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历史密码2解读十大历史另类面孔_孙建华【完结】(61)

  第74节:我国古代的造纸(2)

  除此以外,早在蔡伦以前,在史籍里也有一些关于纸的记载。如《 三辅旧事 》上曾说:卫太子刘据鼻子很大,汉武帝不喜欢他。江充给他出了个主意,教他再去见武帝时"当持纸蔽其鼻"。太子听从了江充的话,用纸将鼻子掩盖住,进宫去见武帝。汉武帝大怒。这件事发生于公元前91年。又如《 汉书·赵皇后传 》记载:汉武帝宠妃赵飞燕的妹妹赵昭仪要害死后宫女官曹伟能,就派人送去毒药和一封"赫蹄书",逼曹伟能自杀。据东汉人应劭解释,"赫蹄"就是"薄小纸也"(后人称为丝棉纸)。再如《 后汉书·贾逵传 》说,公元76年汉章帝令贾逵选二十人教以《 左氏传 》,并"给简、纸经传各一通"。以上有关纸的文献记载,都早于公元105年,即蔡伦向汉和帝献纸那一年。

  蔡伦改进造纸工艺

  蔡伦虽然不是纸的发明者,但他仍然是一位造纸技术的革新和推广者。

  东汉明帝十八年蔡伦入宫当宦官,章帝建初年间为小黄门。和帝即位提升为中常侍,永元九年兼少府尚方令。尚方是皇家的手工场,专门监督制造各种御用器物。那时,造纸术虽然已经发明,但是由于质量问题,纸张也难登大雅之堂,不少文人雅士并不看好纸张。但是蔡伦经过分析,竹简和木简太笨重,丝帛太贵,丝绵纸不可能大量生产,都有缺点,纸张最终会成为主要的记载工具,但前提是需要改进造纸工艺。于是蔡伦利用尚方的有利条件,改革造纸技术。

  蔡伦认真总结了前人的经验,带领工匠们用树皮麻头、破布和破渔网等原料来造纸。他们先把树皮、麻头、破布和破渔网等东西剪碎或切断,放在水里浸渍相当时间,再捣烂成浆状物,还可能经过蒸煮,然后在席子上摊成薄片,放在太阳底下晒干,这样就变成纸了。由于树皮是比麻类丰富得多的原料,这可以使纸的产量大幅度地提高。树皮中所含的木素、果胶、蛋白质远比麻类高,有利于提高纸张的柔韧性。西汉时利用石灰水制浆,蔡伦改用草木灰水制浆,草木灰水有较大的碱性,有利于提高纸浆的质量。元兴元年(105年)蔡伦把他在尚方制造出来的一批优质纸张献给汉和帝,汉和帝很称赞他的才能,马上通令天下采用。这样,蔡伦的造纸方法很快传遍各地。114 年蔡伦被封为龙亭侯,民间便把他制作的那种纸称为"蔡侯纸"。汉安帝时,宦官和外戚轮流执政,相互倾轧。蔡伦在这种政治斗争背景下,于公元121 年服毒自杀。

  蔡伦献纸之后,造纸技术和纸张广为流传。东汉末年,东莱人左伯也是一位造纸能手。他造的纸比蔡侯纸更为白洁细腻。赵歧在《 三辅决录》中,把左伯的纸、张艺的笔、韦诞的墨,并为书房三宝。笔、墨和纸并列,说明纸已是当时常用的书写材料。纸成为竹简、木牍、缣帛的有力竞争者,到了三四世纪就基本上取代了简帛,成为唯一的书写材料,这就有力地促进了科学文化的发展。东晋末年,桓玄把持朝政,他于公元404 年,下令以纸代简。简牍文书从此基本绝迹。纸不仅在民间流通,而且成为官方文件的载体。

  造纸技术再发展

  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3~5世纪),纸的品种、产量、质量都有增加和提高。史书上曾论及到这时期一些与原料有关的纸种名称,如写经用的白麻纸和黄麻纸,枸皮做的皮纸,藤类纤维做的剡藤纸,稻草做的草纸等。由此看来我国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麻、枸皮、桑皮、藤纤维、稻草等已普遍用作造纸原料。竹子在晋朝也开始作为造纸原料出现。南北朝书法家萧子良的一封信中曾说"张茂作箔,取其流利,便于行书",据考据,所谓箔纸即嫩竹纸,但用量很少。

  我国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都空前繁荣,造纸业也进入一个昌盛时期,纸的品种不断增加,生产出许多名纸及大量艺术珍品。造纸原料以树皮使用最广。主要是楮皮、桑皮、沉香皮及栈香树皮等。藤纤维也广为使用,但到晚唐时期,由于野藤大量被砍伐,又无人管理栽培,原料供不应求,藤纸一蹶不振,到明代即告消失。宋代竹纸发展很快,后期的市场上十之七八是竹纸,产区遍布四川、浙江、江西、福建、广东、湖南、湖北等地,最盛之地当推浙江、四川两地。在工艺上宋代竹纸大多无漂白工序,纸为原料本色,除色黄之外,竹纸也有性脆的缺点。

  第75节:我国古代的造纸(3)

  元明时期竹纸的兴盛创造了历史新篇章,尤以福建发展最突出。使用了熟料生产及天然漂白,使竹纸产量大有改进。清代由于造纸业的大发展,麻及树皮等传统造纸原料已不能满足需要,竹纸在清代占了主导地位,其他草浆也有发展,河南、山东等地有人用麦草、蒲草。陕西、甘肃等地有人用马莲草,西北用芨芨草,东北用乌拉草。我国用蔗渣造纸始于清末,张东铭在徐家坡设一造纸厂以蔗渣为原料。清代草浆生产技术有了很大进步,用仿竹浆、皮浆的精制方法制取漂白草浆。著名的泾县宣纸就是用一定配比的精制稻草浆和檀皮浆抄制而成,其生产工序一直延续至今。芦苇在清末也有使用。

  造纸术的传播

  造纸术首先传入与我国毗邻的朝鲜和越南,随后传到了日本。在蔡伦改进造纸术后不久,朝鲜和越南就有了纸张。朝鲜半岛各国先后都学会了造纸的技术。大约公元四世纪末,百济在中国人的帮助下学会了造纸,不久高丽、新罗也掌握了造纸技术。此后高丽造纸的技术不断提高,到了唐宋时,高丽的皮纸反向中国出口。西晋时,越南人也掌握了造纸技术。公元610年,朝鲜和尚昙征渡海到日本,把造纸术献给日本摄政王圣德太子,圣德太子下令推广全国,后来日本人民称他为纸神。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