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科举改制与最后的进士_韩策【完结】(91)

  [192] 《法政速成科第五班卒业生姓名》,《法政速成科特集》,第154~158页。

  [193] 张玉法:《清季的革命团体》,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专刊(32),1982年再版,第51页。

  [194] 《各省游学汇志》,《东方杂志》1907年第3期。

  [195] 程燎原:《清末法政人的世界》,第42页。

  [196] 《咨驻日本杨大臣毕业学员沈家彝等赴日游学文》(光绪三十二年八月初四日),《学部官报》第5期,1906年11月7日,第50页;《官报》第20期,光绪三十四年七月,第104页。

  [197] 《咨驻日大臣进士馆学员朱寿朋等赴东游历请饬员照料文》(光绪三十三年四月三十日),《学部官报》第25期,1907年7月1日,第133页。

  [198] 郭则沄:《科举概咏》,《中和月刊》第1卷第11期,1940年11月,第52~53页。

  [199] 《进士馆游学毕业学员考试章程》(光绪三十三年十一月初五日),《京师大学堂档案选编》,第325页。

  [200] 《会考进士馆游学毕业生分数清单》(光绪三十三年十一月二十三日),《京师大学堂档案选编》,第332页。

  [201] 《会考进士馆游学毕业生分数清单》(光绪三十三年十一月二十三日),《京师大学堂档案选编》,第330页。

  [202] 《学部奏会考进士馆游学及外班各员毕业情形折单》(光绪三十四年六月初六日),《学部官报》第59期,光绪三十四年六月十一日,第320~322页。

  [203] 《邮传部尚书陈璧等奏报会考进士馆游学毕业学员情形折》(光绪三十三年十一月二十三日),《京师大学堂档案选编》,第328~329页。

  [204] 《奏会考进士馆毕业学员事竣折并单》(光绪三十四年九月),《学部官报》第68期,1908年10月5日,第4页。

  [205] 《奏进士馆游学毕业学员续行回国者随时补考折》(光绪三十四年十二月十二日),《学部奏咨辑要》,第463~464页。

  [206] 《奏进士馆学员楼思诰等毕业奖励量加优异片》(光绪三十四年九月),《学部官报》第68期,1908年10月5日,第4~5页。

  第六章 浮沉进退:癸、甲进士的政治生命

  一 癸、甲进士清末仕途分化

  清代以科举取士,故科名奠定仕途的基础。而能否涌现众多高官名宦,又反过来成为某榜进士得人与否的“检测”,为世人所津津乐道。在清季民初士人的记忆和言说中,道光二十七年(1847)丁未科进士一榜“得人最盛,咸同中兴将相多出其中,陟台阁,践封疆者不下五六十人”,李鸿章、沈桂芬、张之万、沈葆桢尤其代表。[1]那么,癸、甲二科进士的仕途发展如何呢?与既往不同的是,癸、甲二科适逢科举改制,诸人中式进士后一两年,科举即遭停罢,立宪改官制便迅速展开。故本节欲讨论的问题是,废科举、改官制对癸、甲二科进士的仕途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授职分布与仕途起点

  考察癸、甲进士群体的仕履,有必要从其授职起点说起。诸如京官与外官的人数和比例,京官内翰林、主事、中书的人数和比例,关系进士群体的整体分布;而学习主事签分何部,即用知县分发何省,又直接影响进士个体的仕途发展和经济收入,当日新进士及其亲朋师友,乃至更广泛的社会群体既甚关注,则我们亦有必要首先交代。

  1.总体分布:人数与比例

  举人会试中式贡士之后,于殿试之前,尚有复试一场。殿试后分出三甲进士,随后传胪之日,一甲三人状元授修撰,榜眼与探花分授编修。其余二、三甲进士则须在朝考后授职。授职的依据大抵有三,即殿试甲第、朝考等第、复试等第。前列者改庶吉士,次者分部学习,再次者用中书,最后为知县,其中又分为分省即用和归班铨选。具体到癸、甲二科进士,其授职分布如表6-1所示。

  从京、外官的数量与比例来看,1903年癸卯科京官为186名,外官为131人,二者比例约为3∶2;1904年甲辰科京官为181名,外官为93人,约为2∶1。癸卯科之所以外官较多,大抵因为此时距戊戌科已过5年,加以义和团时期华北地方官罢免不少,因此部分省份即用知县已较疏通。癸卯科即用知县分发直隶者多达20多位,远多于其他省份(详下),殆即此因。甲辰科之所以外官较少,京官较多,一方面因为上年各省刚刚分发了即用知县,另一方面因为此时进士馆已开馆,京官可以入馆肄业,人多无妨。

  从京官分布看,癸卯科翰林为77名,约占该科进士总数的1/4,主事、中书共109名,占该科进士总数1/3强。甲辰科翰林为66名,亦占当科进士总数的近1/4,主事、中书却多达四成以上。因此,在翰林比例保持大体不变的情况下,甲辰科京官比例高,实则是部属、中书比例高。这也因为翰林院编修、检讨无定额,只有开坊升调,不存在补缺问题。主事、中书等京官则补缺压力甚大,即用知县、归班铨选知县等外官亦同。因此,授职分发时,部属、中书与知县的比例互为消长,根据各自的拥挤程度以为调节。

  商衍鎏曾说:新进士“用庶吉士约二成,用主事、知县近八成,内阁中书以年少不能得主事而又不宜外官者用之,三四人而已。同、光之间皆如此”。[2]从癸、甲二科观之,庶吉士的比例大体不差。不过,甲辰科用内阁中书10人,且戊戌科、乙未科分别用内阁中书16人和13人,而甲午科更多达53人。[3]可知商衍鎏所述还可修正。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 科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