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科举改制与最后的进士_韩策【完结】(56)

  从取中的答卷来看,同一道题题眼固然一定,作答却须新警而有别于人,不偏不倚、四平八稳之卷未必能受到青睐。癸卯科头场五论最重要,首题“管子内政寄军令论”尤要,也存留下更多的闱墨。士子们的答卷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一情况。此题贯穿着变法与治兵的主题,也是现实的反映。所以士子须紧扣变法和治兵立论,至于切入的角度、论述的侧重、得出的结论,则可各自不同。故从兵农分合、古今异同、政军文武、王道霸道等方面立言均可,甚至直言当下,只要持之有故、言之成理,皆有可能入彀。

  图4-1 1903年光绪癸卯补行辛丑壬寅恩正并科会试会元周蕴良首题闱墨

  会元周蕴良认为,管子此举不背《周礼》兵民合一之旨,但后世兵民分离,“民之为农为工为商者,皆以兵为贱事,于是召募有兵而常备无兵,行伍有兵而田野无兵,兵自兵,民自民”。最后暗讽时下:“当事者犹矜言治兵,吾恐对于大国将忌我而先发以相乘,对于小国将疑我而协力以自保。”[53]张鹏翔在梳理府兵、募兵之争的史事后,为当下支着,认为“匪惟当合兵民之势,抑且当通上下之交”,因为他觉得兵民合一与泰西常备、预备之制有暗合之处。[54]

  不过,对于兵民分合问题,陈曾寿即有不同看法。他说:“后世兵事日繁,战具日精,寓兵于农,以农为兵,势必至于兵不知兵,农不知农,兵农之一分而不可复合,亦必然之势也。”陈氏进而就文武关系阐发高论:“至其兵与农工商分而独不与士分者,盖古者庠序之称曰士,卒伍之称亦曰士,兵农可分而文武必不可分也。”若文武不分,即无周蕴良所谓的“以兵为贱”之事。王震昌也认为古今时势不同,管子之法“概欲施之后世则未也”。不过他也觉得应该提高兵的地位:“除其力役,蠲其租赋,就内政所载而变通之,务使民乐为兵,不以兵为贱而鄙之,不以兵为苦而避之。”[55]张家骏则强调三代以上之官制文武不分,故将皆儒臣,不同于武夫之骄悍,而管子正是才兼将相的代表。[56]

  然而,杨兆麟的判断却有差异。他从比较管子与孙子切入,认为二人一相一将,故管子议兵制,而孙子言兵法。至于当下欲图自强,必须师管子之意,先强其民,储可用之兵而不轻用,同时培养将才如孙武者,以备非常之用。徐谦鼓吹民兵,不惧兵祸:“今处开通之世,相竞为国,使其民犹昧夫大义,而惧兵祸,而书生之论必以穷兵黩武为戒,其如强邻之环伺何?”[57]朱寿朋则批评晚近士夫以外交为最急务的看法,指出军政更为重要:“外人向背恒视主国之强弱以为衡,国势强弱恒视军政之兴废以为断。军政不修与无兵同,无兵之国与无国同。”[58]

  因为管子此举通权达变的改制内涵正与清末新政的现实契合,所以这一思路也常常体现在答卷中。不过,即使思路类似,观点则未必苟同,而讲法更须各有亮点。褚焕祖强调管子不泥古而知通。[59]田毓璠鼓吹豪杰变法:“天下皆相随于势之中,而圣贤则准时以立法,豪杰则乘势以变法。”金兆丰突出权变以致富强:虽然管子此举“未尽合先王之遗制”,但是“法简一,令整严,寓权变于舒畅洞达之中,洵乎富强之嚆矢”。单镇的讲法则更为婉转曲折:“兵制无百年不敝者也,夷吾之制取效一时不再传,而齐霸遽衰。……岂真立法之不善,有治人无治法,亦古今之通例耳。”进而说:“以兵农合一规复古制”者意非不美,但英才如管子,“去古未远……尚不能泥成法以取胜,而必谆谆然思变计焉,而况下此者乎”,从而导出不泥成法但须变计的主张。[60]

  夏启瑞虽亦赞赏管仲准古酌今,通经致用,但在末尾却来了一段春秋责备贤者之义,于是境界顿时不同:“可惜管仲一世奇才,急于表见于天下,未能深求政令之大本,又不能收贤才以自辅,以永其传而恢其业。此则尚论之余,不能不为贤者责备之也。”袁祖光指出,管子的确善于变法,但“偶变为救时之策,不变为治国之经。不然专尚变更,事不师古,直商君、荆公耳。焉往而不病国哉”。陈畬则几乎是反对慕富强以变法:“能修政则自能行令,能行令则自可用法,安见古法之必不富强哉。必有管子而后能变法,既有管子,亦何待变法。……后有慕富强而好言变法者,其自顾诚能如管子否乎?”[61]

  王道、霸道之辨是中国政治思想中的一大主题。以此立意的答卷亦复不少。史宝安赞赏管子善于治兵的同时,指出其“失在于少仁义,设能广大其德,则不止于霸”。[62]王大钧则有不同看法,他说当时列国皆治兵,管子“明乎强兵之转得弭兵也”,故“犹是王制”。[63]王寿彭称:“周礼一书法良意美,王莽伪托,安石误会,惟管子变通用之,故能相齐以大得志于诸侯。虽然,孔子议去兵,孟子言得道多助,苟以民心为兵,则井田虽不可复,而敌王所忾,固觉无民非兵也。”故认为“管子之法其犹未免于霸欤”。[64]彭世襄持论诡怪:“管仲重内政,特以桓公急于图强,不得已托辞寄军令,以应付桓公,而自己内治政策适以从容布置”。后人谓管子一匡九合之烈,由于阴谋诡计,是厚诬管子。强调《管子》一书精义在于注重礼义廉耻以修内政。[65]黄兆枚则以王道、霸道切入,最后归结于世变日亟,不可忘武备。[66]与王道、霸道有关系的是兵家制胜之道。邵章认为管子将军令寄于内政,“有征伐而邻国不知,则千古兵家胜算,为强国弱敌者所当取法”。[67]郝继贞则持论完全相反:“世论仅以寄之为义,取于邻国不知,为兵家秘密之计,偶一试其谲谋,必不可以常得志,固治兵者所不取也。”[68]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 科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