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蒋介石日记揭秘_张秀章【完结】(138)

  “二、立国命脉,

  即国家主权与尊严,不能有所损伤。

  “三、国家与个人人格不能侮辱,即不能接受强制式之合作也。否则,任何牺牲均所不恤

  。”

  随即,蒋介石把一份备忘录送请赫尔利转致罗斯福,大意如下:

  “今事实证明史迪威非但无意合作,且以为余反为

  伊所指挥,故此事(任史迪威为前敌总指挥)因而停止……如罗斯福总统指派任何美国将领富于友谊合作精神者,以接替史迪威将军,

  余必竭诚欢迎,且将以全力支持其作战。”

  蒋介石采取强硬态度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他已看透美国出于战后打算,决意支持

  他。他的领袖地位已经巩固,还何惧之有?因此才以种种理由,要求美国更换史迪威。

  【9月30日】

  国内诸匪,图谋陷余者已十九年;国外倭寇与我恶战这已有十三年之久,余实已心瘁精疲,几不能久持。……(

  此处六点从原文)而今又遭党内如此之凌辱,与国内如此之讽刺;此种横逆与耻辱之来,实为有生以来未有之窘困。然余于此,如不

  积极奋斗,将何以对已死之先烈乎?况今日之实力犹远胜于十三年以来任何时期,只要余能自立不撼,当不足为虑也。

  蒋介石

  本人受到国民党内部之指摘,其详情始终不明,亦未见于其他资料,只有以上一段蒋氏之日记道出。

  当时湘桂战争挫败,蒋又

  要求撤换史迪威,构成中美外交危机,此处前有省略部分,后称党内凌辱,国内讽刺,必与此数事有关。涂克门女士作《史迪威及美

  国在华经验》一书称上述日记记事三日之后,即10月2日,蒋在国民党中常会之星期一例会曾拍案咆哮,说及史迪威必须撤换,不容

  姑纵,似更表示党内凌辱实有其事,蒋亦未忍气接受(涂称此消息得自美国驻华大使馆,她怀疑蒋故意将他激怒情形泄露)。

  【10月21日】

  史迪威果已得美政府之撤回,此为本年内对内对外各种困难之症结;且对此事之隐痛,亦可谓极人生之所未有也

  。……中、美国交不因史迪威而败,中国抗战亦不因史迪威而败者,殊为莫大之幸运。中、美已误之国交、抗战已颓之形势,皆得由

  此启其机钥;此后军事、外交与内政务要务,乃可按计划实施矣!

  罗斯福在蒋介石的强硬态度下,终于决定召回史迪威。可是

  在白宫方面的陆军部长史汀生与参谋长马歇尔则强烈反对将史迪威召回,因此罗斯福又为之踌躇不决,而采取逐步调回的办法,暂将

  史迪威留在缅甸指挥那里的作战部队。

  10月6日罗斯福正式电复蒋介石的电文是这样的:

  “中国大陆情势,已如此恶化

  ,使我感觉目前美国政府不应再冒派遣美国军官统帅党国全部陆军之责任。……我接受阁下的建议,解除史迪威为阁下参谋长的职务

  ,并已决定不再使其担负有关租借物资之事务;但中国驻印度与远征军的训练指挥,则仍交史迪威管理。……”

  蒋介石仍坚决

  不答应,力主将史迪威调回美国。10月9日给罗斯福回电,强调说:“务须能与中国合作,而得余之信任者,方能授以统帅指挥中国

  军队之权,史迪威将军显已缺乏上述必要条件!”

  蒋介石已明确表态:史迪威是他不信任的人。

  同时,又以一份备忘录

  托赫尔利转送罗斯福,其内容大意如下:

  “一、史迪威不顾中国之不同意而强行北缅战事。

  “二、在北缅作战期间,因

  史迪威的抑制而将对中国的物资供给完全停止,直到6月,始初1月分之供应。

  “三、结果,中国国内战场因缺乏补给而遭受败

  衄。”

  蒋的这份备忘录,意在促使罗斯福进一步了解现状。

  赫尔利经过反复思考后,终于下定决心,给罗斯福写了一封

  信,其内容要点如下:

  “一、蒋介石是一个统帅几百万军队,抗日已经七年的国家元首,对他不应施加压力。史迪威却以施加

  压力作为取得权力的手段。如支持史迪威,势必失去蒋介石,中国的抗日力量亦将随之消失。美国人民将不会赞同总统这样处理问题

  。

  “二、蒋介石需要美国援助,他能真诚与美国合作,美国任何将领来华,蒋介石都能与之合作,唯史迪威不行。

  “三

  、要求罗斯福总统应即调回史迪威,另派一名高级将领来华充任参谋长。”

  此时,罗斯福正面临能否蝉联第四届总统职位的大

  选,而他将依靠战时和国际外交上公认的成绩来参加竞选。赫尔利那句“美国人民将不会赞同总统这样处理问题”提醒了他,确实如

  此,如果在竞选前夕,与他一手扶植、塑造的四大国之一的中国决裂,不管有多少理由,似乎在政治上也是不明智的。

  于是,

  他痛下决心召回史迪威。

  10月19日下午,赫尔利谒见蒋介石,转达罗斯福总统最后决定的电报如下: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