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蒋介石宋美龄在台湾的日子_何虎生【完结】(203)

  党逃台的最重要的策划人和指挥者。是他,把大陆的"家私"统统运到了台湾,为

  日后台湾发展奠定了经济基础;是他,在大陆风雷震荡之际,为蒋家构筑了台湾小

  巢。患难之中见真情,父子情深经受住了考验。

  国民党到台湾后,蒋经国的职务以火箭式的速度上升。1950年,任"国防部总

  政治部主任",国民党中央改造委员会委员。1954年,任"国防会议"副秘书长。

  1958年,任"政务委员会委员"。1965年,任"国防部"部长。......1972年,任

  "行政院院长"。

  蒋经国在国民党官场上能平步青云,最关键的就是有个好爸爸。为了能让儿子

  继承自己的权力,蒋介石可谓绞尽脑汁,费尽心机。到台湾之后,在蒋家上下,宋

  美龄的地位在一天天下降,而蒋经国的权力却越来越大。蒋经国只要人在台北,不

  管政务多忙,居住在离士林官邸多远,每日必早请安,晚汇报。蒋介石卧病时,蒋

  经国每日要去探望三四次。一则形式上保持中国传统家庭的风范,"父母在,不远

  游;游必有方"。二则实际上为自己确立在蒋介石心目中的不可动摇的"传人"位

  置。

  为了讨得蒋介石欢心,蒋经国在全台湾大搞对蒋介石个人的盲目崇拜,博得蒋

  介石"龙颇大悦"。当然,蒋经国本人对蒋介石确有发自内心的敬仰和崇拜。他曾

  写道:

  自从我服务社会以来,年龄渐长,随侍父亲的时间较久从识父亲的思想、精神、

  德业和襟怀也益深,自愧不能仰学于万一,但在有知之年,我就一直在父亲的慈爱、

  教诲、督责之中。父亲于我可以说是领袖,是慈父,是严师。

  蒋介石到台湾后,尽管其封建、独裁的本质没有发生质的变化,但大陆失败的

  教训迫使他变更了一些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作风,而相对稳定的政治环境又为蒋介

  石创造治台"业绩"提供了条件。尤其是蒋介石在长期的内外斗争中的阅历和本领

  更是蒋经国所无法俱备的,这些都令蒋经国顶礼膜拜。

  蒋介石在台期间,利用了一些时间读了不少儒家政治学说和基督教教义方面的

  书籍,结合自己的经历和认识,加以发挥,提出了"以人为本"、"广施仁政"、

  "修明教化"、"政治与伦理相合一"等说教,通过大庭广众,父子深谈,给蒋经

  国及其同代人以教益。"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身兼父亲和老师的

  蒋介石为了"蒋家王朝"的香火延续,对蒋经国可谓海而不倦。蒋经国40、50、60

  岁生日时,蒋介石亲书"寓理帅气"、"立敬立极"。"精一执中"加以赐勉。当

  蒋经国59岁生日时,蒋介石在日月潭致信给儿子,畅谈陆王心学,理气之说,并发

  微阐幽,联系实际,批共骂毛,"光复大陆","解救同胞"。

  蒋经国从蒋介石的"教导"中得到了不少"做人做事成功立业的大道理大学问",

  但蒋经国生活的年代毕竟不同于蒋介石。蒋经国没有经过辛亥、北伐,没有见过

  "剿共",对国民党内的派系斗争只是在40年代才有切身感悟。蒋经国幼年在信奉

  佛教的祖母和母亲的教导和呵护下成长,又在苏俄生活、学习、工作了12个春秋,

  这12年是自然年龄和社会年龄中的"黄金岁月"。尽管蒋经国经过蒋介石"三民主

  义"的洗脑,但佛教的"普度众生"和共产主义的"人类平等"教育使他一生保持

  着与蒋介石迥然不同的工作风格,即平民化,务实性。蒋介石从中看到的当然只是

  儿子接受他的所谓"爱人"、"仁政"的一面。

  2.如此"母子"情

  蒋经国是蒋介石的长子,照理,宋美龄与蒋经国应该保持一种和谐的母子关系,

  才更能维护彼此的尊严和利益。然而,正是这个"第一家庭"的利益太非同寻常了,

  谁成为这个家族的主宰,就意味着谁将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因此,母子之间的利

  害冲突必然表现为权利之争。蒋介石在世,宋美龄夫贵妻荣,无限荣光尽在其身,

  蒋介石死后,却没有子贵母荣的局面。宋美龄似乎只徒有老成凋敝的心态,历史上

  宫廷政治中,父子仇杀,兄弟自残的事情层出不穷,毋庸谈与皇后或外戚之间的争

  斗了。不要说蒋经国不是宋美龄的亲儿子,就是她的亲儿子,只要是为了权力,争

  斗就在所难免,她又能怎样呢?

  宋美龄在与蒋介石结婚之前,就知道有蒋经国这个人存在。结婚之时,蒋氏父

  子交恶,宋美龄对蒋经国并未放在心上。西安事变时,蒋介石曾给宋美龄写下"遗

  书",希望她能在他不幸之后,教育抚养蒋经国、蒋纬国弟兄俩长大成人。

  西安事变后,中苏关系得以改善。蒋介石委托驻苏大使通过外交渠道帮他找回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