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刻画战勋:清朝帝国武功的文化建构_马雅贞【完结】(35)

  更重要的是,皇太极有效地转化了明代官员宦迹图,以建构满洲意识。如前所述,就制作时间与传播东亚的角度来说,依时序选择努尔哈赤事迹来描画的“太祖实录图”,都是着重主角身份与生涯事迹的图绘,而将官员的宦迹图转换为皇帝的“实录图”。两者选择的生平事件都包括身份进阶的指标,例如宦迹图有登科庆祝的会试琼林宴和拜恩于朝的金门待漏,“太祖实录图”有《恩格得尔来上尊号》和《太祖建元即帝位》。除了为官和登帝后的经历,也同样包括取得身份之前的征候,例如宦迹图有登科前的《兄弟读书图》(《题宫定庵四迹图》)、《庭闱受业》(《咏徐大夫素履十二图》),“太祖实录图”有《三部长率众归降》、《王格张格来贡》。甚至对于主角的祖先也不无描绘,例如宦迹图有《重闱具庆》描绘祖父母尚在之景(《梁梦龙恩荣百纪图册》),“太祖实录图”有描画先祖的《都督孟特穆计杀仇人》。上述这些生涯事件都与主角为官或为帝身份的取得相关,可见宦迹图与“太祖实录图”的关系。不过,为了进一步建构满洲意识,“太祖实录图”对宦迹图也有所转换。首先,“太祖实录图”所描绘的先祖并非与宦迹图主角一同生活过的祖父母,却是数世前中兴满洲的都督孟特穆。其次,“太祖实录图”最前与“长白山”和“满洲源流”相关的八幅,以近十分之一的篇幅描画满洲传说,显然与上一节所论述的满洲意识建构有关。再次,除了与太祖的为帝身份有关者外,“太祖实录图”还有如《太祖射柳于洞野》“连发五矢皆中”、《太祖独战四十人》等强调他武艺与英勇的事迹,应该也和皇太极提倡满洲骑射有关。[41]

  更为特别者,则是“太祖实录图”战图的表现,除了在将领、战场与士兵的个别母题较晚明官员战勋图有长足的发展外,还透过母题的搭配与变化,更为有效地呈现满洲开国进程的叙事发展。首先,“太祖实录图”的主帅将领,已非明代战争图的文官形象,而是着戎装于战场中或指挥作战或带领士兵冲锋陷阵的武将。虽然“太祖实录图”沿袭明代战争图放大主帅的尺寸形象,并常有数名侍从举伞盖或军旗以表明其地位,甚至加上文字榜题以确认其身份,但是“太祖实录图”中的太祖等军事领导者,已经不再是如《三省备边图记》之《柘林破海寇图》(图2-1)中端坐于岸边一角着官服戴官帽的地方官,呈现出与其说是督战不如说是视察的形象。相反的,“太祖实录图”中的努尔哈赤和其他部将则完全是一派穿着战袍督军统帅的武将貌,他们身着盔甲、手握大刀弓箭,或是自画面一角望向战场作战,如《太祖阵杀刘渠》(图2-2);或是领兵在前冲锋,如《四王皇太极败朱万良兵》(图2-3)。甚至在《太祖富尔佳齐大战》(图2-4)、《太祖战杀讷申、巴穆尼》(图2-5)等图中,可以见到援用明朝版画以夸张的骑马扭转身段来凸显努尔哈赤卓越武艺的表现。[42]因此,“太祖实录图”的将领图式不再只是明代战争图的文官,而是真正能引领士兵作战的军事将领。这种鲜明的武将形象,正是皇太极所欲建构的满洲崇武精神,与“太祖实录图”和《太祖武皇帝实录》强调努尔哈赤个人的英勇武艺是一致的。

  图2-1 明 苏愚《三省备边图记》之《柘林破海寇图》 中国国家图书馆藏

  图2-2 清《满洲实录》之《太祖阵杀刘渠》 哈佛燕京图书馆藏

  图2-3 清《满洲实录》之《四王皇太极败朱万良兵》 哈佛燕京图书馆藏

  图2-4 清《满洲实录》之《太祖富尔佳齐大战》 哈佛燕京图书馆藏

  图2-5 清《满洲实录》之《太祖战杀讷申、巴穆尼》 哈佛燕京图书馆藏

  图2-6 清《满洲实录》之《太祖初举下图伦》 哈佛燕京图书馆藏

  图2-7 清《满洲实录》之《三将围攻佛多和山城》 哈佛燕京图书馆藏

  以战场来说,“太祖实录图”的场景比起明代战争图来得精简很多,并有效地传达出战场的基本状况。以攻城的场景来说,如《太祖初举下图伦》(图2-6)以画面右上角的攻城、前景掩映在山石后执军旗武器的满洲军队仪仗,以及左上方自山石后行来的骑兵三元素组成。透过此三元素,一则框围出中央努尔哈赤指挥攻城的画面空间,二则有效地传达了叙事的内容。同样的,《三将围攻佛多和山城》(图2-7)也是如此,山石的布排清楚地区分出三组将领以及攻城的行动。相较之下,明代《三省备边图记》的《永宁破倭寇图》(图1-15)中山石或城墙只是作为背景,城墙位于画面一角,只占很小的一部分。不仅坐落在山石背景之后,周围还绘上云烟缭绕,因此纯粹是布景的功能,没有积极的叙事目的。不过,“太祖实录图”的战争场景也没有像《平潮阳剧寇图》(图1-17)把城堡置放在画面的中心,将兵士围绕一圈以攻打之的夸张表现。可以说,“太祖实录图”是介于明代战争图简单布景与夸张表现的两个极端之间,借由将城墙置于一角,并加上满洲兵射箭架梯的攻城状,达成有效的叙事效果。同样的,“太祖实录图”的野战场景也很精简,除了必要的安排之外,绝大部分画面空间都是用来表现策马冲锋的满洲骑兵与溃逃、受伤、扑倒的敌兵。例如《四王皇太极破刘营》(图2-8)的画面基本上分为两半,左半运用简单的土坡草石将满洲兵士分为三组兵马,右半则完全没有额外的布景,而着重表现敌兵一片溃散貌。或是《太祖四骑败八百兵》(图2-9)左半以平坦土坡表现太祖四骑弯身拉弓,并在山石后加上军旗掩映的满洲仪仗以点出太祖的地位;右半则以河流悬崖等呈现出敌军渡水爬上崖壁溃逃之状。相对来看,《三省备边图记》的《安海平倭寇图》(图2-10),虽然大抵也可以区分出右半的明兵与左半的倭寇,但两者基本是在同一块平地上,二者的分别不若“太祖实录图”清楚。如此,“太祖实录图”的野战透过场景的布排,形成满洲士兵英勇冲锋与敌军败逃的清晰对照。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