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德国人:一个民族的双重历史_[德]艾米尔·路德维希【完结】(60)

  不过普鲁士用金钱在国外征募士兵比起以后德国诸侯贩卖人口还是要文明得多。腓特烈·威廉出于嗜好,高价收购优良品种的高个子人,而诸侯们却把自己的子民成千上万地卖给英国。这些诸侯们的所作所为,并不亚于那些专事捕捉苏丹和阿比西尼亚人的奴隶贩子。普鲁士国王和他们相比,可以说只是动物园主而已。

  当时英国正在和美国殖民者打仗,缺乏兵源,他们从德国诸侯手中收购了成千上万人。每个士兵公开价格是七到八镑,实际上要高得多。这些人像牲口似的被赶往市场,身体太弱的还卖不出去。交易做成后,一位黑森州或不伦瑞克州公爵就给英国商人送上一枚钻戒。那些没有逃脱统治者之手并因而成为奴隶的人,在战争结束之前,再也不能回到家乡,以免他们的真情传出去而引起抗议。他们在国外经常受骗,他们的饷银有一半落入到诸侯的腰包中去。

  有人会说,这些荒唐的现象是时代的产物。不对,即使在那个时候,任何其他国家也没有类似的现象。德国人的暴行发生在人权已在法国和美国得到充分承认的时代,在文明的白种人国家中是少见的。在全世界也只有德国人能忍受这一切而不起来反抗。想一想德国人这种服从性,今天的观察家就能更好地理解,这个国家今天遭受着的是何种命运!

  甚至这位严厉的丘八之王也无法对付容克地主,他们高官厚禄,疲疲沓沓,国王对这批容克地主很不满意,往往起用普通的有才干的人取代他们,但最后国王还是没有能占上风。容克地主拒付税款,妨碍贯彻行政措施,抵制国王的权力,就像今天党派所起的作用一样。

  在容克地主面前,普鲁士国家停滞不前,因为和地主任命牧师一样,地方官只承认容克地主是农民的奴隶主。希望农民地位有所提高的国王,无法看到易北河东岸一大片土豆地里、一排排土房子里农民的真实生活。在那里,庄园主容克地主说什么,农民就得干什么。确实这位固执的丘八之王为了扩建两个兵团,甚至将古老的封地权利卖给他父亲的近臣以筹措军费。因为买武器,制军服鞋帽都需要钱,因为这一切都需要国内生产,而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又要提倡军人的精神。当年普鲁士人的目的、手段和服从性和今天一样。

  当普鲁士国王最后建立了一支8.3万人的军队,超过所有其他德国诸侯并赶上奥地利时,全欧洲都奇怪为什么他不出击。这位国王对政治不太感兴趣。他的唯一兴趣是维持一支军队和实行统治。就像一位家庭主妇抚养一群孩子,家中井井有条,纪律严格,但从不让他们出去胡闹。这位国王甚至逃避出席自己女儿和一个英国人的结婚典礼,他太害怕面对一群受过高等教育有教养的夫人和绅士们。他为了维护声威赫赫的专制统治,只是关心兵营以内的事,至于战略和外交,他毫无信心。腓特烈·威廉不同于他的祖父,是他建立了军队,却从来没有动用这支军队。在维也纳皇宫里,关于这位“一直舞刀弄枪,却从不拨动扳机”的人,有很多笑话。

  那么他的接班人的迫切愿望又是什么呢?拨动扳机!

  进入腓特烈时期——进入玛丽亚·特蕾西亚时期——一位年轻的皇后——她的气质——她的智慧——七年战争

  不论儿子是个什么样的人,他一定会起来反抗奉行专制主义的父亲。世界上的同情心总是倾向于把事情办得好一些的王储。在腓特烈·威廉一世和他儿子的问题上,后人也站在王储的一边,认为后者代表的是反对他父亲野蛮主义的新文化。但是具有天赋的青年人,即使充满斗争的精神和满腔热血也未必人人都能成为英雄。林肯在美国历史上取得一定的地位,是由于他具有深刻的思想,激发他向伟大的目标奋勇前进。腓特烈大帝既无崇高的思想,也没有伟大的目标,不过从他的身上可以反映出德国人的性格。

  腓特烈大帝(1740—1786年在位),这位王储确实有点像父王经常责备他那样“太娇气”,他好动,不听话,顽固地反对一切他父亲为他安排的事情。他借债,追逐女人,爱好音乐,厌恶军人生活,他的性格更像法国人,与普鲁士人的迟钝形成鲜明的对比。他留恋豪华富丽的德累斯顿宫。他早年体弱多病;遭到父王公开的侮辱和鞭责,这一切形成他敏感多变的性格。他痛恨父亲,蔑视人生,历经坎坷,是一个玩世不恭的愤世嫉俗者,而且终身不改。

  他曾企图逃跑未逞,按当时惯例,他和支持他逃跑的朋友都要处以死刑。但处理这件事的大臣违背他父亲的意志,只下令处死他的朋友,而将他监禁了起来,并且强迫他隔着窗户观看极刑。这是德国人残暴的又一表现。只有中世纪的农民才会恳求地主老爷砍去他的左手,而留下右手。从20岁到28岁,他有一半时间在父亲的军队中工作,另一半时间用于学习,听音乐和参加社交活动。最后,父亲夸奖了他能干的儿子,儿子也在回忆录中说了自己父亲的好话。

  腓特烈大帝视察无忧宫

  这幅18世纪的油画描绘的是普鲁士腓特烈大帝(1712—1786),在阿尔让侯爵的陪同下视察位于波茨坦的无忧宫王宫的建筑工地。

  在准备继承王位这段时间内,腓特烈思想上产生了一种欲望,这不可能是情欲,因为他与妻子分居,后来也很少与其他女人有来往,他确实没有什么性生活,他不爱国家,也不爱人民群众,不喜欢伏尔泰,也不喜欢老子。他与俾斯麦以及其他的厌世主义者一样,把自己的感情都放在狗的身上。在他的一生中,不论在床上或椅子上,总是与狗为伴。当这些狗死后,他为狗在墓地里树碑纪念,并且希望自己死后也埋葬在这些狗群之中。但他的这种厌世情绪最后又被一种荣誉感冲淡,使他又回到人世间。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