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蒋介石的为人处世_陈枫【完结】(64)

  后来,宋庆龄为营救陈赓,两次到蒋氏官邸,向蒋介石论理。黄埔一期的十名同学也联合签名请求蒋介石释放陈赓。这时,陈赓有了某种限度的"自由",允许他在看守的"陪伴"下,到街上走动走动。党组织知道这些情况后便设法将陈赓营救了出来。

  隔了一年左右时间,蒋介石听说陈赓逃跑了,气得大声斥责联名要求释放陈赓的黄埔学生。

  【点评】蒋介石长期以来结识的人不计其数,也不知多少人与他有过交情。但是,在处人中,他颇能巧妙运用这些旧情"古为今用",此番拉拢、劝降陈赓便是一例。在黄埔军校和北伐期间,陈赓做过蒋介石的手下,并且还救过蒋的性命。两人可谓相往较密。但是对于此救命之恩,蒋介石并不是泉涌相报,反而以之用来作为劝降陈赓之资。用旧情来拉拢人是蒋介石处人的一个特点。

  第三部分 14.亲躬下膝,细微之处见关怀

  1936年1月,红二、六军团兵临贵州,云南又开始紧张起来。在1月31日第450次省务会议上,龙云提出防备红军入滇和加强昆明城防的措施。

  谁知红军机动灵活,绕过昆明,直插滇西,出乎龙云的意料,但昆明的威胁已经解除,也就聊可自慰了。他向蒋介石电陈了红军西撤的动态,报告说,仍派孙渡纵队全力追击中。

  4月22日下午,蒋第二次来到昆明指挥"围剿"红军。

  这一次,龙云把蒋介石安排到环境幽静的省立大学中居住。

  次日下午,蒋介石召见了已入滇境的中央军两个纵队指挥官,做了一番部署。每一纵队发给犒赏金1万元,要他们火速熟悉地形,率部追上红军。

  蒋介石到昆明的时候,红军已在滇西宾川县境胜利会师,正北上向鹤庆进军。这时,中央军尚未追上红军,只有云南的孙渡纵队,尾随在红军后面,人行亦行,人停亦停。用孙渡自己的话来说:"武装送行。"

  "中央军"行军迟缓,使蒋介石伤透了脑筋。不过,既然已经到了昆明,还是打算到前线看看。4月23日下午,他特意邀约龙云一道坐飞机到滇西走一趟。次日午间,龙云只带一名亲信副官和蒋登上飞机,前往滇西。

  蒋介石有个习惯,喜欢下"手令"。军队作战时,常乘飞机飞临战地,把他鼓励部队或慰勉将士的手令装入通讯袋,从空中投扔下去。

  龙云不知道这件事。当飞机过了楚雄,向祥云行进时,他看到蒋的侍从向地下丢东西,感到非常奇怪,暗中吩咐副官去打听,才知道那是蒋介石向地面部队"发手令"。

  飞机从下关转向北飞,蒋介石全神贯注地用望远镜瞭望。

  龙云事后告诉他的高级幕僚,他和"委座"同机出巡,碰到了一件意外。时值初夏,昆明的气候已经很暖和,龙云上飞机时军服内只穿了件毛线衫。从下关飞出不远,越来越加剧的寒意,使他流出了清鼻涕,浑身不断哆嗦起来。副官首先发现了这一情况,在他耳边轻轻唤了几声"主座"。龙云没有吭声。

  副官的声音引起蒋介石的注意,他瞥了龙云一眼,对身边的侍从说了句什么。侍从很快拿来一支暖气管。蒋介石站起身来,亲自持管子指向龙云,在他两侧太阳穴间、绕前额喷射。接着把管子交给副官,示意照样进行。管子里喷出的暖气,使龙云感到很舒服,睁开眼睛,振作起来。

  飞机慢慢降低,盘旋绕着圈子。蒋介石用高倍望远镜向下张望了许久,吩咐投下通讯袋。他告诉龙云:"孙志舟(孙渡之字)就在下面。"在空中继续兜了几圈,这才下令返航。

  回到昆明,分手时,蒋介石嘱咐龙云,今后多找机会乘飞机,以便适应飞行。8月,蒋介石又任命龙云为"滇黔绥靖公署主任"。

  【点评】一个领导细微之处的关心,比起堂而皇之的关心,更加自然,而使人感到是真情流露。这往往更能激起下级的感动,从而衷心拥护他。

  细微之处更能显出人的性格和待人处事。美国总统罗斯福的每一封发出的信上都有一个手改的字和亲笔签名,许多人对于罗斯福的信也都记忆犹新,就是因为受到重视,感受到亲切。故意表现出尊重他人,在细微之处显示自己的关怀,这是蒋介石笼络人心的一个高招。

  第三部分 15.对忠心耿耿之人,施以回报(1)

  陈布雷从1927年投奔蒋介石之后,一直在他身边尽"文胆"之责,忠心耿耿。

  1938年至1945年,国民党政府迁都重庆期间,陈布雷的侍从室二处都是在重庆美专街的两所小楼里办公。

  陈布雷白天处理公事,参加会议,晚饭后与各组长讨论,提出报告,秉承公处理。如有重要文告,陈布雷就要通宵工作,常常等到清晨发抄,才上床略为休息。不熬夜的时候,在11点钟,先吃两片安眠药,至就寝时,加吃二片或三片,才睡两小时又起来。翁秘书一接到蒋介石官邸电话,陈布雷即使入睡还要起来赶至蒋处接受传见。叶秘书送来中央党部文件凡应请示者,陈布雷也需即刻亲自进呈核示。

  陈布雷的最大任务是为蒋介石起草文告,到了侍从室后,除非他患病休养,一应重要文告几乎都是由他起草的。陈布雷后来以撰写文告知名于世,而世人却很少知道他撰写文告的呕心沥血。蒋介石对于一篇文告非常认真,常常是修改再修改,至少二三次易稿,多则竟有18次易稿。陈布雷为了保密,为了一气呵成,往往一日三餐都不下楼。这种没日没夜为蒋介石一人效劳的精神,确实令蒋介石和宋美龄十分感动。蒋介石对陈布雷多次嘉勉,经常体恤垂询陈的健康,宋美龄则想尽办法从印度空运三五牌香烟、美国奶粉,按时送陈。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