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科举改制与最后的进士_韩策【完结】(119)

  图7-1 甲辰科进士,寒山诗社、稊园诗社主人关赓麟

  图7-2 癸卯科进士、蛰园诗社主人郭则沄

  作为宣南三社中最早成立者,寒山诗社不仅在京城颇有影响,也是“全国闻名的诗钟大社”。[95]不过,迄今有关该社的基本史实尚不清楚,深入的研究就更为缺乏。[96]据可靠材料看,寒山诗社的渊源实可追溯到辛亥鼎革之前,其前身为京汉铁路同人会诗钟雅集,立社在壬子(1912)冬季,取名寒山则在1913年4月之后,且与易顺鼎北来直接相关。

  关赓麟在1913年至1914年编辑寒山社集时说:“辛、壬之交,未始有社,名流偶集,遂成例会。”[97]随着“偶集”逐渐变为“例会”,诗社已具雏形。1912年6月,关赓麟充京汉铁路总办。[98]不久京汉铁路同人会成立,关氏任会长,会址设于东单牌楼二条胡同。[99]诗钟雅集于是有了固定场所,诗社随后成立。故1913年二月三十日之局已是“诗钟第十六集”。[100]彼时“每星期社集一次”,[101]则诗社初集当在壬子冬季。所以,易顺鼎在1914年初明言:“寒山社者,起于京师,成于诸子,而余之入社,为稍后焉。社之始也,岁在壬子。”[102]

  易顺鼎于癸丑(1913)正月廿二日北上入京。[103]此时诗社已立,惟尚无寒山之名。故二月二十日(3月27日)易氏参与雅集,仍称“铁路同人会诗钟之局”。[104]同时,社友许宝蘅在1913年3、4月间亦称“到京汉同人会作诗钟”,迨当年11月2日,已明确称寒山诗社。[105]关赓麟后来也说:“辛亥之冬,始集宾客为诗钟之戏,借地京汉同人会,二年未始制名。易实甫来,乃设社,呼以寒山。”[106]看来诗社定名寒山,当在1913年4月之后,与易顺鼎颇有关系。之所以将诗钟社取名寒山,或许与“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的名诗有关。

  关于寒山诗社的缘起,王鹤龄曾说:“辛亥革命爆发后,清廷解散,翰林院、六部、九卿衙门卸任官员,无所事事,惶惑不安,于是从当年(辛亥)到次年(壬子)自发地聚在一起作起了诗钟。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寒山社。”[107]这种说法似是而非。首先,京师文人士夫作诗钟,并不始于辛亥鼎革之后,光宣之际,诗钟在京官中就已盛行。寒山诗社渊源于关赓麟等人的诗钟雅集,其活动在鼎革之前亦已开始。其次,寒山诗社的成员相当复杂,既有“无所事事,惶惑不安”的卸任官员,也有许多民国在任官员,其主事者关赓麟就是交通系要人。因此,将寒山诗社的形成归因于辛亥鼎革,不免简单和表面。在我看来,寒山诗社之所以能够形成和兴盛,既是清季京师士大夫风尚的延续和体现,也与彼时社团兴起的时趋相关,更与主事者关赓麟的特殊地位和组织能力密不可分。关氏甲辰科进士出身,惊才绝艳,此时又主掌京汉铁路局,声势烜赫,资源丰富。这也是诗社兴盛的要因。

  此外,寒山诗社成立之日,正值民国时局渐定之时,名流纷纷入京,恰为诗社迅速壮大补充了人才。截至癸丑腊月,“曾纳社费、赞成社章”的正式社友已达86人,所以易顺鼎在癸丑除夕日说:“社之盛也,岁在癸丑。”[108]在此背景下,“名下士以不入寒山社为耻”,[109]故社友人数持续猛增,迨1914年一百三十会时,入社者已多达168人。不过,一份截至1915年1月10日的《寒山诗钟社姓名住址录》显示,此时社友已降至158人,且其中33人或出京,或已故。而在1915年2月至1917年11月,曾经到社之正式社友共计108人。[110]此后时局扰攘,社友减少,可以想见。因此,从社友人数看,1914年为诗社最盛之年。

  1914年下半年,寒山诗社还先后迎来了两件标志性大事。其一,10月5日,即中秋后一日,寒山诗社举行百期大会。主事者先期拟定“小启”,邀约社友和特约来宾。当日雅集从早上9点至晚上10点,题目兼备诗钟诸体,会费较平常倍之,由关赓麟、郑沅、罗惇曧、王式通、李景濂、袁嘉谷、袁克文、黄节等26位社友捐赠589种书画玩物,作为名列前茅者之奖品,“一日之集,最称盛举”。[111]据社友许宝蘅所记,当日“到者将五十人”,[112]较平日社集为多。

  其二,百期大会后不久,诗坛耆宿樊增祥(樊山)北来入社,“同人欢宴,迭为宾主,谈艺尤进”,[113]群推樊山为主盟,成为寒山诗社发展中又一盛事。1915年1月23日,曾广钧(重伯)、章华(曼仙)等人在寒山诗社公宴樊增祥,就是一例。[114]1915年春,关赓麟编《寒山社诗钟选乙集》10卷,特将百次大会一日之诗钟独列卷6,同时将樊增祥入社后,与社友欢宴谈艺之作编为卷9,足见此二事在寒山诗社中的重要性。

  当然,诗社之兴衰,既与时局和风气密不可分,也与主事者关赓麟的浮沉直接相关。社集之出版就是明证。寒山社诗钟选甲、乙二集,均由关赓麟编辑而成,分别于1914年和1915年出版发行,而《丙集》却迟至1919年方才问世。其重要原因,即为1915年6月关赓麟被弹劾而卸任京汉铁路局长。[115]随后寒山诗社不得不从京汉铁路同人会(东单牌楼二条胡同)迁出,先至南城江西会馆,再移西城铁路协会。[116]所谓“社址迁移,人事纠纷”,以致《丙集》“递迟数年,良非得已”。[117]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 科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