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龙文化——回顾与展望_张开城/胡安宇【完结】(26)

  ----------------------- Page 55-----------------------

  仁义礼智四德不是外部强加的,而是人心固有的。但庶民因蔽于物欲而失之, “陷溺其心”。因而有必要养心寡欲,修养善性。他提出通过内省或借助“清 明之气”发现 “良心”,并以 “存夜气”的方式加以保持。同时,他认为还 必须进行教育。言传身教,潜移默化。所谓: “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时 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达财者,有答问者,有私淑艾者。”① 由性善论出发,孟子阐述了他的“仁政”学说。他指出:“以力服人者, 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得民心者得天下, ② 失民心者失天下,所以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就施政者而言, 孟子指出: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 与孔子 “庶富教”的思想相一致,孟子也主张先富后教。他认为 “仁政 必自经界始”,划正地界,使民有恒产,有恒产而后有恒心,安居乐业,不 做坏事,天下就平定了。孟子进一步指出: “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 于禽兽”。宜 “设为库、序、学、校以教之”,认为“王如施仁政于民,省 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人以事其父兄,出以 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③ 关于自我修养,孟子提出著名的“养气”说,谓“吾善养吾浩然之气”。 标榜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崇高气节。 先秦政治思想除儒家 “德治论”外还有法家的“法治论”、道家的 “无 为而治”论。道家认为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 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因而主张绝圣弃智、绝仁弃义、绝巧弃利,使 民无知无欲无争,回到婴儿那样的本真状态。 四、荀子和墨家的认识论思想 先秦诸子哲学都论及了认识论问题,提出了许多重要范畴和命题,诸如 形神、名实、知行关系等,提出了一些精辟、独到的见解。其中,荀子的思 想具有总结意义,墨家则因注重概念、判断、推理等逻辑问题而著称。在形 神关系上,荀子持 “形具而神生”的观点;在人能否认识世界的问题上他持 可知论的观点 (“凡以知,人之性也;可以知,物之理也”);荀子坚持反 映论立场并划分了认识的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缘 “天官之当薄其类”即通 过感官获得感性认识,第二阶段是 “心有征知”好上升到理性认识阶段。荀 子在总结前人有关天人问题的零星见解的基础上,提出了天道自然、天行有 常、天人相分和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既肯定了客观规律又注重人的主观能 动作用。在认识方法上,荀子认为人因 “蔽”于某些方面而导致认识上的片 ① 《孟子·尽心上》。 ② 《孟子·公孙丑上》、《孟子·尽心下》。 ③ 《孟子·滕文公上》、《孟子·梁惠王上》。

  ----------------------- Page 56-----------------------

  面性,而 “知道”(把握客观规律性)可以“解蔽”,“人何以知道?曰心, 心何以知?曰:虚壹而静”,即虚心、专心、静心。在 《正名》中,荀子提 出“制名以指实”的命题,认为约定俗成的名是由实派生的,并论证了“共 名”和 “别名”的辩证关系。在知行关系上,他强调“不闻不若闻之,闻之 ① 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而止矣” 。 墨子在认识论上坚持唯物主义经验论立场,强调 “众之耳目之实”是认 识的唯一来源, “闻之见之,则必以为有;莫见莫闻,则必以为无”。在名 实关系上,墨子提出 “取实予名”、“察类明故”的命题,强调根据客观事 物的实际情况给以相应的名称,以实正名、名副其实。“察类明故”中的“类” 指类别、类比、类推,“故”指原因、根据、理由。墨子把“辩”建立在“察 类明故”的基础上,属于逻辑类推或论证的范畴。关于判断是非、检验真伪 的标准,墨子提出有名的 “三表”法,即“上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下 原察百姓耳目之实”、 “废(发)以为刑政,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 从而把事、实、利结合起来,以间接经验、直接经验和社会效果为准绳,排 除主观臆断,否定先验论,但具有狭隘经验论的局限。 后期墨家承认事物是客观存在的,人通过感官来认识它们(“以五路(五 官)知”)。但后期墨家认为只凭感官“接物”是有局限的,还必须有“心” (头脑)的察辨作用。并且,他们把人们的知识分为三类:“闻知”(由传 授得来的间接知识)、 “说知”(察辨、推理)、“亲知”(直接经验)。 他们提出名、实、合、为四个概念、强调 “名(名词)实(事物)耦(合)” 才能成为真知,而且必须为 (志行),这是认识的目的和检验手段。后期墨 家还提出了 “以名举实,以辞抒意,以说出故”、“以类取,以类予”等重 要的逻辑命题。 五、五行、阴阳八卦说 五行、阴阳、八卦是具有鲜民民族特色的范畴、思想。 关于五行的思想,历史悠久,影响深远。 《尚书·洪范》载“鲧鄄洪水, 汨陈其五行”,又 《尚书·甘誓》载:有扈氏“威侮五行”。箕子把五行作 为洪范九畴的第一条给以阐述,“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 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稿。润下作咸, ① 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 这是先民在治水平土的生产 活动中对自然的现象、性质及人和自然关系的初步观察、总结而产生的唯物 主义思想萌芽。夏统治者为巩固并占有治水平土的成果,把 “五行”列为根 ① 《儒效》。 ① 《尚书·洪范》。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