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明清战争史略_孙文良/李治亭【完结】(78)

  当魏忠贤一伙兴高采烈地畅饮前线将士的鲜血换回来的胜利美酒时,袁崇焕带着贴身仆人,悄然离开北京南下,踏上了返回他阔别六年的南国之乡的路程。他辞去了身上的重任,摆脱了魏忠贤奸党的羁绊,感到浑身轻松……

  第四部分大凌河围困战(1)

  宁远与宁锦两次战役,明兵奇迹般地挡住了后金兵的凶猛进攻,并把它的攻势粉碎于坚城之下。这两次大战特别是后一次宁锦大战,对于明与清(后金)战争的进程有深远的影响。如果说宁远之役仅仅证明了以防御为主的宁锦防线的初步成功;那么,宁锦之役则证明了这条防线的可靠性和有效性。换言之,前者为宁锦防线的确立奠定基础,后者则使之确立并巩固起来。总之,两次战役产生了两个重要结果:一是导致明朝建立起坚守宁锦防线的长远信念;二是确立了双方在宁锦对峙的新格局,标志着明与后金从此进入战略相持的阶段。

  然而,袁崇焕被罢免后,朝廷中又有人反对设宁锦防线,主张放弃锦州。总督蓟辽阎鸣泰上疏说:“锦州遐僻奥区,原非扼要之地。当日议修已属失策,顷以区区弹丸几致挠动乾坤半壁,虽幸无事,然亦岌岌乎殆矣。窃意今日锦州止可悬为虚著,慎弗狃为实著,止可设为活局,慎弗泥为死局。”《天启七年七月实录》,11页。阎鸣泰不懂军事的浅薄见解一至如此!甚至连防守锦州的尤世禄也借口“锦州城池遭雨崩颓”,认为“万不可居”,要求暂住杏山。新奉命守塔山的侯世禄亦认为此地“低凹迫近高山,非可守之地”。他们的本意,“欲移置别所”王在晋:《三朝辽事实录》,卷17。。塔山位于锦州与宁远之间,是使两城声息相通、互为联络的一个重要军事据点,这对于加强宁锦防线颇有战略价值。如果按他们的意见,放弃锦州、塔山,也就使宁锦防线自行瓦解。廷臣多数意见反对撤锦州与塔山,兵部侍郎霍维华的见解反映了他们的共同想法。他说:“锦州不可不守。夫全辽疆土期于必复咫尺,岂可异议?况向以修筑未完之日尚能据以挫贼,今乘此战守已胜之余,何难凭以自固!”他还指出,“塔山不可不城。锦州既在必守,而联络于宁锦之间者惟塔山。”因此,塔山也在必修必守之列《天启七年七月实录》,25页。。最后,熹宗裁决,指示“关门之倚宁远,宁远之倚塔山、锦州,皆层层外护,多设藩篱以壮金汤”。他再次指令杜文焕驻宁远(宁锦战役时尚未到任)、侯世禄驻塔山、尤世禄驻锦州,“都要各守信地,修筑城池,操练军士,实心料理,以战守急图,不得妄分彼此。”《天启七年七月实录》,23页。此外,满桂驻山海关,前锋朱梅驻右屯。关外诸城沿河西走廊排列,“旗鼓相望,可谓极一时之盛矣!”王在晋:《三朝辽事实录》,卷17。

  经过一场辩论,宁锦防线得以稳定下来。这时,明朝的政治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年仅二十四岁的熹宗皇帝于天启七年八月去世,他的叔伯兄弟、光宗第五子、信王朱由检即帝位,明年改元崇祯,即庄烈皇帝。同年十月,元凶魏忠贤被逮,畏罪自杀,其党羽次第伏诛戍遣。被排挤回籍的袁崇焕应诏赴京,重新起用。崇祯元年四月,授袁崇焕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督师蓟辽兼督登莱天津军务。不幸的是,崇祯三年(天聪四年,1630年),皇太极亲率大军绕道内蒙古地区,突袭京师,行反间计,假手崇祯帝,以“资敌”叛国罪,将袁崇焕残酷处死。代之以年迈的孙承宗,这是他第二次督师关内外兵马。辽西战局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孙承宗接任后,悉照袁崇焕以积极防御为主的方针,继续加强宁锦防线,并力图向锦州以东地区推进。他的一项重要措施就是修筑并防守大凌河、右屯二城。他第一次督师时,已于二城设兵戍守。后被高第撤去,二城尽毁。袁崇焕主持关外军事,曾几度拟议修筑此城。但限于当时人力和物力,只把重点放在宁、锦两城的建设上,其间连续两次战争也打乱了他的计划,迟未付诸实现。是时,任宁远巡抚的邱禾嘉建议取广宁、义州、右屯三镇。此人是贵州人,“好谈兵”,崇祯元年授兵部职方司主事。后经兵部尚书梁廷栋推荐,出任宁远巡抚。孙承宗不完全同意他的意见,指出:广宁离海有一百八十里,距辽河一百六十里,陆运很难。而义州地处偏僻,离广宁远,因此必先据守右屯,聚兵屯粮,才能逐渐逼近广宁。他又指出,右屯城已遭毁坏,修筑后才可以防守。如筑此城,后金兵必来进攻。根据这种情况,一定先恢复大、小凌河城,以连接松山、杏山、锦州等要塞。锦州近海而居于敌前,陆上运输也难。右屯则背靠大海,占据此地,兵可以集中,粮食可以接济,始得向前推进。梁廷栋力主其议,决定先筑大凌河城《明史•邱禾嘉传》,卷261。。

  兵部令祖大寿、何可纲等率兵四千守大凌河,又征发班军一万四千人筑城,再护以石柱兵一万人。筑城从崇祯四年(后金天聪五年)七月中旬左右正式动工。该城全称叫大凌河中左千户所,位于河西走廊东部,大凌河西岸,距锦州四十里,属锦州守备管辖(今仍属锦州市管辖。该县政府所在地仍称大凌河镇),初建于明宣德年间,周长三里,嘉靖时又有所增修《全辽志》,卷1。。后金兵屡次进兵辽西,它作为锦州的前哨阵地,亦几经破坏。孙承宗决定重新修筑,作为向前进取之计。但是,邱禾嘉违背命令,自作主张,大凌与右屯同时并筑,拖延了工程的进度。不久,梁廷栋被罢免,廷议腾起,非议“大凌荒远不当城”《明史•邱禾嘉传》,卷260。,“尽反其议”,令撤班军一万四千赴蓟镇,只留防兵万余人,仅给粮一万石。胆小的邱禾嘉一一照办。孙承宗提出把储存的粮食都散给兵士,放弃这座空城,官兵全部撤回到锦、宁诸城。邱禾嘉又不同意,仍着祖大寿、何可纲等继续守城魏源:《圣武记》,卷1;《烈皇小识》,卷3,66页,1941年5月版。。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