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中国历代大儒_舒大刚+杨世文【完结】(125)

  之不见,听之不闻,循之不得”,这就是玄妙无比不可捉摸的“太易”,这就是道

  家之“无”。可见易理中蕴含有“无”的意义。为何《易经》不讲“无”,专就有

  形而言呢?孔颖达认为那是因为圣人作《易》意在垂教,垂教当以具体为法,不然

  人们就无所适从。这就是《系辞》所谓:“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道即无,器即有。其六,易道广大,理备三才。孔颖达为了神化《易经》,认为易

  道广大,无所不包。《易》乃圣人法天则地而作,故有天地之理;作《易》是为了

  垂教,故有人伦之理和王道之理:“《易》者所以继天地,理人伦,而明王道。”

  不仅有修齐治平(诸如“正君臣、父子、夫妇之义”)的大经大法,以存纲纪;而

  且还有“度时制宜,作为网罟,以佃以渔”等具体利民措施,“以赡民用”。只要

  遵循易理,就能使阴阳有序,百物和顺,社会安定,群生和洽,国祚就能传之无穷。

  其七,易历三古,人更三圣。在《周易》作者这个聚讼颇多的问题上,孔颖达综合

  诸家,作了总结性结论。他采用《汉书》“人更三圣,世历三古”的说法,认为

  “伏羲制卦,文王系辞,孔子作十翼。”《系辞》说:“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

  之。”“圣人”即伏羲。伏羲得河图,仰观天文,俯察地理,画为八卦,“万物之

  象皆在其中”,故《系辞》曰:“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八卦虽具万物之象,

  但未尽万物变通之理,故圣人再“因而重之”,将八卦重为六十四卦,于是变化之

  理仙然明备。《系辞》说:“因而重之,爻(变)在其中矣。”《系辞》又说:

  “易之兴也,其于中古乎?作易者其有忧患乎?”谁有忧患呢?《史记》说了:

  “文王因而演易”,这就是“作易者有忧患”者也。具体说即是文工作卦辞。有人

  说交辞也是文王所作,但是历考其中许多文王身后之事,孔颖达认为交辞为周公所

  作。《左传》载,韩宣子观书太史,“见《易象》与《鲁春秋》,曰:‘周礼尽在

  鲁矣!吾乃今知周公之德与周之所以王。’”观《易》象而知周公之德,是必《周

  易》与周公有关,故定爻辞为周公所作。至于“十翼”,则为孔子所作。作《易》

  者,实有四位,而称“三圣”者,因周公为文王之子,兼于父子,故曰三圣。孔颖

  达一言论定,遂成千古公论。

  其论《尚书》也颇为典实。首先,认为《书》是先王史料,并不神秘:“《书》

  者,人君辞诰之典,右史记言之策。”全是些往古帝王的诰命和史官的记录,无非

  历史文献资料。认为尚书就是以先王言行来垂教后世。他说,《尚书》之中,内容

  多样,涉及面广,有的是帝王设为教令来统驭群下;有的是臣下敷陈礼乐以规谏君

  王。有时又宣明威令以严肃政纪,有时则布列和顺来调和风雨……其间不乏垂范作

  用。运用得当就百事大吉,倘若失之毫厘就会差之千里。真象枢机关键,不可等闲

  视之。他还论述了《书》的文体,认为书有典、谟、训、诰、誓五体,皆各有源起:

  典漠起于尧舜,誓诰始自汤武:“勋华揖让而典漠起,汤武革命而誓诰兴。”嘉言

  懿行,其来远矣!至于《书》的编者,孔颖达承袭司马迁之说,定为孔子。他说孔

  子生于衰周,有崇高的德行却无适当的地位,道之不行,遂讲求圣人之道以教化人

  心,取档案资料,删繁就简,去粗取精,编为《书经》。时限上“上断尧舜,下终

  秦鲁,时历五代,书总百篇”;内容上,都是先王“前言往行足以垂法将来”者。

  但是,在《尚书》问题上,孔颖达却犯了采用伪孔传的错误,历来颇受非议。《尚

  书》的流传,最多纠葛。相传孔子删书百篇,秦焚书,《尚书》散佚。汉兴,济南

  伏生凭记忆传授,仅得29篇。当时以汉隶写录,史称《今文尚书》。西汉流行欧阳、

  大小夏侯之学,都是今文。景武之时,鲁恭王坏孔子宅,得孔氏壁藏古经,其中有

  《尚书》,用战国古文写成。孔安国以今文校读,多出16篇,是为《古文尚书》。

  当时只藏于禁中,民间并无传授,孔安国是否给它作传也很难说。由于知之者稀,

  汉成帝时,张霸竟伪造《古文尚书》102篇,号称“百两篇”。王莽兴古文,立有

  《古文尚书》博士。东汉颇有传人,但都只传其中与今文相同的29篇。马融、郑玄

  所作《书注》,也限于此。其余16篇称《逸书》,因无传授,渐渐失传。直到东晋,

  梅赜献出号称孔安国作传的《古文尚书》,共59篇。经后人考定,其经文有33篇系

  分析今文29篇而成;另外25篇系摭拾旧文,杂糅而成。又搜罗古训,配以传注,托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