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科举改制与最后的进士_韩策【完结】(10)

  [32] 王德昭:《清代科举制度研究》,中华书局,1984年影印版。

  [33] 范沛潍:《清末癸卯科》,《紫禁城》1989年第2期,第29页;《清末癸卯甲辰科会试述论》,《历史档案》1993年第3期,第105~110页。

  [34] 罗志田:《科举制的废除与四民社会的解体——一个内地乡绅眼中的近代社会变迁》,新竹《清华学报》新25卷第4期,1995年12月;《清季科举制改革的社会影响》,《中国社会科学》1998年第4期;《权势转移:近代中国的思想、社会与学术》,湖北人民出版社,1999,第191~241页。

  [35] 参见关晓红《科举停废与近代中国社会》第四章“科举停废与近代乡村士子”,直接引文在第5、217页。

  [36] 徐佳贵:《废科举、兴学堂与晚清地方士子》,《近代史研究》2013年第4期。

  [37] Benjamin Elman,A Cultural History of Civil Examination in Late Imperial China,Berkeley and Los Angeles: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2000,pp.569-608.

  [38] 杨齐福:《洋务运动时期科举制度的改革》,《无锡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第1期;《西方来华传教士与近代中国科举制度改革》,《史学集刊》2006年第2期。

  [39] 李细珠:《张之洞与清末新政研究》,上海书店出版社,2003,第130~140页。

  [40] 关晓红:《科举停废与清末政情》,《中国社会科学》2004年第3期;《议修京师贡院与科举制的终结》,《近代史研究》2009年第4期。

  [41] 刘海峰:《外来势力与科举革废》,《学术月刊》2005年第11期。

  [42] 关晓红:《科举停废与近代乡村士子——以刘大鹏、朱峙三日记为视角的比较考察》,《历史研究》2005年第5期;《晚清议改科举新探》,《史学月刊》2007年第10期。

  [43] 茅海建:《从甲午到戊戌:康有为〈我史〉鉴注》,三联书店,2009,第398~492页;《张之洞与陈宝箴及湖南维新运动》,《中华文史论丛》2011年第3期,第279~290页。

  [44] 章清:《“策问”中的“历史”——晚清中国“历史记忆”延续的一个侧面》,《复旦学报》2005年第5期;孙青:《引渡“新知”的特殊津梁——清末射策新学选本初探》,《近代史研究》2013年第5期。

  [45] 刘龙心:《从科举到学堂:策论与晚清的知识转型(1901~1905)》,《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58期,2007年12月,第105~139页。

  [46] 潘光哲:《晚清士人的西学阅读史(1833~1898)》,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专刊(99),2014,第241~296页。

  [47] 罗志田:《通史致用:简析近代史学地位的一度上升》,《社会科学战线》2010年第2期。

  [48] 曹南屏:《清末科举改制后的科举考试与新学传播》,《学术月刊》2013年第7期。

  [49] 安东强:《晚清科举的场次与选才》,《中山大学学报》2013年第5期。

  [50] 刘海峰:《中国科举史上的最后一榜进士》,《厦门大学学报》2004年第4期;《中国科举史上的最后一科乡试》,《厦门大学学报》2003年第5期。

  [51] 何玲:《1903年汴城会试论略》,《教育的传统与变革——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2009,第556~560页。此外,何玲还对1903年经济特科的史实、影响等做了考察。参见何玲《清末经济特科探析》,《历史档案》2004年第1期;《张之洞与经济特科》,《中州学刊》2004年第2期。

  [52] 王瑶、李银良:《清末最后一次会试考述》,《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13年第1期。

  [53] 李林:《从经史八股到政艺策论:清末癸卯、甲辰科会试论析》,香港《中国文化研究所学报》第55期,2012年7月。

  [54] 关晓红:《清季科举改章与停废科举》,《近代史研究》2013年第1期,第36页注1。关晓红还考察了停罢科举后对举贡生员的善后措施,立停科举后的抡才与培才问题,停罢科举对官制、铨选制、新学分科、文化事业等方面的影响,并对科举与学堂的关系、后科举时代的文化道德难题等做了反思。均收入关晓红《科举停废与近代中国社会》。

  [55] 程燎原:《清末法政人的世界》,法律出版社,2003,第152~155页。

  [56] 李贵连、孙家红、李启成、俞江:《百年法学:北京大学法学院院史(1904~2004)》,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第25~29页。

  [57] 周君闲:《晚清进士馆述略》,《文教资料》2007年3月号。

  [58] 宋方青:《科举革废与清末法政教育》,《厦门大学学报》2009年第5期。

  [59] 韩策:《师乎?生乎?留学生教习在京师大学堂进士馆的境遇》,《清华大学学报》2013年第3期。

  [60] 李林:《晚清进士馆研究:天子门生的转型困境与契机》,新竹《清华学报》新44卷第1期,2014年3月;《晚清进士留日史事考述:以东京法政大学留学群体为中心(1904-1911)》,王成勉主编《双中荟:历史学青年学者论坛》,台北:新锐文创,2013,第9~33页。

  [61] 楚永全:《汤化龙与清末民初的政局》,博士学位论文,复旦大学历史系,2012;郝幸艳:《汤化龙与清末民国政治》,博士学位论文,南开大学历史学院,2012;王红军:《清末民初思想界的黄远生》,博士学位论文,复旦大学历史系,2010;昝圣骞:《晚清民初词人郭则沄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2011。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 科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