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商周青铜文化_李先登【完结】(18)

  西周时期青铜车马器有了新的发展,说明西周时期的车子较商代完善和进步。新出现的青铜构件与饰件主要有车辖、毂〔gu谷〕饰、轴饰、衡饰及銮等,此外还出现了车盖。青铜车辖一般呈长条形,上端大,下端小,用以代替商代的木辖,插入铜车軎的孔内,使铜軎更牢固地固定于木车轴两端。青铜毂饰装在车轮两边的车毂上,一般由輨〔guan管〕、[車川]〔chun春〕、軧〔di底〕三部分组成,也有连铸成一个整体的。略呈喇叭形圆筒状,套在车毂上既可以强化车毂,又可以使车轮保持直立,防止内外倾斜。西周时期新出现的青铜轴饰,或称为锏〔jian涧〕,略呈椭圆形,套在车轴上,用来固定伏兔(轴上横木)。其外端呈平板状,用来遮挡、保护内侧的车毂。西周时期曲衡增多,即衡加长(有的长达2.5米)并且两端上扬外翘。有的末端套以镂空青铜矛状衡饰,有的衡身上套有青铜管状衡饰(一端平齐,一端呈锯齿状)及用以贯辔的[車义]〔yi蚁〕饰,统称为衡饰。銮,下部是一个梯形座,上部是一个扁圆形的铃,装在车子前面的木衡上或车轭的上方。其作用正如《韩诗内传》所记:“鸾在衡,升车则马动,马动则鸾鸣。”尤其重要的是,西周时期出现了车盖,一般呈伞状。北京房山琉璃河西周车马坑出土的车盖,圆形,直径1.5米。总之,西周时期增加了上述青铜车器,使西周时期的车子比商代更加坚固美观。

  西周时期新增加的青铜马饰主要有马冠,略呈扇面形,上饰兽面纹,周边有穿孔,用皮带系于马额之上。此外,西周时期铜当卢普遍应用,其形状大多是中部为圆形,上面出双角,下部为长条形。西周时期又盛行角镳及角状铜镳。马辔头上的铜饰增多,其中十字形交叉的管状铜饰称为节约。

  第三节 丝织品的初步发展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饲养家蚕、缫丝和纺织丝绸的国家,并且在古代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又是唯一的一个养蚕丝织的国家,这也是中国古代人民对于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根据考古发现,中国古代早在新石器时代已经出现了养蚕丝织。1926年山西夏县西阴村仰韶文化遗址出土了一个半割的蚕茧。1958年浙江吴兴钱山漾新石器时代晚期良渚文化遗址出土了盛在竹筐中的丝线、丝带和绢片等。经鉴定,是用家蚕丝织成,绢片系平纹组织,经纬密度每厘米48根。到了商代,尤其是商代晚期,蚕丝业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甲骨文中已有蚕、桑、丝、帛等字。1953年河南安阳大司空村商代墓葬中出土了形态逼真的玉蚕,长3.15厘米。在一些青铜器上还留下了当时丝织品的残痕。例如在殷墟妇好墓出土的青铜器上附有绢、罗、绮的遗痕。从发现的菱形花纹绮来看,当时已有了具有简单的提花装置的织机。到了西周时期,丝织业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诗经》中有许多讴歌采桑养蚕的诗篇,如《豳〔bin宾〕风·七月》:“春日载阳,有鸣苍庚,女执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1974年考古工作者在陕西宝鸡茹家庄西周时期的墓葬中发现了许多造型生动的玉蚕,大的长约四厘米,小的长约一厘米。在青铜器上或淤土上又发现了许多丝织品的印痕,有的三四层叠压在一起。大多为平纹组织,也有山形纹图案的提花织物,也应是用提花织机织造的。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发现了鲜艳的朱红和石黄两种颜色的刺绣印痕,花纹舒卷自如,采用的是辫子股绣的针法,技法娴熟,针脚均匀整齐,其颜色是在绣后平涂上去的。

  第四节 建筑技术的进步

  文献记载周文王建都于丰,在今陕西长安沣河西岸;武王建都于镐,在今长安沣河东岸。建国以来考古工作者在沣河两岸进行了大量的考古调查与发掘工作,初步确定丰邑的中心地区在沣河中游偏北,北至客省庄、张家坡,南至西王村、冯村,东至沣河,西至灵沼河,总面积约六平方公里。在这里发现了一些宫殿建筑基址,铸铜、制陶、制骨器等手工业作坊遗址及贵族墓地。例如1983—1985年在沣西马王村及客省庄发现的十几处夯土建筑基址,其中四号建筑基址,平面为T字形,东西长61.5米,南北宽:西部最宽处为35.5米,东部残宽27.3米,总面积达1826.96平方米,是目前已发现的最大的一座西周建筑基址。关于镐京,现已查明其中心地区在沣河东岸洛水村、上泉北村、普渡村、花园村和斗门镇一带,其中一部分被汉武帝在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修昆明池破坏了,现存面积约有四平方公里。在洛水村也发现了一些大型建筑基址。

  周人兴起于今陕西扶风、岐山两县交界处的岐山以南的周原,建国以来在周原地区发现了一些重要的宗庙宫殿建筑遗址。1976年在岐山凤雏村发现的一组西周时期的宫室或宗庙建筑基址,坐北朝南,前后两进,全部坐落于夯土高台基之上,南北全长45.2米,东西宽32.5米,面积约为1500平方米。南面正中是大门,门道宽三米,东、西两旁为房屋(东、西塾),大门外南边有影壁(屏)。进大门后是一个大的庭院(中庭),东西长18.5米,南北宽12米。庭院北面是一座殿堂(堂),是这组建筑的主体建筑,面阔六间,长17.2米,进深三间,宽6.1米。主体建筑之后是一个小庭院,又被中间一条宽约三米的过廊分为东、西两个各八平方米见方的小庭院。后庭之北为最后的一座建筑(室),面阔五间,东西长23米,南北进深3.1米。在大门、主体建筑至最后面建筑的东、西两侧各有一排厢房,各有八间,进深2.6米,宽4.2米至6.2米。这样就由大门、东、西厢房及后室组成了略呈回字形的封闭式建筑,将主体殿堂包围于中心,布局规整严谨。与《仪礼》等古代文献记载的“前堂后室”或“前朝后寝”制度相符合。房屋的墙壁用夯土筑成,一般厚0.58米至0.60米,地面及墙面均抹以由细砂、白灰和粘土混合而成的“三合土”,平整而坚硬。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