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科举改制与最后的进士_韩策【完结】(65)

  从举人科分看贡士构成

  癸卯、甲辰二科闱中举人和取中贡士的一大构成特征是,新举人,亦即辛丑科举改章之后的壬寅、癸卯两科“策论”举人,占据了入场考生和取中贡士的极高比例。

  究其缘由,首先因为庚子、辛丑两科乡试并行,举额加倍,故辛丑年以八股文举行乡试的两广、云贵、甘肃五省新中“八股”举人590名,壬寅年直隶、江南等省乡试新中“策论”举人高达2325名,合计新科举人高达2915名。[157]当然,有多少新科举人参加了癸卯科会试需要首先确定。

  向例新中举人及前三科未复试举人,须于会试前在京师贡院复试。癸卯、甲辰会试既借闱河南,故举人复试也随之借闱河南,并援照同治年间成案,先会试,再补复试。[158]因此,复试人数恰为两科会试的举人科分构成提供了参照依据。据癸卯科会试知贡举张人骏的记录,会试后参加复试的举人高达2703人。[159]而癸卯科三场实进举人共5264名。这就表明,复试举人占考生人数的一半以上。

  表4-9 光绪朝若干科会试分省中额、考生数与中率

  表4-9 光绪朝若干科会试分省中额、考生数与中率-续表

  不过,新科举人总数比复试举人还多出212名。显然,至少有200多名新科举人未能来到开封参加癸卯会试,其原因包括去世、生病、丁忧、回避、不愿会试、盘费不够、迟误期限等。[160]同时,2703名复试举人中也必然包括为数不少的前三科未复试举人,比如商衍鎏系甲午科举人,乙未科、戊戌科分别因战争和丁忧而未能赴京会试,所以癸卯科会试后也须参加举人复试。因此,如果从2703名复试举人中排除甲午科、丁酉科举人,保守估计,很可能有300名新科举人未能入场会试。那么,参加癸卯科会试的新科举人当在2600人左右,不到总考生数的50%,“策论”举人估计在2100人左右,约占总考生数的40%。

  如果我们再将癸卯科贡士的中举科分统计一番(详表4-10),可以发现,辛丑、壬寅两年新中式举人共占53.6%,而“策论”举人占46.1%,高出其在总考生数中的比例(40%)约6个百分点。[161]这说明在科举改制后中式的“策论”举人,不仅在癸卯科总人数中比例高,而且整体表现相对好,更易考中贡士。

  表4-10 癸卯科贡士中举科分统计

  迨至1904年甲辰恩科,三场完卷考生共5410人,其中参加举人复试的共1508人。[162]经统计,癸卯恩科各省新中举人共1469名。[163]这说明参加举人复试的一些士子是上年未参加癸卯科会试的辛丑、壬寅科举人。而癸卯恩科新举人中,必也有一些人因为种种原因而未能赴汴会试。保守估计,不会有超过1400名癸卯科新举人参加了甲辰会试。那么,癸卯科新举人占考生人数的比例则必然小于25.9%。然而,癸卯科新举人考中贡士的比例则至少为30.1%(详表4-11)。这与癸卯科会试的情况相吻合,即新中式的“策论”举人在会试中整体表现更佳。

  表4-11 甲辰恩科贡士中举科分统计

  值得注意的是,在癸卯科贡士中,科举改制后的“策论”举人占46%,而仅仅一年之后,“策论”举人在甲辰恩科贡士中的比例已接近65%。因此可以说,癸卯、甲辰两科贡士,其乡试多出于壬寅、癸卯二科。[164]这自然因为壬寅、癸卯举人已通过科举改制下乡试的“洗礼”和选拔,在知识结构、答题技巧、楷法等方面更为擅长。同时也说明,科举改制后的乡、会试确实变动不小,拔取的人才也与此前有所不同,而具有一定程度的同构性和一体性。

  两科贡士中的绝大多数随后通过殿试成为进士。因此,对于癸卯、甲辰两科进士而言,许多人既是乡试同年,又是会试同年。不少人虽然分别为癸卯进士和甲辰进士,但又系乡试同年。加以变通新进士章程,癸卯、甲辰二科中诸多进士接着在京师大学堂进士馆学习法政、理财等“新学”,因此又兼了同学之谊。这种过渡时代所兼具的科举同年和学堂同学关系,在随后的清末民国时期,成了癸卯、甲辰进士聚合共事、发起结社与维系认同的基础。

  癸卯、甲辰二科既是中国历史上最后的两科会试,亦是清季科举改制在会试层面的实践。考官基本按照辛丑科举奏定章程主持了会试大典。从三场考试来看,头场中国政治史事论题引导士子究心经世史学,二场各国政治艺学策题意在引导士子关注新学时务。史论题效果稍好,但以辅佐富强为上,且首道不出周秦范围,考生既不难预拟题目,[165]考官出题亦易撞题,似较八股时代更甚。策题指向性强,答卷雷同度高,尚难称其为“学”,效果有限。四书五经义题置于三场,且题量太少,荒经之弊不可避免。

  从阅卷取中的实际过程来看,重头场主要是荐卷、阅卷程序导致的。但二、三场既有补荐机会,且两科会试,尤其是甲辰恩科,头场荐卷率大幅提升,因而二、三场的作用亦不可轻忽,并非只看头场。二场“新学出彩”、三场经义湛深的卷子,亦有补荐的机会脱颖而出,经补荐取中者约占中额的1/15。从阅卷取中的标准和内幕来看,科举改制后,史学功底、古文素养的作用凸显,答卷则须新警动人。废除誊录突出了会试中楷法的重要性,且认字取中的弊端亦所不免。此外,斯时文网已大开,谭延闿卷虽然甚佳,但涉及辽、金题的答卷,若在康乾时期,很可能要吃文字狱,而竟高中会元。[166]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 科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