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中国历代大儒_舒大刚+杨世文【完结】(102)

  其实这正是王肃能够兼容并包,博采众说之长的优点。不久,司马氏集团当政。因

  为王肃的女儿在太和五年(231年)嫁给了晋文帝司马昭,借这势力,王肃所注众经,

  都被列为学官,至此,也就确立了王学的官方学术地位。朝廷势力的支持无疑是一

  个重要因素,但更重要的是王肃的学说已经系统化,它涉及到政治思想很多方面,

  而且适应了新的形势需要,所以,王肃的学说在学术界本身已确立了他的重要地位。

  朝廷因为“兵乱以来,经学废绝,后生进取,不由典漠,岂训导未洽,将进用者不

  以德显乎?”(《三国志·魏志·明市纪》)统治者也迫切需要培养人才,统一思

  想。已具重要地位,而且有一定影响的王学立于学官也就势所必然了。

  魏甘露元年(256年),曹魏大权早已落入司马氏之手,徒有天子之名的高贵乡

  公曹髦,还想挽回颓势。四月雨辰,他到太学向诸生询问经义,其中问到《书·尧

  典》中“稽古”一词的解释。曹髦本来是主张郑学的,认为尧是效法天的。结果博

  士庾峻用王肃的观点来回答,认为应该是“尧顺考古道而行之”,即尧效法的是前

  世治国之道。曹髦又引孔子“唯天为大,唯尧则之”来反驳,认为尧的美德在于效

  法天意。庚峻则以“奉遵师说”为由把曹髦挡回去了(事见《三国志·魏志·三少

  帝纪》)。这不仅说明王学在学术界的影响,而且对经典的解释也可看出思想政治

  的差异,皇帝固然强调“天意”,要大家顺天意,拥护他这个皇帝,而儒生中接受

  了王肃的思想,强调的是“古道”,要效法前世治国之道、一重天,一重人,已见

  明显差别。

  三、伪造圣言 以抒己志

  王肃不仅在经典的注释上与郑学针锋相对,并取得官方学术地位。同时,为了

  进一步表明自己的思想观点,也为他的思想确立理论根据,他借“圣人”孔子及其

  子孙之口,集录和伪造先秦孔子言论为《孔子家语》,又伪造《孔丛子》、《圣证

  论》。这些言论虽然大多出自前人之书,但也可从他的选择之中看出他的用心。看

  似抄录,却有不少改动,也有许多他自己的话。如他在《孔家语·始诛》引用《荀

  子·宥坐》中的话说“上失其道,而杀其下,理也。”原文本作“上失之,下杀之,

  其可乎?”略改几字,足见其用心。又如《贤君》中引用《说苑·政理》:“善为

  刑罚,则圣人自来。”他改为“崇道贵德,则圣人自来。”这就把自己崇道贵德的

  思想塞进去了。过去人们对他这个做法是很不以为然的,一个高明的学者何必作伪

  呢?其实,仔细考察他伪造的书,就可以看出他的苦心:用圣人的话来立论,是儒

  家经典地位尊崇形式下的一种手段;是借圣人之口说自己想说的话。他在《孔子家

  语》《孔丛子》中,从各个不同角度来论述治国思想、方法,以及用人等重大问题。

  而在尊崇孔子儒学的名义下,把道家的无为而治的思想包含进去,成为新时代新思

  想的融合体,这也是王肃在学术上压倒郑玄,能够列于学官的重要原因之一。它反

  映出经学向玄学过渡的时代思想特色。

  王肃除了注释经典,伪造《孔子家语》、《孔丛子》之外,他在政治生涯中,

  还针对时事,频频向统治者建议,又表现出儒家入佳的积极态度。他对朝廷的典制、

  郊祀、宗庙、丧纪、轻重等治理国家的重大问题,写了百多篇论文阐述自己的看法。

  可惜这些文章今天已不能完全看到。但从《三国志·魏志·王肃传》及《孔子家语》、

  《孔丛子》中,还可以了解王肃的思想梗概。

  四、儒道合流 无为而治

  用什么样的思想来治理国家,是历代统治者都非常重视的问题,谁也回避不了。

  在魏晋时期,儒家的学说虽仍占统治地位,但有许多社会的实际问题,在儒学中并

  不能完善地解决。于是道家的思想、重视义理的倾向就乘机而入。不正视这些已经

  存在的思想,研究并利用它,而是一概排斥,是自欺欺人。王肃有这个勇气去面对

  它,研究它,还顺势把儒道思想融合在一起。却继续打着儒家的旗帜来宣传自己的

  新思想。

  孔子是儒家的祖师爷,但他在《孔子家语》中,多次讲到孔子以老子为师的情

  况,极力渲染孔子师从老子,为儒道合流的理论寻找依据。进而用道家的无为而治

  的学说来改造儒家的天道观,提出“无为”的治国主张。他在《孔子家语·观周》

  一篇中,具体形象地记述了孔子受教于老子的情况:

  孔子谓南宫敬叔曰:“吾闻老聆博古知今,通礼乐之原,明道德之归,则吾师

  也,今将往矣。”……敬叔与俱至周,问礼于老聃,访乐于苌弘,历郊社之所,考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