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_顾海良【完结】(4)

  私有制是异化劳动的前提和结果。马克思认为,异化劳动是私有财产的根源:"诚然,我们从国民经济学得到作为私有财产运动之结果的外化劳动(外化的生命)这一概念。但是对这一概念的分析表明,与其说私有财产表现为外化劳动的根据和原因,还不如说它是外化劳动的结果,正像神原先不是人类理性迷误的原因,而是人类理性迷误的结果一样。后来,这种关系就变成相互作用的关系。" 可见,马克思并不满足用相互作用的观点来说明私有制与异化劳动的关系,而是进一步用因果关系来说明二者的关系。但是,对于作为私有财产原因的异化劳动是如何产生的,也就是说,最初的劳动为什么会发生异化的问题,马克思只是提出了问题,还未能解决问题。

  在对异化劳动和私有制批判的基础上,马克思进一步提出,消灭私有制的共产主义革命是变异化劳动为自由自觉的人的劳动的必然途径。在资本主义社会,异化劳动既是私有财产的结果,又是私有财产的原因。只有消灭私有制,才能变异化劳动为体现人的本质的自由自觉的劳动。消灭私有制的根本途径是实现人类解放的共产主义革命。这样,马克思就把异化劳动理论同消灭私有制的共产主义革命联系起来了。

  马克思恩格斯研究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归根到底是为了论证共产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在《莱茵报》时期,马克思对于当时流行的共产主义学说持否定和反对态度,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对于共产主义的论证虽然坚持从经济事实出发,但由于人本主义理论和方法的影响,使得共产主义的论证具有哲学人本学的色彩。而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完全从经济事实出发,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和方法,论证共产主义的特征及其必然性。

  首先,共产主义是生产力和交往形式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一切历史冲突都根源于生产力和交往形式之间的矛盾" 。不过,在世界历史时代,由于各个国家相互影响,某一国的历史冲突不一定要等到这种矛盾发展到极端尖锐的程度才发生。工业较发达的国家的影响足以在工业较不发达的国家产生引起历史冲突的矛盾。

  其次,共产主义不是地域的历史现象,而是世界性的历史事件。大工业开创了世界历史,逐步消灭了各个民族的特殊性,引起了各个工业国家阶级关系的简单化,无产阶级成为世界性的存在。在这种时代,"地域性的共产主义"是不可能的,"共产主义只有作为占统治地位的各民族'一下子'同时发生的行动,在经验上才是可能的,而这是以生产力的普遍发展和与此相联系的世界交往为前提的"。因此,"共产主义--它的事业--只有作为'世界历史性的'存在才有可能实现"。 这些思想后来在恩格斯写的《共产主义原理》中得到进一步阐述。

  再次,共产主义是以生产力的巨大增长和高度发展为前提的。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共产主义是异化消灭了的社会,是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是旧的社会分工和阶级消灭的社会。这一切,都必须以生产力的巨大增长和高度发展为前提。没有生产力的这种发展,"那就只会有贫穷、极端贫困的普遍化;而在极端贫困的情况下,必须重新开始争取必需品的斗争,全部陈腐污浊的东西又要死灰复燃" 。

  最后,共产主义是改造现存社会的实践。"共产主义对我们来说不是应当确立的状况,不是现实应当与之相适应的理想。我们所称为共产主义的是那种消灭现存状况的现实的运动。这个运动的条件是由现有的前提产生的。"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对唯物史观的总的概括就是:"由此可见,这种历史观就在于:从直接生活的物质生产出发阐述现实的生产过程,把同这种生产方式相联系的、它所产生的交往形式即各个不同阶段上的市民社会理解为整个历史的基础,从市民社会作为国家的活动描述市民社会,同时从市民社会出发阐明意识的所有各种不同理论的产物和形式,如宗教、哲学、道德等等,而且追溯它们的产生过程。"

  三、 科学世界观的公开问世

  《德意志意识形态》手稿当时没有公开发表,1932年才正式出版。马克思恩格斯思想中的"有决定意义的论点",在马克思《哲学的贫困》(1847年出版)中第一次得到公开阐述,在马克思恩格斯合著的《共产党宣言》(1848年2月出版)中第一次得到初步的系统阐述,这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

  1.《哲学的贫困》:科学世界观的第一次公开阐述

  《哲学的贫困》是马克思为批判蒲鲁东的《贫困的哲学》而写的。蒲鲁东是法国小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他主张人与人之间的平等,认为"平等是我们的唯一准绳,也是我们的理想"。他认为,历史就是永恒理性消除不平等而达到平等的历史。他不满意当时的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反对大资产者,认为资本主义经济体系是矛盾百出的,这种经济体系是造成贫困的根源。所以他把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看做是一种制造贫困的哲学。蒲鲁东把自己写的批判资本主义制度、宣传自己经济理论的著作命名为《经济矛盾的体系,或贫困的哲学》。马克思指出,蒲鲁东给我们提供了一套可笑的哲学,这种哲学的内容是极其贫乏的,只不过表明它是一种哲学的贫困。这样,马克思把原来蒲鲁东的讽刺的说法倒过来用于讽刺蒲鲁东本人,命名为《哲学的贫困。答蒲鲁东先生的〈贫困的哲学〉》。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