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中国历代大儒_舒大刚+杨世文【完结】(16)

  艺”和“中庸”等具体知识和方法的话,那么现在孔子要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体验

  带规律性的东西,即“道”或“天命”,从而实现他认识进程中另一个具有质变性

  质的新飞跃——“50而知天命”!

  “行义以达其道”,是说通过做自己份内的事情,来实现自己思想主张。这主

  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注重人伦,躬行孝道。有人问他为何不去“为政”?孔子说:

  “书曰:‘孝乎谁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为

  政》)在孔子看来,孝悌是仁义之体,仁义是为政之实,自己在居家时讲究孝悌,

  这就是行仁义,这就是为政。其次是躬自教育,造就人材。孔子是中国第一个伟大

  的职业教育家,也是第一个将教育职业化的人。既然“道之不行”,自己的主张得

  不到贯彻,那就将道宣传开来,让尽可能多的人知道、明道。他看准了“君子学道

  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阳货》)的政治作用。认为教育有两个功能:一是

  培养合乎仁义精神(以“爱人”为核心)的接班人(“君子”),二是把被统治阶

  级(“小人”)改造得更加驯服(“易使”)。前者是要以教育造就新一代(“爱

  人”)统治者(“君子”),后者是要以教育教化遵守秩序(“易使”)的驯民

  (“小人”),共同的目的是从上下两个方面来重振社会秩序和重建和谐的社会关

  系。教育,说穿了不过是一定阶级按照自己标准造就人材的事业,孔子正是中国第

  一个发现这一功用,并充分运用这一手段使自己政治理想传播开来,使之深人心的

  思想家和教育家。教育之于孔子,不过是假人之手以实现政治主张的手段。因此从

  事教育也就是间接地从政。孔子一生主要从事教育事业,特别是在30至50岁之间,

  更是他年富力强,大张私学的时期。这样一来,孔子不仅没有因隐居而失掉声誉,

  反而因不与阳虎同流合污而清名益高。一群群大大小小的青年从四面八方涌向曲阜

  阙里,奉上束修,拜孔子为师。现在有名可考的“仲尼弟子”中,颜回、子路、子

  贡、闵子骞等高足,都在此时从学于夫子。孔子于是乎翻六艺,升杏坛,诗书之声

  盈耳,丝竹之音不绝,形成了中国历史上、同时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大规模聚徒

  讲学的学术团体。比之于古希腊思想家柏拉图于公元前387年创立的“学园”,早了

  整整200年。

  “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这就是孔子50岁以前生活的真实写照。那

  种清心寡欲、安闲平易的神情,至今想来,还是令人欣慕不已!

  三、小试牛刀 卓有政绩

  伴随着对生生不息、健行不已的天道的认识,孔子于安闲平易之中,敏锐地感

  受到一种神秘的“天命”,一种上苍赋予他的使命。在“志于道”的追求中,他幽

  然地觉得:上天之所以在一片历史废墟中,保留了完美的周礼,并让他孔子认识了

  她。这不是上天要复兴周礼的意思吗?他甚至认为上天生就他这样一个有责任心的

  人,并赋予他崇高的德行,那一定是上天要把这个文化复兴的任务交给他,要他去

  替天行道,去行仁行义行周礼,救苦救难救苍生!于是他好像有某种顿悟一样,再

  也无法隐居了,他要积极寻求出仕的机会,将这个社会、这个人民从苦难中拯救出

  来。

  为了获得从政的机会,孔子甚至准备采取灵活的措施。就在他“知命之年”,

  季孙氏的另一个家臣公山不扭(又作弗扰)在费邑宣布独立了,他托人招请孔子。

  对这个与阳虎一样同是叛主过巨的邀请,孔子最初还真动了心。司马迁分析他当时

  心理说:“孔子循道良久,温温无所试,莫能己用。曰:‘盖周文王起于丰镐而王,

  今费虽小,傥庶几乎!’欲往。”这是合乎实际的。只因性情率直的子路的反对,

  没有去成。

  阳虎谋反事败,盗鲁大宝而奔晋。季桓子真正掌握了大权,痛定思痛,倍感孔

  子等级名份说的亲切,决心起用孔子振顿鲁国秩序。鲁定公九年(前501),孔子被

  任命作中都宰(县邑长官)。孔子在中都为政一年,政绩斐然,“四方皆则之”。

  十年,调回中央作小司空,协助大司空管理土木工程。不久由小司空一跃而为大司

  冠。大司冠,是鲁国最高司法长官,“掌建邦之三典,以往王刑邦国、诘四方”。

  是时孔子52岁,一干4年,直到55岁离鲁。这几年是孔子小试牛刀,一展抱负的风云

  时期。4年时间虽短,但对于孔子来说已经足以干一番事业了。他曾说:“苟有用我

  者,期月而已可矣,3年有成。”(《子路》)孔子并没凭空大言,事实正是这样。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