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科举改制与最后的进士_韩策【完结】(114)

  湖北办学早著成效。迨1908年筹办湖北法政学堂之际,湖广总督赵尔巽调癸卯科翰林邵章入鄂,出任监督,直至1909年底邵氏回籍为止。此后,赵尔巽于1911年总督东三省,复调邵章任奉天法政学堂监督,并署理奉天提学使。[26]不如邵章出名的癸卯科进士、江苏丹徒人杨鸿发,则于1908年任两湖师范学堂仁字斋文学教习,并兼湖北法政学堂国文教习。[27]湖南学堂比湖北办理稍晚,几位进士颇著劳绩。1904年,癸卯科进士彭绍宗出任湖南高等学堂监督,癸卯科翰林曾熙、郭立山分别担任湖南南路师范学堂、中路师范学堂监督。[28]1905年郭立山北上京师大学堂任教,中路师范学堂监督一职由甲辰科翰林、大名鼎鼎的谭延闿接任。[29]

  进士在江西、安徽的办学也不遑多让。癸卯科翰林曹典初曾于1904年出任江西高等学堂监督,惟为时较短。辛亥鼎革前后,甲辰科翰林宋育德亦曾担任该学堂监督。[30]甲辰科翰林叶先圻则于1909年出任江西模范中学堂监督。此外,刘凤起(癸卯科)、宋名璋(甲辰科)两位本籍进士,也在宣统时期出任江西学务公所议绅。[31]在安徽,甲辰科翰林、著名诗人许承尧于1905年在本籍出任徽州新安中学堂监督,并兼紫阳师范学堂监督,1908年因成效卓著,获得奖励。甲辰科进士、湖北人彭守正则于1908年担任安徽法政学堂监督兼教授。[32]

  西北地区学堂数量有限,程度最高的陕西大学堂(后来改为陕西高等学堂)的发展,离不开两位癸卯科进士的贡献。来自邻省山西的狄楼海,于1904年开始担任教习,[33]成效卓著,后来进入京师大学堂,担任教务帮提调。陕西本籍进士周镛,于1906年出任陕西高等学堂监督,至辛亥革命前,已达五年之久。[34]此外,甘肃癸卯科进士张铣选择在新疆发展,1907年曾短暂任过新疆高等学堂提调,而1910年至1911年,护理新疆提学使将近一年。[35]

  西南地区的办学有其特色。四川与康藏接壤,设有川滇边务大臣,在清末川边办学的历史中,癸卯科进士蜀人吴嘉谟的功绩首屈一指。吴嘉谟先任四川高等学堂教习,1904年复任四川学务调查所监督,“考选各项教职人员入所讲习,以备派往各属调查学务”。1907年川滇边务大臣赵尔丰奏设关外学务处,由吴嘉谟总办其事。吴嘉谟“选委员,延教习,购书器”,先“令塘兵及商民与蛮头人等子弟入堂”,排解疑阻,以为劝导。1908年,“共设学堂三十余校,男女学生千有余名,咸知官话,初识汉字”。[36]直至辛亥鼎革之际,方引退归里。同时,甲辰科翰林田明德,经护理四川总督赵尔丰调川,“历充客籍、藏文各校监督”,为关外学务储备人才,与吴嘉谟川边办学相得益彰。[37]此外,甲辰科进士曾光爔1904年在本籍任邛州高等小学堂校长,1907年兼任中学堂监督,长期办学,著有成效。[38]在云南,癸卯科翰林李坤于1903年担任云南高等学堂副办兼地理、历史教习,1906年后出任教务长。[39]

  广西的学务公所议长一职,先后由癸卯科翰林陈树勋、甲辰科翰林唐尚光担任。[40]广西法政学堂则借才川黔,先后奏调甲辰科翰林陈国华(四川人)、陈正猷(贵州人)出任教习。[41]广东风气早开,亦借才办学。1906年,署理两广总督岑春煊奏调京师大学堂教习、癸卯科进士陈黻宸南下,任广东方言学堂监督、两广优级师范学堂教务长,至1909年陈黻宸回籍出任浙江谘议局议长为止。[42]

  福建近代人才辈出。在清末办学中,除陈宝琛等翰林前辈外,翰林后辈亦与有力焉。癸卯科翰林杨廷纶于1909年出任福州府中学堂监督,随后并任福建法政学堂副监督。另一位癸卯科翰林于君彦,则于1908年初出任福建中等商业学堂监督,直至1910年回京供职为止。[43]在兴化府,癸卯科翰林张琴、甲辰科进士关陈謩从1905年开始,分别担任兴化府中学堂监督和正教习,历有年所,著有成效。[44]

  通过上文的考察,似可得出以下几点认识。首先,癸、甲进士广泛参与了清末全国各地的兴学堂事务,分布相当之广,可谓无省无之。其原因盖有数点。第一,各地均需办学。1901年新政开始,尤其是1905年立停科举后,在省城、府城、县城分别设立高等学堂、中学堂、小学堂的国策已定,兴办学堂成为各地的重要事务。第二,癸、甲进士中式后,正赶上此波兴学大潮。他们拥有最高功名,总体上道德学问好,在各地享有崇高威望,由其主持办学,实为水到渠成之举,而且也是在籍翰林、进士出任书院山长的流风余韵,更易获得朝野认可接受。第三,更重要的是,科举制度的名额分配虽然多寡有别,但能保证每科各省都有进士,即使“荒陬僻壤,文化较低者,亦不至脱榜”,[45]亦即各地均不乏读书人。所以进士办学才会分布如此之广。

  其次,虽然也有少数癸、甲进士在本籍办理小学堂,但更多的进士担任的是各地有名的高等学堂、中等学堂监督、教务长、教习等职务。这与他们的功名、学识、地位是密切相关的。

  最后,虽然主持兴学的不少癸、甲进士具有进士馆、日本游学、游历的背景,但他们所担任的科目却大多数为史学、国文、经学、舆地等“中学”内容。即使在趋新的法政学堂,虽有进士担任法政科教学任务,但也有进士教授国文以及属于“旧法”的《大清会典》等。可以说,癸、甲进士群体,是维系学堂内“中学”教授和传承的重要力量。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 科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