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清风云_鹿鼎公子【全八册完结】(196)

  允祀说:“给允䄉发一道公文,让他继续前进。”

  雍正阴沉地说:“允䄉既然不愿去,何必让他继续前行呢?你回去再想想,这事应该怎么处理。”

  允䄉待在张家口后,既不前行,也不让人回来向皇帝请罪。雍正大怒之下,让允䄉回到京城,一回京城,就开始将他治罪抄家。审判的结果是:革去王爵,永远囚禁,抄没银两六十多万两。这下,雍正得理了,质问允䄉:“你说没钱准备行李,从你家里抄出的六十万两又作何解释呢?”

  至此,不得不佩服雍正手段之狠,他打击允䄉,分化八王党,还让允祀议罪,把皮球踢给允祀。如果允祀袒护允䄉的话,正好可以借机打击允祀,如果允祀提议惩办允䄉的话,雍正就拍手附和,给人造成一种假象,允䄉获罪是允祀一手制造的。这一招,狠狠地打击和分化了八王党。

  在雍正的铁腕之下,大家的日子都不好过。雍正虽然厚待允祀,严厉打击允禵、允禟和允䄉,好像对兄弟们区别对待,其实性质是一样的。允禵是他最强劲的竞争对手,所以康熙一死他就对允禵下手,在火势来不及蔓延的时候就灭火,效果很好。至于厚待允祀,只不过是把他绑在自己的龙车上,让他不能兴风作浪,等到腾出手来,随时可以把允祀推车下碾死。允禟因为母亲的关系,有一定的号召力,如果母子联合起来是有可能乱政的,所以雍正毫不手软地收十了他们。允䄉并不是八王党的核心人物,对他处罚得严厉一点暂时不会引起八王党的骚乱,而且可以起到敲山震虎的作用。

  在对待政敌的过程中,雍正软硬兼施,克制又残忍。他先后剥夺了允裪正白旗和镶黄旗军权以及允祐的正蓝旗军权。不过,雍正采取了打一巴掌抚一巴掌的策略,解除他们军权后,雍正又拉拢他们,提升允裪为履郡王。但允裪知道雍正的居心,丝毫不感激雍正,反而心怀不满。结果,雍正大怒,以允裪“不知感激”为由,革去他的王爵,仍命他“固山贝子一职上行走”。允祐则显得识时务多了,他明白雍正的意图,立刻脱离和允祀、允禵的关系,对此,雍正很满意,大手一挥,封他为亲王。

  我们看到,雍正在前期进行政治清洗的时候,并没有动辄举起屠刀。这是不是代表他很仁慈,怕见血呢?从后来的情况看,完全不是这么回事。他之所以不杀,并不是不想杀,而是不敢杀。刚刚继位,政权不稳,杀多了很容易引起叛乱和政变。雍正对此是非常清楚的,他经常责备兄弟们:“你们这些人恣意妄行,其实就是想让朕把你们治罪,然后让世人骂朕兄弟相残。”

  雍正还说过:“允祀很想激怒朕,让朕怒极杀人,等杀人多了,众叛亲离,然后你们这些人就可以侥幸起事了,朕是不会上当的。”

  尽管雍正没有对兄弟们大开杀戒,当时朝野上下也有很多人议论雍正,说雍正凌逼弟辈,挟私报复。当时很多朝廷大臣也对雍正的做法不满,翰林院学士孙嘉淦公开上书,要雍正“亲骨肉”。

  如果换做一般的皇帝,肯定会大怒。但雍正不仅没有惩治孙嘉淦,反而提升他为国子监司正,表示自己并不是不懂得亲骨肉的人,也不是听不进别人意见的皇帝。雍正这招高明的地方在于,把世人的言论堵回去:不是我不亲骨肉,是有些人太过分,我没法亲。

  雍正虽然手段狠辣,但也不想落个诛杀兄弟的罪名,所以他喜欢采取软刀子让兄弟们走投无路,自己选择死路。比如,大臣们经常奏请让雍正把允禵杀掉,雍正却表现出了自己“宽大”的一面,他说:“允禵和允禟、允祀这些人应该区别对待,允禵只是煳涂,行事狂妄,另外两个人却阴险狡诈。”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雍正对自身的安危也非常谨慎,雍正初年,发生过两次险情。一次是出宫祭祀,隆科多说有刺客,在祭案下面搜查,最终证明是虚惊一场。还有一次是到东陵祭拜,隆科多说诸王可能有变,要及早防备。雍正后来解释自己为什么不像康熙那样秋狩,主要是担心被人刺杀。

  对书呆子阿哥允祉,雍正也没有让他过得舒服,当然,允祉的威胁不大,没必要大动干戈。雍正只是把允祉的手下陈梦雷给收十了,也算是警告允祉要安分守己。雍正说陈梦雷是耿继茂叛逆案中的从犯,以前康熙赦免了他,他还不思悔改,仍然招摇无忌,作出种种不法的事情。虽然康熙已经宽恕了他,不适宜加重刑罚,但也要发配到边远地方,让他好好反思。

  小喽啰们收十得差不多了,雍正开始把斗争矛头直指允祀,在真正打倒一个人之前,雍正总要先来一点小点心。对雍正来说,小点心就是侮辱责骂,雍正指责允祀在母丧的时候,虚伪矫情。不久,他又当着诸王大臣的面指责,说允祀从前就作恶,朕即位后不计较他过去的过错,但他还是不知痛改前非,仍然私心很重,对大位仍然抱着侥幸的心理。说完,雍正让大臣们给他议罪,而且雍正让大臣们如实揭发,不可以有丝毫的隐瞒。

  第二年春,青海的叛乱被年羹尧平定,雍正的位子坐得更稳,这意味着他可以举起屠刀了。

  八王党要收十干净

  雍正二年七月,发表了《御制朋党论》,这是一个重要的讯号,意味着政治风暴即将来临。表面上,这篇文章是攻击欧阳修的《朋党论》,文中说:“宋欧阳修朋党论创为异说,曰君子以同道为朋。夫罔上行私,安得谓道?修之所谓道,亦小人之道耳,自有此论,而小人之为朋者,皆得假同道之名,以济其同利之实,朕以为君子无朋,惟小人则有之,且如修之论,将使终其党者,则为君子,解散而不终于党者,反为小人乎?朋党之风至于流极而不可挽,实修阶之厉也。设修在今日而为此论,朕必饬之以正其惑。”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