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远古暨夏商西周三代宗教史_史仲文/胡晓林【完结】(25)

  正因为如此,活人不惜任何代价让鬼魂感到心满意足,以便使死者的魂灵在另一种生活中不会因为没有这些东西而忍受贫穷之苦,使他们在新的环境中不致成为不幸者。

  如果死人是某些重要人物,则必须供给他维护其等级而需要的一切。中国许多少数民族的丧葬仪式,也同样表明了活人对死者灵魂的崇敬、信仰。中国藏族中的天葬,就具有浓厚的宗教遗俗。天葬又称"鸟葬",人死后用亡者自己的腰带和衣捆绑,置于空房或帐篷的角落,用布或衣物遮盖,点上酥油灯以示祭奠,并请喇嘛念经三天,即认为死者的灵魂已经升天。然后,将死者背到天葬场,把死者的衣服脱掉,由天葬师将尸骨分解成碎块,秃鹫云集而来,将尸体食尽,这样才认为死者真正到另一个世界去了。

  高山族的裸葬,也是一种具有灵魂崇拜的葬俗。人死后将衣服脱去,用鹿皮包裹,把尸体抬到山顶,打开鹿皮,暴露裸尸,再把死者生前穿过的衣服盖上,以示殉葬。他们认为这是还"洁"而去。尸体虽然裸露,但灵魂都已穿上了衣服,在他们看来人死后躯体无关紧要,重要的是使无形的灵魂离开肉体而存在。

  解放前,在蒙古族一些牧区,还有一种叫做"野葬"的习俗,其形式与天葬颇为接近。人死后,用木轮车拉着跑,一直到尸体掉下来为止,然后将其置于荒野,让狼或野鹰吃掉。他们认为这样死者的灵魂便能升入天堂,如果7 天以后尸体还在,就认为是不祥之兆,就要请喇嘛念经,以替死者祈祷

  ① 列维-布留尔:《原始思维》,商务印书馆1981 年版,第391 页。

  消灾。

  在中国众多的民族中,解放前曾流行多种多样的丧葬习俗,如侗族的"上祭",水族的"开挖",纳西族的"木几"、"木聘"、"木猜"、"日每"、"回魂",普米族的"米主"、"片煞"、"戎肯",水族的"浅葬"、"和枚",怒族的"竹号"等,凡此种种,可以说无不具有灵魂崇拜的性质①。中国古代和世界上其他民族一样,也经历了一个父系氏族公社时期,反映在宗教信仰上特别是对祖先的崇拜现象非常浓厚,形成了独特的宗教文化。

  早在山顶洞人时期出现并在仰韶文化中延续下来的死者身上撒赤铁矿粉或涂有红颜料的习俗,直到大汶口文化依然存在。山东胶县三里河大汶口文化遗址的墓葬,有5 座墓的人骨上都遗留有朱红色痕迹②。M14 从髋骨以上至肩部有朱红色,其中有的部位直接粘贴在骨骼上,有的部位有一层很薄的土间隔着。M125 和M275 的手臂上有朱红色,M2101 右侧肋骨和右臂上有朱红色,M2110 左侧肋骨和左臂上有朱红颜色,这种现象具有像山顶洞人同样的宗教意义。这种灵魂不死的观念,也正是表达了人们企图永生的愿望。

  对于原始时代的人们来说,死亡是自然界中最不可思议的现象,所以死亡也成了祖先灵魂崇拜的诞生地。"如果人是不死的,。。那么也就不会有宗教了"①。

  在距今5 千年前后,居住在黄河、长江流域及其周围地区的氏族,基本上都进入了父系氏族社会。这一时期的农业、畜牧业、手工业都有显著的发展,男人在这些生产部门中逐渐居于主导地位,促成了原始公社组织和社会关系的巨大变化,同时反映在宗教信仰方面的观念也非常浓厚。属于这一阶段的原始文化,在黄河流域有晚期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北方的红山文化,长江流域有屈家岭文化、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良渚文化、山背文化和岭南的石峡文化等等。这些原始文化虽然在特征上有地域性的差异,但都具有大致相同的原始宗教信仰,正是以这种信仰,作为着维护父系氏族的纽带。

  这一时期的宗教观念在墓葬上反映出的一个重要特征,是随葬品出现了新的内容,明显显示出多寡和精劣的差异。在一般的单人墓中,有的随葬品数量很多,超出了他正常使用的数量,有的数量则很少,仅一两件。这种明显的反差,既透视着父系氏族社会从开始阶段就已出现的贫富分化现象,又揭示出所崇拜对象生前和死后的非同一般的社会地位。

  确凿的考古资料告诉我们,拥有大量随葬品的多为男性墓,可见男人在父系社会里是被崇拜的对象。与此同时,也出现了男女(夫妻)合葬墓,随葬品一般集中于男性一边,女性仅有一些纺轮和装饰品。在甘肃临夏秦魏家齐家文化氏族墓地里,曾发现不少的男女成人合葬墓,男性仰身直肢,女性侧身屈肢面向男子,还有的一墓3 人,男性居中,二女分左右,随葬品都集中在男性头上和脚下。这种现象不但反映了父系氏族制度的确立,而且也具有深刻的宗教意义,崇拜的对象,都是与自己有密切关系的灵魂。

  表现在灵魂崇拜方面的墓葬材料,还有一种比较特殊的现象,就是用大

  ① 《中华民族风俗辞典•丧葬礼仪篇》,江西教育出版社1988 年版。

  ② 《胶县三里河》,文物出版社1988 年版。

  ① 《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集》下卷,三联书店1959 年版,第534 页。

  型陶器作葬具的埋葬现象。据目前考古资料所知,中国大约从仰韶文化时期,盛行着一种以瓮为主要葬具的埋葬习俗,称瓮棺葬,这种葬具多是用来埋小孩尸骨的。到大汶口文化时期,瓮棺则更为普遍,有的遗址还发现有成人瓮棺葬,但数量不是很多。在仰韶文化系统中,目前已发掘出近千座儿童瓮棺葬。如果根据中国大部分地区出土瓮葬的普遍现象来看,大体可以看出葬具有五种组合形式:第一种,以瓮和瓮相组合,葬法是两件瓮相对套,有的把瓮底打掉,把尸骨装到里面,这种现象在仰韶文化和大汶口文化中均有发现。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