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向东向东再向东:圣经与夏商周文明起源_苏三【完结】(11)

  印度随着雅利安人的到来,吠陀文献开始出现,然后是“种姓制度”成立,请注意印度种姓的四阶梯,正是中东社会的四阶梯(大同小异):1,婆罗门-祭司,负责主持宗教祭祀之人(Brahmana,梵文原意是指“神学掌控者”);2,刹帝利-武士,王室贵族;3,吠舍-一般平民,农民,商人,手工业者;4,首陀罗-奴隶。

  印度的种姓“四阶梯”与埃及法老制度有差异,但是却与后来摩西倡导的社会结构接近:祭司为最高阶层。这是不是摩西等人最终要从埃及撤离的原因之一,存疑。

  印度与中东原始社会的接近还有他们在图腾方面的雷同:太阳神、龙、大蟒神,眼镜蛇、人身蛇头、人面鸟、金翅鸟(怀疑为凤凰)、莲花、鱼、狮子、猴子(中东为狒狒)。由于地理环境的不同印度后来又加进了大象。最重要的还有他们共同信奉的神牛!

  《向东向东,再向东》之创世记(7)

  亚伯拉罕一生的年日是一百七十五岁。至此,《圣经》中记载的人类历史11,746年已经过去了。从这里我们已经可以看到《圣经》承认或记载的亚当到今天的人类文明是大约15746年。因为加上了亚伯拉罕以来的4 000年。

  以实玛利儿子们的名字按着家谱记在下面。长子是尼拜约,又有基达、亚德别、米比衫、米施玛、度玛、玛撒、哈大、提玛、伊突、拿非施、基底玛。这是以实玛利众子的名字,照着他们的村庄、营寨作了十二族的族长①。以实玛利享寿一百三十七岁。他子孙的住处在他众弟兄东边,从哈腓拉直到埃及前的书珥,正在亚述的道上②。

  我们有理由认为,他们去了中国,甚至更远。

  首先,从KJV的翻译(见注解2)只能看出他们是朝亚述(Assyria)方向走去,但目的地看来并非那里。当时的印度半岛已经被雅利安人占领,所以这批人至多可以从印度过境。

  另外,还有一个疑问是,4000年前的Assyria到底是准确地指两河流域地区呢还是所有亚洲地区?古代边界和地理概念。有那么清晰吗?大家是否注意到“Assyria”和今天的亚洲“Assia”是多么地接近!他们这个辞源上的联系怎么解释呢?围绕着这些一连串的语言问题需要一些专家来解答。

  “and he died in the presence of all his brethren”中的“die”确实不能理解为“死”,已出版的汉语《圣经》版本也没有翻译为“死”是正确的。同时我怀疑《圣经》中许多所谓“die”都并非为“死”,而是“一种景况的转差”或者“被驱逐消失”。所以这句话可以理解为“他离开的时候众兄弟前来送行”。这个“die”用得很漂亮、传神。

  另外一个版本说到以实玛利建立的新国家的位置“在埃及的东方”。我的心在狂跳,以上所有这些信息表明,以实玛利的家族所处位置只能是印度半岛或者中国,甚至美洲!这是由《圣经》三种不同的版本表达的信息比照的结果。

  首先,地理上“在埃及的东边”只有三个地方:今天的埃塞俄比亚、阿拉伯半岛,还有一个是东亚和北美洲。但是,“And they dwelt from Havilah unto Shur, that is before Egypt, as thou goest toward Assyria”却限定了他们是从迦南朝东北方向走的!既不可能是阿拉伯半岛,也不可能是非洲,更不可能是亚述,因为那里是他们祖先日思夜想的地方,他们就是从那里被分家出来的,现在连迦南这个次要选择也没有了,只能是个“下下选”,到更远更荒芜的地方去,那里只能是东亚!并且他们在新的地方“建立了他们自己的新的国家(their country)”。

  这支迁徙大军的突然到来,彻底改变了中国当时的政治面貌。中国原始社会就在大约4000年前这个时期嘎然而止,一般意义的国家雏形出现,尧舜禅让制突然变为家族血缘继承,青铜器突然出现并代替了红陶文化。从文明核心地区迁来的人们建立了一个崭新的国家。至今在中国境内没有找到青铜这一发明的研制过渡期产品,直接就是成熟的青铜文明。青铜是一种多样合金,不是一种自然产品,是一种科学发明,与红铜不一样。那么中国人在4000年前突然间如何得到了青铜技术至今是个迷。假如是埃及人夏甲带来了青铜技术,问题将迎刃而解。

  夏甲如果就是“夏后”,则到达中国之后的以实玛利就是“禹”。禹既没有按照以往中国当时的原始社会进行禅让,同时也没有按照当时的传统把王位传给兄弟,而是传给了儿子“启”。传说这个安排曾经遭到一些元老的质疑,但马上被平息了。中国的统治地位世袭制由此开始。传说禹建都于阳城①。

  从发音上我怀疑“启”是以实玛利的这四子之一:基达、提玛、伊突、基底玛。但我最怀疑的是“伊突”,因为他的发音最有可能:Jetur。并且,我们不要忘记日后商朝有一位尊贵的俘虏就叫“伊”,当然尧的后代也有叫“伊”的可能。商朝的伊尹生活在我的河南老家嵩县。那里在古代是中国最“发达”地区之一,从仰韶时期就开始了,夏朝时期为附属国。

  当我知道伊尹名叫“挚”时,我迷惑于他为什么又叫“伊”。不仅古代埃及国王自称为“太阳之子”,夏朝帝王也称呼自己为“太阳神”,难道“伊”也是一个自称为“太阳神”的人吗?因为古埃及“伊”就是“太阳神”。另外,“伊尹”又称“阿衡”,难道这是“Amon”的翻译吗?这是埃及人称呼“太阳神”的另外一种叫法。嵩县之“伊”很可能是个自称“太阳神”的部落首领,后来被俘,沦为商汤妻子的奴隶。“伊尹”一个人拥有如此多的名字其实是不奇怪的,在后面我们会看到古代中东人有改名字的习惯,一个人一生有三、四个名字是很常见的。这个多名的习惯甚至在上个世纪也一直存在于我们中国人当中,一个人不仅有普通名字,另外还有“字”、“号”,再加上一个小名,一个普通人起码会有四个名字。比如商末姜子牙,名尚,别号飞熊,字子牙。皇帝、大臣等还会多一个名字:谥号。但这个多名多号的传统想必自商周时期就有,并且只能王公贵族如此,至汉魏平民百姓才享受到多名的乐趣,这些史实令人玩味,背后颇有深意。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