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正说司马家_张朝炬【全三册完结】(209)

  杜曾以前听说过陶侃的名声,因为陶侃在当时也算有些名气,他从小用功读书的故事常被大家提及,好不容易见到偶像,哪有不辞而别的道理?他翻身下马,向陶侃拜了两拜后随军一路北去。大军一路北上,很快抵达宛城(今河南南阳)城下,像杜曾这样的流民军,对于地方政府来说,简直就是噩梦,战斗力强不说,打仗还不按套路出牌。这次倒霉的是宛城太守荀崧,杜曾没有急于攻城,而是把宛城围了个水泄不通,然后向城内射箭劝荀崧投降,荀崧当然不吃那一套。杜曾见没有效果,便带人上阵砸城门,一边砸一边扬言:“城破之后,凡是忠于荀崧的人一律灭三族!”

  53 冷兵器时代的残酷战争

  打仗最残酷的就是攻城战,这就像是两位武林高手打到最后开始拼内力,谁的内力消耗完了,谁就先死,而另一方内力也必定损失惨重,短期不能复原。荀崧为官清廉,为将体恤士兵,很得大家拥戴,他率军拼死抵抗,士兵打完了马夫上;马夫死绝了百姓上,如此一来,杜曾反倒没了办法。战争进行到这个地步,支撑双方士兵的只剩耐力了,谁能坚持得久,胜利就属于哪一方。不幸的是,城内的粮食渐渐不支了,荀崧意识到,再这样下去,不被杀死也得饿死。又一次打退敌人进攻后,心急如焚的荀崧把所剩不多的士兵召集到了一起:“敌军围困日久,城内已经没有多少粮食了,我们决不能坐以待毙,为今之计,只有向外界求援,襄城太守高览以前在我麾下任过职,我待他不薄,如果把宛城的紧急形势告诉他,他一定会发兵来救,到时宛城之围可解矣!只是,谁愿去呢?”是啊!谁去呢?城外全是敌军,这一去绝对是九死一生。

  在这种情况下,是选择留在城内等死,还是拼死脱出重围,两者都很难选择,如果贸然脱围,只怕死得更快,士兵们面面相觑,都不想揽这个要命的差事,荀崧环顾四周,叹了口气,“我将亲自突围,我不在的这段时间里,望大家齐心协力,同仇敌忾!”“绝对不行!您是统帅,统帅一走,谁来指挥守城?况敌军围城日紧,此去必定凶多吉少!”军曹断然否决了这个办法。“是啊!将军万万不可出城啊!”众人也七嘴八舌地劝告荀崧。关键时刻,荀崧十三岁的小女儿荀灌挺身而出,“小女愿替父亲走一遭!”“就你?开什么玩笑!你当外面都是些什么人?”荀崧摇了摇头,他虽然知道女儿自幼习武,颇习得一身好武艺,但她只有十三岁啊!“小女自有破敌妙策!”“嗯?说来听听!”“叛军攻城日急,早已疲惫不堪,白天的包围还算严密,可一到晚上,警惕性便一下子松懈下来,这几日月光不甚明朗,我们可以趁此机会突围出去。”“好!”荀崧虽然嘴上表示赞同,但心里还是不放心,于是挑选了一支几十人的小队来保护她出城。

  没想到这次还真被荀灌料中了,杜曾的起义军毕竟围城日久,军士疲惫,到了晚上明显懈怠多了,等城里的突击队突围时,杜曾和他的大军正在休息呢,等反应过来,荀灌一行人早没了踪影。荀灌连夜赶路,终于在天亮前赶到了襄城,高览得到通知后没敢过多耽搁,立即发兵救援。荀灌担心敌军过于强大,就以父亲的笔迹给南中郎将周访写了封信,然后派人紧急送到周访军中。两路大军星夜行军,终于赶到宛城,大有反包围杜曾之意,杜曾再一次发挥了骑兵的机动性,他一马当先,向大家高喊:“弟兄们,跟我跑啊!”一时间,战马嘶鸣,烟尘遮天蔽日,等战场重归宁静时,叛军已不见了踪影。这场战争实在不太上规模,但之所以要提及,是因为这场战争中涌现出了一位女英雄:荀灌,这也是历史上最年轻的女英雄。

  自古以来都是成则王侯败则贼,胜利者会被大书特书,流传千古;而失败者从此也就消声灭迹了,不再有人会关心到他们,比如在史书上所记载的故事,经常会看到农民军到处攻城略地,所向披靡,仿佛官军如纸糊的一般,其实,那只是起义军中的百分之一乃至千分之一而已,大多数情况下,失败是起义军中的主旋律。战场如商场,我们经常可以在电视上看到商界精英们大谈成功之道,但那些占绝对多数的商海失败者则很少进入我们的视线。陶侃被杜曾击败后一直闷闷不乐,王敦的宠臣钱凤嫉妒陶侃的功劳,经常向王敦说他的坏话,平时也就算了,毕竟军功章在那摆着,陶侃也不太在意,但一遇到败仗,陶侃就不得不提防这种小人了。于是,他决定亲自去王敦处请罪,顺便消除王敦对他的猜疑,属下劝谏陶侃千万不能去,因为王敦虽然刚愎自用,但亦是爱才之人,他们料定陶侃此去,王敦必不会放他走。

  陶侃很善于广结善缘,尽量打消周围人尤其是上司对自己的不利看法,就算因此自身稍有损失也在所不惜,面对王敦他一向光明磊落,不在乎对方会不会害他,简单地收拾好行装,奔赴江陵。果不其然,王敦数次挽留陶侃,都被后者拒绝了,王敦一怒之下贬了陶侃的官:“既然你不想待在我身边,那就去广州吧!”读者可能会纳闷:广州是个大都市啊,何为贬职呢?这么想就大错特错了,当时的西晋还没海上贸易,也没对外开放,历代的统治者很重视海防,他们总是不定期的实行海禁,凡是出海渔民皆以叛国罪论处,加之这个地方自古就是蛮夷之地,民风极为彪悍,杀人比杀鸡还简单。因此,这里历代都被用来流放犯人,和清朝时期东北黑龙江的宁古塔差不多。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