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龙文化——回顾与展望_张开城/胡安宇【完结】(12)

  ----------------------- Page 25-----------------------

  我国广大人民的饮食,当前处于温饱型阶段,以粮食、蔬菜为主,面食 为主,肉蛋奶偏少、付食偏少。但热量基本满足人体及活动的要求。从前景 上看,我国地域辽阔、物产丰富,可以建立良好的饮食结构;我国人民饮食 以粮食为主,下一步抓好蔬菜、瓜果的种植、供应工作,适当增加肉蛋奶的 比例。将可防止发达国家的肥胖症,心血管系统疾病。我国的食疗传统有很 好的开发前景。不仅日常饭菜制作时可制作一些食疗食品,而且可商品性开 发有关的成品和半成品。随着生活消费水平由温饱型向小康型过渡,我国人 民的人均占有粮、肉、蛋、奶、鱼在本世纪末可分别达到425千克、25千克、 12.5千克、25千克、10千克。传统的烹调技艺日益普及到家庭日常饭菜和 节日饭菜制作之中,满足人民越来越高的美食需求。 传统的烹调技术在开放社会、商品社会、第三产业长足发展的社会有很 好的商业性开发前景,中国饭菜不仅受到来华旅游、访问的各国人士的青睐, 而且已经在世界各地生根开花。当然,我们必须进一步克服中国人在吃饭上 花大钱和占用时间太多的陋习,提倡节约,适当发展便餐、快餐以适应快节 奏的现代社会的需要。我们还要采用现代化科学技术,改掉不合理的烹调技 术,去掉不科学的添加剂,力求减少营养损失,力求营养成分合理,减少加 工过程中的有害物质;我们还要积极开发、利用现代化新炊具和食品加工、 储藏手段。如煤气,不锈钢,铝制炊具,各种食品加工机器和加工技术,清 洗和消毒机器的技术,冰箱储藏技术,食品保鲜技术,新型包装等等;还要 发展新的食品种类。 三、传统服饰与现时代 西方文明对中国这个古老的东方帝国的冲击表现在服饰上是西装革履 (西式皮鞋)的出现。时下,中国城乡的人们尤其是青年,穿西装已很普遍。 但传统服饰并没有被人们忘记和抛弃。 在广大农村穿传统服装的人占很大比例。它有制作简易,穿着舒适的优 点。 中式男女上衣,改良旗袍将会长期存在下去,在城乡都会有人喜欢穿着, 无论长幼。 中西式服装可以互相借鉴,如旗袍去掉中式领、襟、扣。有多种式样新 颖、活泼的变化。而且,中西式服装可混和穿用,如中式上衣配西裤或各种 裙装。 中国的丝绸加上传统的染色、巧夺天工的刺绣工艺,为人们提供了上乘 的衣料。 传统的服饰及加工方法为现代服装设计所借鉴,流行时装上时有传统特 点的点缀、饰件。

  ----------------------- Page 26-----------------------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由温饱型向小康型过渡,服装也将向多样化发展,以 满足人们不同的审美情趣。在今天,一身打扮、长年不变的情况已很少见。 在服饰上,人们已备有冬装夏装,内衣外衣,礼服便服,工作服运动服,浴 衣,晚装等等。根据不同的身份、职业和场合选穿不同的服装,已为所人们 注意。古代服装的一些型制,可以进行适当的开发、借鉴,设计出适合特定 职业、场合、年龄的人们穿着,估计古典服饰会有很好的开发前景。 四、做好传统节日的移风易俗工作 节日增添了人们生活的欢乐和喜庆气氛。在现时代,节日活动采用了许 多新科学技术手段。如广播电视,礼花,机动彩车,有电动机械装置和光电 设备的彩灯等等,活跃了节日生活、渲染了节日气氛。但传统节日中还有一 些陈规陋习,需要加以克服。第一,要制止节日期间的封建迷信活动,如敬 神上供,烧化纸钱等等。第二,要改变节日期间大吃大喝的风气。节日期间 在衣食上有些适当花费是可以的,但不宜过分铺张浪费,讲排场、摆阔气。 第三,节日期间不可给子女过多零花钱 (如压岁钱)。因为这一方面会加重 家长、长辈的负担,另一方面又会使孩子养成坏习惯。第四,节日期间要防 止一些人聚众赌博。第六,节日期间燃放鞭炮、烟花应加以节制,近年来, 我国人民在这方面花钱太多。而且,容易造成爆炸事故、火灾,造成人身伤 亡和财产损失,并且造成环境污染。

  ----------------------- Page 27-----------------------

  第三章 自然科学技术 第一节 中国古代科学发现与技术发明 我国古代的科学技术,长期以来一直处于世界的前列。在天文、数学、 物理、化学、地学、生物学、医学等方面的许多成就,都早于西方一千多年。 在技术发明方面,我国以指南针、火药、造纸术、印刷术 “四大发明”著称 于世。这些成就是劳动人民几千年来勤劳、勇敢、奋斗的结果,是智慧的结 晶,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是 “龙文化”中闪光的一页。 一、著称于世的 “四大发明” 指南针、造纸术、印刷木、火药并称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四大发明”, 是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集体智慧的结晶,为推动世界科学文化 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指南针的发明年代很早,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最初的指南针是用天 然磁石琢成的,样子像一只勺,底圆,可以在平滑的 “地盘”上自由旋转, 等它静止时,勺柄就会指向南方,称为司南。北宋初年的指南针,已经是天 然磁石摩擦钢针制得的了。北宋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里根据见闻写道: “方家以磁石磨针锋,则能指南。然常微偏东,不全南也。”这是世界上关 于磁偏角的最早记载。直到19世纪电磁铁出现以前,几乎所有的指南针都是 采用这种人工磁化法制成的。最初,人们使用的指南针可能没有固定的方向 盘,南宋时期发展成磁针和方向盘联成一体的罗经盘或称罗盘,方位是24 向。盘式由方形演变成圆形,只要一看磁针在方向盘的位置,就能确定出方 位来,罗经盘的出现,无疑是指南针发展史上的一大进步。 指南针,作为一种指向仪器,在我国古代军事上、生产上、日常生活中, 尤其在航海事业上都起过重要作用。 早在公元前2世纪以前,我国劳动人民就发明了用麻绳头、破布、渔网 等废旧麻料制成的植物纤维纸,但比较粗糙,不便书写。公元2世纪,东汉 的宦官蔡伦,在西汉造纸的基础上,增添了用树皮、特别是楮皮造纸,扩大 了原料来源。并凭借着充足的人力和物力,监制组织生产了一批良纸,于公 元105年献给了朝廷,从此造纸术在国内推广了起来。经过不断改进,在公 元2到4世纪,制出的纸张成本低廉,平滑合用,基本成了我国唯一的书写 材料,有力地促进了科学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明代宋应星的 《天工开物·东青卷》中,关于竹纸和皮纸的记载,可以 说是具有总结性的叙述。书中还附有造纸操作图,是当时世界上关于造纸的 最详尽的记载。 我们的祖先发明火药至今已有一千多年了,古代炼丹家们把硝石、硫磺、 木炭掺合在一起炼药时,发生了猛烈的燃烧,经过反复实践,他们认识到这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