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龙文化——回顾与展望_张开城/胡安宇【完结】(49)

  ----------------------- Page 35-----------------------

  ① 意逆志”,“不以文写辞,不以辞害意”。孟子关于养气的理论,在美学史 上也很重要。 荀子继承和发挥了孔子的美学思想。 关于美感的实质和艺术的社会功能,荀子指出,美的要求出自人的本性 欲望,对美的感受能力是人的感官生来俱有的,而这种欲望的满足,只有符 合于 “礼”,即符合于伦理道德要求的时候,才是合理的,才能“养目”、 “养耳”,起到有益于人的作用。要达到“礼”与“欲”的统一,需要采取 各种手段,而艺术、 “乐”是各种手段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它能把人的欢乐 的情感导向礼义。荀子从 “礼”与“欲”的统一这样的高度来观察艺术的社 会功能,实际上就是把艺术看作是一种使自然的人同社会的人,感性的人同 理性的人相统一的手段。 关于“美”与“伪”的关系,荀子认为,人性要成为美的,就需有“伪”, 即通过后天的努力学习仁义道德,使人性化恶变善, “化性起伪”。美就是 “性伪合”的结果。同时荀子也并不认为未经人工作用的“性”就绝对没有 美,如 “山林川谷”的美就是如此。 此外,荀子还提出了许多有关艺术美学的问题,如性情、情欲与治乱, 文与情或文与质,形与神,中与和等,并对墨子 “非乐”思想给以批判。他 关于天人关系的思想,认识论思想在美学史上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二、老庄的美学思想 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是道家美学思想的奠基者;庄子是道家美学 的最重要的代表。老子所创始的道家美学,经过庄子的发展,成为先秦时期 独树一帜的一种美学思想,它和儒家美学双峰对峙,成为中国古代美学的两 大潮流。 老子是与孔子齐名的中国美学的奠基者。老子以 “道”为核心建立了他 的思想体系,在他那里,“道”是世界的本源,“道”没有意志,自然无为, 无形无状,却化生万物。在老子那里,道又具有法则、规律的意义。老子不 仅在 “道”、“无”的基础上阐发了他的宇宙发生理论,而且提出了“气”、 “象”、“味”、“妙”、“美”等重要范畴和“涤除玄览”等著名命题, 后人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中国美学独具特色的关于 “气韵”、“意象”、“意 境”和审美心胸的理论。 《老子》一书如同先秦诸子的著作一样,不是专门 的美学著作,老子也没有对有关的范畴从美学的角度加以充分地揭示,但他 在中国美学中的地位决不可低估。 关于气、象、味、妙。 中国美学不是局限于感性具体的实物来完成审美观照的,而是超越有 限,追求一种无限的崇高美,这种审美倾向不能不说是由《老子》而生发的。 老子曰:“大道汜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而生。”“道之为物,惟恍惟惚。 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 “独 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 曰大。”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 ① 《盂子·万章上》。

  ----------------------- Page 36-----------------------

  ① 为和。” 在这里老子以恢弘的气势展开了他对世间、宇宙的形而上玄思。这 一风格经由庄子、管子、 《易传》绵延流传,在魏晋以来的文论、诗论、书 论、画论中发扬光大,于是艺术家在自己的艺术作品中力求表现宇宙的本体 和生命 (道、气),要求气韵生动,在有限中表现无限。在审美观照中,力 求超越孤立有限之象,取之象外,在象外之 “境”中体味,观道。 老子指出,道是无,却可以生有,它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搏之不得, 无形无名却有象有精,不可穷究致诘,可由想象得之,但难以言传,故而说 “道”“玄之又玄,众妙之门”。道的玄妙处正在于它的无限性无规定性。 魏晋以后“妙”逐渐成为一个常用而十分重要的美学范畴。诸如,妙音妙句, 妙色妙香,妙义妙旨,妙情妙境,生花妙笔,妙手偶得,妙趣横生,妙不可 言等等。 关于 “美”。 老子把 “美”放在区别于“善”、对立于“丑”(恶)的位置上来把握。 他认为美与丑 (恶)是相对而言的,没有美就无所谓丑,它们相比较而存在。 同时美与丑的区别又是相对的,当中并无不可超越的鸿沟,丑可以变为美, 美也可以复变为丑。 老子在美丑上的相对主义,对美和艺术的简单否定的态度,是从对王侯 贵族的穷奢极欲、言美行丑的不满而来的。当然这并不排除他对真正的绝对 的美的追求。老子的美与丑的美学思想带有复杂的重要性。 老子认为,美者不真,真者不美;善者不美,美者不善。他的这种思想, 和他关于美丑的相对性,对美和艺术简单否定的态度一样,是立足于对文明 社会的批判的立场之上。他击中了文明社会中普遍存在的真善美恰好互相敌 对、无法相容这个历史的事实。 关于 “涤除玄览”。 《老子》第十章中有“涤除玄览,能无疵乎”一句。“玄览”河上公注: “心居玄冥之处,览知万物,故谓之玄览”。马王堆帛书《老子》乙本作“玄 监”。高亨、波曦朝因谓: “‘监’字即古‘鉴’字”。“‘鉴’与同, 即镜子。”是为 “涤除玄鉴说”。 老子在认识论上否认感觉经验的必要性,认为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 牖,见天道”。主张 “塞其兑,闭其门”,“致虚极,守静笃”,排除一切 外物杂念的干扰,即得 “道”,“得道”就认识了一切。这种直接体验的认 识方法在认识论上是错误的。但后来的思想家把 “涤除玄览”的命题引入文 学艺术领域,认为审美观照中必须排除各种成见和干扰,保持内心的虚静。 庄子的 “心斋”、“坐忘”,宗炳的“澄杯味象”、“澄杯观道”,都与老 子的命题密切联系。 庄子的美学思想 庄子是道家美学的最重要的代表。他进一步发展了老子的美学思想,把 包含在老子哲学中但还处于潜在或萌芽状态的美学思想进一步展开了,他扬 弃了存在于老子哲学中的权术思想,以及在老子那里常流露出来的对待人生 的某种冷漠感,在看来玩世混世的生活态度后面,包含着为老子所缺少的一 种对人生的热烈的爱恋,从而使庄子哲学具有浓厚的艺术色彩,包涵丰富的 美学内容。 ① 《老子》第34、21 、25 、42 章。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