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中国历代大儒_舒大刚+杨世文【完结】(23)

  创学派,开风气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首开私人讲学学风,引导社会重

  视知识、重视人才的一代大师。儒家,是先秦时期诸子百家中最古老的一家,班因

  《汉书·艺文志》描述说:“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

  者也。游文于六经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际,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宗师仲尼,以重

  其言,于道为最高。”班固认为儒家来源于古代的司徒之官,其职掌是宣明教化,

  其特点有四:以六经为经典,以仁义为指导思想,以尧、舜、文、武古帝王之治为

  理想的政治境界,以孔子为祖师。司徒是官职,据《周礼·地官》其职能乃“掌建

  邦之土地之图,与人民之数,以佐王安扰邦国”,是国家不动产和居民人口的总管。

  其具体职掌有“施十有二教”以化民,有“以五礼防万民之伪”、“以六乐防万民

  之情”等内容,不过,儒家是否就是这些官员发展演变而来,因年代久远,文献无

  征,不可肯定。但考之《周礼》其他篇章,“儒”这一名称和与儒家类似的官员,

  确实在孔子以前已经出现了。《周礼·天官·大宰》:“三曰师,以贤得民;四曰

  儒,以道得民。”郑玄注曰:“师,有德行以教民者;儒,有六艺以教民者。”六

  艺,即礼、乐、射、御、书、数,是上古社会知识和技能的全部内容。师教重道德

  品行,儒教重文化知识。孔子继承这一传统,将师职和儒教结合起来,用六艺教育

  生徒,仍然以儒者自居,徒众也以儒家为名,可见儒家与儒是有联系的。但二者又

  有区别,正如金景芳先生所云:“作为教六艺的儒来说,早已存在,不自孔子始”,

  “称为儒家就不仅仅是教六艺的,而是由老师、门徒和具有相同观点的人所形成的

  一个集团。”[注]这个“老师”即是孔子,这些“门徒”即是仲尼弟子,而这“相

  同观点”即是班因所谓“留意于仁义之际”的仁义。可见,促成由儒而儒家的转变,

  正是孔子起了关键作用。是他整理六经,终生教学,将旧时贵族垄断的六艺知识传

  播民间;是他用仁义礼乐的思想来影响生徒,武装青年,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

  “有理论、有行动纲领、有政治目的”[注],有声有色的学术流派、他弟子三千,

  贤者七十二,他们各怀异能,分散四方,有的贵为将相和诸侯师傅,以儒术润饰政

  事;有的则聚徒讲学,弘扬儒业,用儒术来教化人心。如“子路居卫,子张居陈,

  澹台子羽居楚,子夏居西河(魏),子贡终于齐。如因子方、段干木、吴起、禽滑

  厘之徒,皆受业于子夏之伦,为王者师”(《史记·儒林列传》),如果说在孔子

  以前,中国上自周王室,下至诸侯国,实行的都是世卿世禄制度的话,那么,自从

  孔子开馆教学、造就人才以后,有知识、有修养、有文化的人也能进入仕途,参加

  管理了,这大大地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官吏结构,改善了统治阶层的素质,也大大地

  促进了社会的文明程度。自此之后,中国官吏阶层由于越来越多地吸收有知识、有

  文化的知能之士,逐渐摆脱血缘纽带的束缚,实现中国官吏制度的文官化,这不能

  不说是孔子首开教育风气,并主张教育为政治眼务,将人才输入仕途的伟大功绩!

  同时,在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推动下,社会渐渐重视知识,重视人才,重

  视教育。不少士人研讨学问,自立新说,创立学派,开门授徒,于是乎百家竞起,

  九流斯成,从而形成了战国时期的百花齐放、百家争呜的学术繁荣景象。孔子不仅

  创立了儒家学派,而且也开启了战国时期重知识、重人才的新时代,他在文化史上

  的贡献,实在难以估量!

  仁义学说孔子不仅以教育的形式招徕徒众,还用理论来武装弟子,这些理论包

  括仁、义、礼结合的哲学思想、中庸的方法论、仁政德治的政治思想、天命的自然

  观和区别君子、小人的伦理思想。

  仁义与礼乐结合是孔子的思想特色之一。《礼记·中庸》引孔子曰:“仁者人

  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亲亲之杀,尊贤之等,礼所生焉。”这是关

  于仁、义、礼定义及其相互关系的准确表述。仁的基本内涵是人,即人性。人性首

  先是人作为动物的本性,具有生存和繁衍的本能需要,即告子所谓“食、色,性也”。

  略与马克思所说的物质再生产和劳动力再生产相当。鉴于此,在为政方面,孔子主

  张实行“庶、富、教”的治国方略,让人民繁殖起来,富裕起来,文明起来,过人

  丁兴旺、丰衣足食、知礼守纪的文明生活。同时,孔子又看到了人的社会性,即人

  与人之间如何和睦相处?于是他又给仁赋予了“爱人”[注]的内容。爱人首先从爱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