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科举改制与最后的进士_韩策【完结】(40)

  然而,看来此举实在走得太远,无法获准。即使获准,由于既有客卿问题,又牵涉众多京衙京官,实也操作匪易。请张百熙主持,恐怕他也难以接受。张百熙此时正忙着筹划京师大学堂的重建,单是辞退丁韪良等西洋教习就够他忙活了。[25]更重要的是,张氏另有教已成之才的方案,即开设速成科仕学馆。

  张百熙受命管学大臣后,鉴于各省学堂尚少,一时并无应升大学的学生,故奏请先立一高等学校,为大学之预备科。又因“国家需才孔亟,士大夫求学甚殷”,“欲收急效而少弃材”,故又请设速成科,分仕学馆和师范馆。[26]待到操办起来,再变为“将速成一科先行开办”。[27]

  就仕学馆来说,招生对象为京官五品以下、八品以上,外官候选暨因事留京者,道员以下、教职以上。考试分初试、复试,均有淘汰。初试分两场,头场试史论、政治策、算学策、英文论各一篇,二场试舆地策、交涉策、物理策各一篇。外国文论未习过者可不做。[28]

  光绪二十八年九月十三、十五两日,分别举行头、二场考试,仕学馆投考165人,挑取范熙壬等33人,再经二十二日复试,正取范熙壬、达寿、叶恭绰、朱献文等20人,备取袁励贤等6人。[29]鉴于学生尚未足额,且前次考试正值乡试甫竣,未及赶到之人甚多,张百熙又发布《续行招考告示》,定于十月十七、十九两日初试,特别指出前次考而未录者,概不再行收考。[30]这次投考120人,初取胡子明、余棨昌、靳志等33人。[31]经二十八日复试,合第一次取中学生,“大约仕学馆可满四十名”。[32]此时教习已聘就,校舍已修葺,大学堂只等开学。

  从考试科目、场次、录取比例来看,想要入彀,颇不容易。因此,第一次招考录取后,即传闻有人条陈“大学堂考试过为严苛,取数亦甚寥寥”,故“请嗣后凡进士正途出身人员”,只要愿入仕学馆,但由其衙门咨送收录,毋庸考试。[33]

  就在用速成之法育科举已成之才的共识渐多,大学堂仕学馆开学可期之际,清廷中枢高层也在酝酿着继续用速成教育之法,从整饬翰林院的脉络推进科举改制,故欲令新科进士中的翰林、主事、中书在大学堂肄业三年,再出服官。光绪二十八年十一月初二日的上谕正体现了该决策:

  储才为当今急务,迭经明降谕旨,创办学堂,变通科举。现在学堂初设,成材尚需时日,科举改试策论,固异帖括空疏,惟以言取人,仅能得其大凡,莫由察其精诣。进士为入官之始,尤应加意陶成,用资器使。著自明年会试为始,凡一甲之授职修撰、编修,二三甲之改庶吉士,用部属、中书者,皆令入京师大学堂分门肄业。其在堂肄业之一甲进士、庶吉士,必须领有卒业文凭,始咨送翰林院散馆,并将堂课分数于引见排单内注明,以备酌量录用;其未留馆职之以主事分部,并知县铨选者,仍照向章办理;如有因事告假及学未卒业者,留俟下届考试。分部司员及内阁中书,亦必领有卒业文凭,始准其奏留,归本衙门补用;如因事告假及学未及格,必须俟补足年限课程,始准作为学习期满。……所有一切课程,著责成张百熙悉心核议具奏,随时认真经理。……[34]

  很明显,此举革新了庶吉士肄业之制,延续了前此整饬翰林院人员用功政治时务的思路,而且一并回应了部属、中书“新学”培训问题。不过,若非仕学馆筹备就绪,即使有令新进士接受学堂教育的想法,苦于无处就学,想法也很难成议。当时了解内情之人,即谓新进士入学为“明年殿、朝考试录用人员送入仕学馆”。[35]可见,正是由于仕学馆已办理就绪,同为速成教育的进士入学,即诏开进士馆,才有了提上议事日程的条件。只不过后来大学堂当局决定在太仆寺街为进士新造馆舍,而将仕学馆归并其中,两馆教习相同,课程近似,惟分班授课而已。

  值得讨论的是,尽管令新进士学习政治时务后再出服官的想法并不新颖,但想法归想法,要形成决策,付诸实践,则离不开当政者的主持和推动。

  戊戌六月初九日,来京参加拔贡朝考的湖北士子甘鹏云在日记中从容发论:“进士初释褐,须学政治三年,而后予以官”,应在“京师创设仕学院,俾部属、词林皆得入院,稽诹政治,练习时务”。[36]甘氏的想法与进士馆立意颇似。袁世凯在光绪二十七年应诏陈言中亦谓:“人材登进,向重正途,究之释褐之初,用非所学,类多娴于文艺、拙于政事”,故有设京师课官院之请。[37]可见前引袁、刘、张三督请设京师仕学院的主张其来有自。无独有偶,严复在光绪二十八年三四月间论教育称:“近今海内,年在三十上下,于旧学根柢磐深”,欲考求西国新学之人甚多,“上自词林、部曹,下逮举贡,往往而遇。此亦国家所亟宜设法裁成,收为时用者也”。严复对此极为看好:“此等多聪明强识、知类旁通之材”,只要方法得当,待遇优厚,“其成殆可操券”。[38]

  类似的想法尚多。不过,从切实材料看,光绪二十八年秋冬,瞿鸿禨、荣庆是朝中促成诏开进士馆的幕后推手。

  《荣庆日记》是年九月二十五日记道:“同徐、铁诣瞿前辈处面酌奏稿,并陈科举、学堂合一办法,颇蒙赞赏。”徐、铁即徐世昌、铁良,二人时任政务处总办,荣庆任政务处提调,瞿前辈即瞿鸿禨。那么,荣庆所“陈科举、学堂合一办法”究为何物?他十一月初二日日记给出了线索:“早至政务公所……科举并入学堂旨下,申归。”[39]当天的明发上谕,正是前引令新进士入大学堂肄业之诏,即荣庆所谓的科举并入学堂之旨。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 科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