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正说司马家_张朝炬【全三册完结】(199)

  40 对占领洛阳的渴望

  洛阳近在眼前,作为全国最好的城市,大多数朝代的首都,攻下洛阳意味着距离全面的胜利成功了一半,刘渊命儿子刘聪等人进军洛阳,反正洛阳就摆在那里,不打白不打。刘聪刘曜兄弟率领五万骑兵,急行军到达宜阳,宜阳和洛阳有多近?这么说吧,宜阳和洛阳的关系就好比北京和廊坊。不到一周时间,刘聪便驻兵西门外。此时镇守洛阳的有两支队伍:张轨部将北宫纯和太傅司马越,北宫纯趁刘聪立足未稳之际,率一千西凉兵夜袭赵军大营,赵军大乱,征虏将军呼延灏于乱军中被杀;三天后,赵营骚乱,部将呼延翼死于非命,部卒全部逃散。连续几场败仗打下来,刘渊大为震惊,他急令刘聪撤军,以图后计,最起码要请巫师卜个黄道吉日再出战。刘聪偏偏不信邪,他坚决要求留下来攻打洛阳,晋军虽胜,但洛阳城防的薄弱暴露无遗,刘聪坚信,城内的晋军已经是强弩之末,只要稍加时日,他一定可以把司马越的人头带回赵国当球踢。

  楚王刘聪年轻气盛,非常想在父亲面前露脸,希望在战场上立下大功,将来一旦父亲去世了,自己继承王位名正言顺,但他大大低估了司马越军的战斗力,司马越明白,他已经退无可退了,他一生经历过无数场战斗,但没有哪一场像今天这么严峻——洛阳城一破,等待他的将是身死国灭,先帝的基业将毁于一旦,八王之乱中留下来的皇族会被斩草除根。司马越肩负的,不再是简简单单的皇权,而是西晋的整个江山社稷,司马越决心誓死保卫洛阳,他下诏全国地方部队勤王,凡是手下有几个人的都去洛阳拱卫京师,但远水救不了近火,城下的刘聪不会让敌军把场面撑起来。这年(公元309年)十月三十号,刘聪下令攻城,冲车投石车纷纷运上前线,一个个火球携卷着巨大的热浪雨点般地砸向城墙,眼看洛阳不保,司马越急了,他一把推开亲兵卫队,抄起家伙便直奔墙头而去,司马越要玩命了!太傅亲自督战,守城将士仿佛打了鸡血,战斗值成几何倍数增长,洛阳城终于艰难地守卫下来,西晋的国祚得以向后推延。

  赵军劳师远征,军需粮草并不充足,打仗最好是速战速决,根本拖不起,一旦战争胶着起来,赵军必败无疑。这仗打完,刘聪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他从未怀疑过赵军的战斗力,也没想到西晋军队的防守竟如此之顽强。大军出征一次不容易,长期耗下去,己方后勤保障都成问题,而对方人数却越打越多。撤军,这个念头在刘聪脑中一闪而过,老爸刘渊本来就不支持这次军事行动,要不是自己死乞白赖地要求留下来,怎么会有今天这种局面?为了颜面,为了捞取政治资本,刘聪决定硬着头皮打下去。这一打就是半个月,细心的赵军将士可能发现了,城墙上开始出现一些新面孔,前几天的疲态一扫而空,他们生龙活虎地往城下扔着石头——各地的勤王部队到达了,新面孔天天换,刘聪军人数天天减,赵军大败已成时间问题。

  刘渊身边的很多大臣都看到了问题的所在,大家都知道自己国家没有充足的援军与粮草供应上去,楚王在前线是打不赢的,大臣于修之决定挽救洛阳城下十万大军的性命,他向刘渊进言:劳师远征,却不能速战速决,此乃兵家大忌,楚王不敢撤军,是因为当初和陛下有言在先,怕陛下责罚。打仗可不是儿戏,哪能因为个人感情断送赵国十万精锐呢?陛下应火速召楚王回师,再晚恐怕就来不及了!诏书到达军中,刘聪的疑虑被打消,赶紧回师平阳。不久后,刘渊病逝,享年60岁,谥号光文帝,刘渊虽为胡人,但在洛阳生活了四十年,汉化程度极高,其行为准则、道德价值观与汉人并无二样,这也决定了他不可能对汉人采取过激的行动,这一点和后继的后赵等国有着本质区别。

  41 当权者轮流换,人人都有机会

  虽然当年汉人与胡人分界明显,彼此对对方不服气,胡人与汉人也经常互相攻伐,双方矛盾极深,但不可否认的是,刘渊建立的汉赵帝国,确实是华夏大地上一块较为安定的土地,胡人和一部分汉人得以躲避战乱,发展生产。刘渊之所以造反,是由于当时的混乱局势所迫,正所谓时势造英雄,要么造反,要么连人都做不成。刘渊死后,嫡长子刘和继承大统,刘和生性猜忌,皇族的各种矛盾迅速浮上水面,刘渊妻妾成群,儿子也不少,这就注定皇位的交接过程不会很太平,寻常人家多子多福,皇帝却多子多灾。灾难起于一个叫呼延攸的人,呼延攸是呼延翼的儿子,属于烈士子女,同时也是纨绔子弟,这哥们儿打小游手好闲,胸无大志,经常干些偷鸡摸狗的勾当,刘渊清楚呼延攸的为人,终生没有录用他,呼延攸也没办法,刘渊一死,呼延攸敏感地觉察到:机会来了!

  呼延攸在刘渊在位时没有谋求到什么像样的职位,现在换了新皇帝,他当然希望抓住机会立功受赏,好在他还有一个身份是现任国舅,于是,他撺掇刘和除掉刘聪等人,彻底收回兵权,一旦目的达成,呼延攸就成了大功臣,被封为大官是意料之中的事。但他明白,自己的力量还远远不够,去面见皇帝前,他拉上了对刘聪不满的侍中刘乘和西昌王刘锐。刘聪的军队共十余万人,既可以对外攻城略地,也可以对内搞政变,这股军事力量让刘和如坐针毡,他做梦都想除之而后快。正当他准备睡觉时,呼延攸等人在宫门外求见,几个人有着共同的利益,在这件事上不谋而合。第二天,刘和询问安昌王刘盛的意见,刘盛比哥哥刘和明白事理得多,他劝说刘和:“楚王是本朝的股肱之臣,没有任何造反的迹象,陛下这么做是在逼楚王造反,皇帝新承大统,应当以国家社稷为重,先帝尸骨未寒,实在不应擅动刀戈。”刘和的回答很简单:“那你下去陪先帝吧!”言讫杀了刘盛。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