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中国历代大儒_舒大刚+杨世文【完结】(180)

  如用兵行师,创法立制,而不知迹古人之所以得,鉴古人之所以失,则求胜而败,

  图利而害,此必然者也。”(《新注资治通鉴序》)王应麟说:“自有书契以来,

  未有如《通鉴》者。”清代大史学家王鸣盛说:“此天地间必不可无之书,亦学者

  不可不读之书”(《十七史商榷》卷1)。近代著名学者梁启超评价《通鉴》时说:

  “司马温公《通鉴》,亦天地一大文也。其结构之宏伟,其取材之丰赡,使后世有

  欲著通史者,势不能不据以为蓝本,而至今卒未有能愈之者焉。温公亦伟人哉!”

  这部历史名著是中国古代史学的一座丰碑,司马光也不愧是一位划时代的伟大历史

  学家,直到今天,《资治通鉴》仍然具有重大的史料价值和史学研究价值,继续闪

  耀着它的智慧之光。

  四、列“六先生”之目 创建理学有地位

  司马光不仅是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和中国古代杰出的大史学家,同时也是一位

  很有名气的儒学大家。朱熹在《六先生画像赞》中把他和周敦颐、程颢、程颐、邵

  雍、张载同尊为北宋理学“六先生”。由此可见,在理学形成和发展的初期阶段,

  司马光是居于重要地位的开创人之一。只是由于他长期从事政治活动,在学术上也

  主要是笃志于史学研究,对理学的贡献不及其他“五先生”那样宏富精深。然而,

  他在经史的研究中,在其政治实践和为人处事中完全是以一个儒家的身份出现于历

  史舞台之上的。况且在对儒家经典的研究中所取得的成就也是不可忽视的。全祖望

  在《宋元学案》卷首的《序录》中说:“小程子(程颐)谓阅人多矣,不杂者司马、

  邵、张三人耳。”

  按照儒家的标准来看,在北宋的重要人物中,司马光确实是一位纯厚的名儒大

  贤。

  我们称司马光为名儒大贤,可以从很多方面得到说明。

  首先看他的学术思想。无论从《司马温公集》所收录的著作中,还是从《资治

  通鉴》中,我们都可以看出这方面的内容。司马光一生著作很多,除《资治通鉴》

  及其他史学著作之外,儒学思想的著作主要有:《致知在格物论》,《中和论》,

  《孝经指解》,《易说》,《注系辞》,《注太玄经》,《扬子浅释》,《迂书》,

  《潜虚》,《大学中庸义》,《原命》,《说玄》等等。他退居洛阳的15年期间,

  同程颢、程颐、邵雍等理学家往来密切,在学术活动中相互交流思想,共同从事义

  理之学的研究,上面举出的那些著作,就是他在这个时期除《通鉴》之外的主要著

  作。综合起来看,他的理学思想主要表现于以下几方面。

  (一)“天命论”思想。司马光也相信“天命”,他说:“天者,万物之父也。”

  “违天之命者,天得而刑之;顺天之命者,天得而赏之。”(《迂书·士则》)在

  他看来,天是有意识的主宰者,因为他能赏善罚恶。所以人类只能奉天行事,才能

  免祸致福。他还说:“天使汝穷,而汝强通之,天使汝愚,而汝强智之。若是者,

  必得天刑。”(同上)认为人的贫富智愚都是上天安排下来而不可移易的。然而,

  在天人关系上,他并不完全否定人的作用,如他说:“人事可以生存,而自取死亡,

  非天命也。”(《扬子浅释》)在此前提下,他又提出了“天人相济”和“天人相

  助”的观点。他说:“天力之所不及者,人也,故有耕耘敛藏;人力所不及者,天

  也,故有水旱螟蝗。”(同上)“天之所不能为而人能之者,人也;人之所不能为

  而天能之者,天也。稼穑,人也;丰歉,天也。”(《迂书·天人》)这说明,在

  天人关系上,司马光也继承了荀子的一些思想,并不完全把一切事情都寄托于天命,

  特别是对征服自然的生产活动,他十分强调人的作用。

  (二)理学思想。

  对于理和气的关系,司马光主张以理为本。他说:“万物皆祖于虚,生于气,

  气以成体,体以成性,性以辩名,名以立行,行以俟命。故虚者物之府也。气者生

  之户也,体者质之具也,性者神之赋也,名者事之分也,行者人之务也,命者时之

  遇也。”(《潜虚》)就是说,司马光把“虚”看做是世界之本原,把物质性的

  “气”看做是产生万物的第二位原因,可以理解为“虚”生“气”,“气”生万物,

  天地万物和人、事都根源于“虚”,产生于“气”。“虚”是根源,“气”是质料,

  再经过演化而成万物之体,体又各有性、名、行、命。作为万物之本原的“虚”,

  是指无形无象的精神本体,这个精神本体实质上就是理学家们所说的“理”。在理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