍而不是罪恶行为来战胜愚蠢的思想了。在这方面他与腓特烈二世相似,但是伊拉斯谟晚出世300年,他受到了文艺复兴时期新思想的洗礼。这位巴塞尔学者在巴黎、罗马、鹿特丹和伦敦享有同样的威信,在教皇和改革运动者的斗争中,他既可以向后者致敬,又同时不得罪前者。他的表现在异教徒看来如此狡黠,以至全世界的人,甚至教皇都带着微笑读他的作品,更没有人会对他进行挑衅。

  鹿特丹的伊拉斯谟

  这是荷尔拜因为其思想和学术上的老师伊拉斯谟所作的肖像之一。

  伊拉斯谟(1465—1536),文艺复兴时期尼德兰人文主义者,生于荷兰鹿特丹。青年时代入修道院,厌恶经院哲学和教士生活。1495—1499年就学巴黎。曾旅居英国、意大利、德意志,1513年后定居瑞士巴塞尔。曾致力于拉丁文和希腊文的研究,将《圣经》从希腊文译成拉丁文,并确定了希腊字母的读音。他的名著《愚人颂》(1509)为一讽刺作品,以犀利的笔锋,嘲讽教会的伪善、教士的放荡以及世俗贵族的庸碌。还著有《家常谈》,描写中世纪欧洲的生活习俗。

  他的一生始终是个学者,他只希望用思想精神来改变德国的面貌,他教人理智、仁慈和和平,因此当人们开始用感情、派别和权力解决争端时,他仍然能超然于斗争的漩涡之外。

  如果说,伊拉斯谟是一颗光辉灿烂的明星,那么刘希林(Reuchlin,1455—1522,德国人文学家及语言学家。——译者注)就是一片反射他的光芒的湖水。由于它的深邃、荒漠,刘希林将因此而把国家和思想引入一片混乱之中。

  在一篇以刘希林思想为基础的,被称为《无名氏来信》的大块文章中,一群不署名的人文学家以讽刺挖苦的手法向教会和宗教制度发动了一场攻击:这是改革运动的前奏,对国家政权进行舆论攻击,这在德国是史无前例的,即使后来在海涅时代,也没发生过。德国全国充满了笑声,其中笑得最欢的是伊拉斯谟,甚至笑痛了嗓子。

  人文主义那时被称为是异教徒的洗礼。的确,优秀的基督教徒为了锤炼自己的思想,希望尽可能多地复古。一时间,古代的神仙从地下、河川又纷纷地出现了。在意大利,对美的追求与渴望,犹如一根魔杖引导着狂热的青年去寻根求源。越来越多的古代塑像被挖掘出来了。神魂颠倒的德国人一心向往南方,那里有着他们想象的美,就像《旧约》预言书中讲的故事,将在新时代成为现实。似乎意大利即将被精神征服,就像那时德皇所企图的那样,甚至往日统治世界的旧梦又重新回来了。当一个国家逐渐强大时,一定会出现一些狂热者。当时德国的情况就是这样。这些人甚至认为德语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语言,德国人也因而是被上帝派来统治世界的民族。甚至认为在伊甸园中的亚当就是讲德语的。他们坚信,在语言大混乱前离开巴比伦的雅佛,后来移居到德国去了。亚历山大大帝只不过是一个被德国人征服的希腊某地的小地方官。耶路撒冷是德国人发现的;亚马逊人是雅佛的后代,萨克森人的后裔,以及德国人是第一批基督教徒;拉丁和斯拉夫族只是很晚才形成的二等民族,等等。这些说法在最新的德国预言家问世前,一直延续了四百多年。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