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龙文化——回顾与展望_张开城/胡安宇【完结】(81)

  ----------------------- Page 39-----------------------

  不是事实问题。 先秦墨家和名家,或者是经验论的,或者是唯理论的,他们都强调思维 的认知功能而很少情感色彩,即不是以情感需要和评价,而是以事实和真假 为其基本特征。但真正对后世发生影响而被普遍接受的是儒道两家的思维方 式。 四、辩证性 传统思维的辩证性起源较早,孔子提出了 “叩其两端”,即考察问题的 两个方面;老子强调 “祸兮福之所依,福兮祸之所伏”,即对立面的相互依 存与相互转化; 《周易》提出了“一阴一阳之谓道”、“刚柔相推而生变化” 的精湛命题,即两个对立面的相互依存,相互推移;张载提出“两”与“一” 的概念;二程提出 “天地万物之理,无独必有对”的对立普遍性。后来,朱 熹、王夫之等都有关于辩证观点的进一步发挥。到近代,“相反相成”、“物 极必反”已经成为一般人的常识了。这就是中国传统辩证思想的具体表现。 它在古代世界辩证性思维发展史上不仅有突出的地位,而且有自己的系统和 特色。其要点有三: 一是强调整体各部分的和谐与统一。中国人从整体直观出发,不是对于 整体各部分进行分析或像西方传统哲学那样追求事物的本原,而是着眼于已 经经验到的事物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在处理这种关系时,又侧重于寻求不同 方面的和谐统一。如两周之际,史伯就以经验论证了矛盾的不同方面只有达 到和谐与统一,才能产生出对于人有益的效果。这种强调和谐统一的思想到 春秋战国时期,在儒家的 “致中和”学说,在墨家的“兼爱”、“非攻”学 说里,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在儒家经典 《中庸》里,孔子的“和为贵”和“致 中和”的思想,被提到“天下之大本”、“天下之达道”的高度。从此以后, 随着儒学地位的升高,致中和的特征在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中也愈益突出。中 国传统的科学、艺术等领域,无不显示出这种特征。例如,中国传统的气功 学,就是说明这一特征的范例。按照气功学的理论与实践,不仅人本身是由 元气贯通的统一体,而且人与外部世界也是这样的统一体。另如中国的传统 绘画讲究 “气韵生动”,其依据也是这种整体和谐统一的思想。总之,在中 国人看来,事物整体各部分的和谐统一之所以重要,就在于只有把握住这种 和谐统一才能把握住事物的存在与生命。 二是着眼于对立互补、有别有序的阴阳交感的矛盾观。 “一阴一阳之谓 道”、 “天地万物之理,无独必有对”,中国古代的思想家历来重视事物的 矛盾关系,视阴阳交感交易为宇宙的根本规律。但对事物的矛盾关系,他们 所强调的是相承相应、相比相得、相通相合的互补关系。阴阳两极相济为用, 各以对方作为自己存在的依据,在阴阳对立之中,互补双方又不是等价的平 等关系,存在着严格的 “有别”、“有序”的等级秩序。 三是注重事物的变化及其重复的规律性。这是从经验的角度和重视经验 积累的结果。正是在经验的观察积累中,中国人不仅时时注意到事物的变化, 而且逐渐发现了种种变化复重的规律性:王朝的兴衰,代代如此;人的生、 老、病、死,人人如此;日月盈虚,昼夜交替,四季往复,如此等等。从 《周 易》开始,历代的史书、典籍都从不同的角度记载、总结着中国人从经验中 得到的各种交易及其重复的规律性。 传统思维方式的辨证法,凝聚着人们在与自然、社会和人生的长期斗争 中积累的丰富经验和巨大智慧,它所提供的辩证思维的经验和教训,有着值

  ----------------------- Page 40-----------------------

  得我们认真对待的东西。 五、经学性 中国古代哲学家往往以“代圣贤立言”为标榜,以圣人之是非为是非, 因循守旧,缺乏创新。孔子 “述而不作”和孟子“言必称三代”的实践,就 是经学态度的表现。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建议,独尊儒术,罢黜百家,开 始了 “经学时代”。所谓“经学”,就是以解释经典为主要任务,以经典的 是非为是非,以经典内容的范围为学术应当固守的范围。 各个时代各种形态的经学都有较为一致而稳定的思维方式,谓之 “经学 思维方式”。当代学者王文亮认为经学思维方式的主要内涵是:(1)溯源思 维法。经学的任务在于注解和研究古典著作,因而经学家们逐渐形成了这样 一种思维定势:要衡量确定一种理论或原则是否属于真理,必须回到古代的 经典著作中去寻找是非的答案,其价值尺度是 “子曰诗云”、“古已有之”。 (2)权威论证法。在经学的思维中,权威等于真理,权威是论证和判定所有 理论是否属于真理的最高标准。(3)永恒原则。“经学宜述古而不宜标新”。 经学家的思维能动性只能表现在从不同角度证明经典权威的神圣性和永恒 性。(4)道德意识。经学家特别注重命题概念、解经方法的继承和延续以及 学派的继承与延续。总之,经学思维方式的核心和实质是注重继承而不是力 求创新。 经学思维方式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很大的作用和影响。中国历史上的文化 思想、道德观念、心理意识、价值观念等,都留下了经学思维方式的痕迹。 同时,经学思维方式还以更为潜在的作用方式影响着当代中国当代人的思维 和行为。如政治领域中的官僚主义,社会生活中的权威性格、保守意识,学 术研究中的权威论证,民族心理中的拒变惰性等。因而,彻底批判经学思维 方式,培养和鼓励创新精神,乃是当代面临的重要文化问题。 第三节 传统思维方式与现时代 历史上任何一种特定的思维方式都只能属于自己的时代。中国传统的思 维方式也不例外,它既包含启迪民族智慧的永恒酵母,又包括影响民族发展 的惰性因素。在人类进行新时代的今天,我们将如何对待传统思维方式? 一、传统思维方式的历史价值与不足 中国传统思维方式不仅反映了我们这个民族的思维特点和风格,形成了 独特的民族文化,而且具有重大的历史价值。例如整体思维,无论其阴阳五 行说,还是 “天人合一”的思想,都给中国传统文化各领域提供了宏伟的框 架和出色的特点。正是这种整体观,为中国在14世纪之前长期保持世界强大 帝国地位以及在各个文化领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奠定了理论基础。为了维 护一个大国的长期稳定和统一,没有这样博大的整体胸襟是不可思议的。在 辩证思维中,强调整体各部分的和谐与统一,对于中国各方面也产生了深远 的影响。首先,在中国封建社会的黄金时代,这种思想有利于维护社会的稳 定和良好的秩序,有利于生产和各项事业的发展,从而使中国人能创造出世 界史上最发达的封建文化。其次,就中国人的素质而言,这种强调和谐与统 一的思想,还有利于培养中国人的组织协调能力,从而使中国人擅长于组织 与协调人的关系。再如直觉思维、意象思维,不仅在伦理学、美学和艺术领 域发挥着巨大作用,而且蕴藏着极大的创造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可见,传统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