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明清战争史略_孙文良/李治亭【完结】(66)

  第三部分明兵凭坚城用大炮获胜(3)

  首先,明军的布阵法与火器的使用是自相矛盾的。每临作战,明兵出城布阵,火器列于阵前。当战斗打响后,明兵先施放火炮,曾给后金兵造成杀伤。但很快就被后金兵识破其中弱点,便采取新的战术,即当明兵发射火炮时,其“铁骑冲突,如风如电”般飞驰而来,迅速地冲过了射击线,炮弹往往落在骑兵的后面,有时明兵“火器不点,贼骑已前”,《明熹宗实录》,卷11。后金兵有时故意躲开明兵第一次火炮射击,当它正准备放第二炮时,后金迅即发起冲锋,如狂风席卷而来,没等明兵燃放第二炮,阵势已被它冲垮。这就是说,火炮失去安全保障的设置,双方短兵相接,明兵抵不住后金骑兵的凶猛冲杀,火炮顿时失去了作用,还都成了它的战利品。

  其次,佛朗机等火炮本身尚有严重不足。例如,射程不远,除了大型的火炮,一般射程为百余丈,还赶不上后金强手的弓箭射得远。因此,旷野作战,明兵炮手往往成为对方攻击的主要目标。

  第三,由于当时明人技术不精,制造粗疏,不符合技术要求,经常发生点燃炮药时,炮身炸裂的事故,火器报废,操作者亦被炸成死伤。

  自萨尔浒战役以来,直到广宁之役,明朝的火器多落于后金之手。例如,广宁弃而不守,储藏的大量军火武器亦弃给了后金。所以,多年争战,明朝火器的损失是很惨重的。

  天启初,一种新式武器——西洋大炮,也称“红夷大炮”,开始传入中国。它比之佛朗机和中国自造的火器更显示了它的优越性。它的射程远,是当时任何一种火器都无法比拟的。在宁远城上,罗立指挥轰击距此五里扎营的后金兵,一炮射去,炸死数十人,迫使其移营。显见它射程远,威力大。明人惊叹:“似兹火器,真所谓不饷之兵,不秣之马,无敌于天下之神物也!”《徐光启集》。对西洋大炮颇有研究的兵部主事孙元化主张用此炮抵御后金的进攻。他指出:“弓矢远于刀枪,故敌尝胜。我铳炮不能远于敌之弓矢,故不能胜敌。中国之铳唯恐不近西洋之铳。唯恐不远,故必用西洋铳法。”《明熹宗实录》,卷62。他说得很对,不愧为火器专家!从武器发展的历史来看,弓矢是刀枪的延伸,在战斗中,弓矢优于刀枪。因此善使弓矢的后金兵常胜,而专使刀枪的明兵累累失败。铳炮又是弓矢的延伸,更优于刀枪。但中国自造的铳炮射程不远,甚至还不及后金的弓关的射程,仍然不能取胜。只有射程远的西洋大炮才能解决问题。

  天启初年,经澳门输入西洋大炮,前后共三十门。朝廷很重视,寄希望于此炮,以打败后金的进攻。特聘请葡萄牙人训练中国炮手,掌握操纵大炮的技术。不久,就将这些大炮投入现役使用。其中十八门留京师,一门在试放时炸裂,余十一门“调往山海(关)”《明熹宗实录》,卷63。。这十一门大炮是否又发往宁远?据《明季北略》,卷二载:宁远“城内架西洋大炮十一门”,从城上轰击后金。当时,任詹事府少詹事徐光启也证明,宁远被围前夕,有十二门大炮尚在城外《徐光启集》,210页。。他所说十二门,可能记忆有误,或笔误。还值得注意的是,精通西洋火器的彭簪古被调到宁远任火器把总,发挥了重要作用。这证明发往山海关的十一门大炮,接着就调往宁远,似无疑问。此时正值孙承宗任经略,他一向重宁远,为加强山海关的这个前卫的防御能力,把十一门大炮运到这里也是理所当然的。

  把大炮安在城外,还是置城上,是关系成败的一个关键问题。还在天启元年五月,徐光启就明确建议,对付后金只宜坚壁清野,整理大小火器,坚守城池,“凭城击打”。他特别强调:“万勿如前,列兵营大炮于城之壕外。”他提出:“建立敌台,以台护铳,以铳护城,以城护民。万全无害之策,莫过于此。”《明熹宗实录》,卷5。他的门生孙元化也说:如在平地旷野使用大炮,明军若守不住阵地,反被敌人夺去。这是以往的一个严重教训。因此他们主张大炮应进城,安在设方角的敌台上,便于调整角度射击。以台保护火炮,而炮手也不受到后金骑兵冲击,从容操纵《明熹宗实录》,卷62。。因为有坚城为依托,不管后金骑兵如何勇猛强大,在坚城面前,只能碰壁。这就是凭坚城用大炮,两者互为依存,最能发挥火器的强大威力。

  徐光启、孙元化等人提出的这一军事思想,是对传统作战方式的一个重要突破,具有不容低估的军事实用价值。真正把这一新的军事思想应用于实践、并证明行之有效的是袁崇焕。但当时不少人还认识不到大炮的作用,视为可有可无。所以当大炮运到宁远时,有的主张只能在城外用,有的主张毁弃,即使后金得到它,也不能再用。袁崇焕与彭簪古坚持将大炮移入城内,安在敌台上。宁远城的建筑与其他城有所不同,它是根据西洋炮台造法而建的。全城为方形,于城四角各造一方形敌台,它三面伸出城外,一面与城连接。这四座敌台即形成“在城之城外”之势,大炮架于台上,可以三面射击,即使敌人冲到城墙下,一台与另一台则形成交叉火力,使敌人遭到杀伤。一般的城墙建筑,就无法达到这个效果。只要敌人到了城下,铳炮角度受到限制,就无法发射。所以宁远的敌台即四角台都照西洋法改制,“形如长爪,以自相救”。《明熹宗实录》,卷63。明与后金在宁远的较量证实了这种敌台的优越性。当后金兵冲到城跟前时,“门角两台攒对横击”即交叉射击,给予很大的杀伤《明熹宗实录》,卷65。。后金还根本不了解这些新式大炮的厉害,毫无顾忌地密集在一起,蜂拥进攻,这给西洋大炮轰击屠杀创造了条件。只两天,就打得后金兵再也不敢靠近城前,甚至不敢在大炮的射程之内扎营!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