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中国历代大儒_舒大刚+杨世文【完结】(243)

  让“小民”得以生活下去,而继续进行横征暴敛,南宋的统治就很难维持,更谈不

  上什么“规复”大计。

  叶适不仅主张废除和减轻对人民的横征暴敛,并且提出要把田赋减轻到十一以

  下。他指出,古代行十一之税,而“后世刍狗百姓,不教不养,贫富忧乐茫所不知,……

  亦岂得为中正哉”?(同上)

  第三,提出“爵不必亲”,“田不必子”的平均主义理想。针对当时大地主集

  团集中和土地兼并,形成贫贱富贵悬殊的严重两极分化情况,他提出了“爵不必亲,

  而疏者可界也;田不必子,而贫者可共也。”(《宋元学案》卷45,《水心学案》,

  《习学记言》)的理想,甚至还认为许行的“贤者与民并耕而食,饔囗而治”的理

  想犹胜于“刻薄之政”。流露了“囗多益寡,称物平均”的平均主义倾向。不过,

  叶适提不出更好的办法来解决严重的土地兼并和集中问题。据《水心学案下》所记

  黄震述评叶适的“省养兵之费”意见中,主张用“卖官田”的办法缓和当时土地关

  系的矛盾,认为这种办法行不通。这个论断是合乎实际的。

  第四,系统地提出了抗金和恢复故疆的意见和办法。其主要策略见本文第一节。

  为此,他认为力图“规复”,必先改良内政,其中心问题如上所述,在于“宽民”,

  用减免人民负担的办法调和内部的阶级关系。

  此外,叶适还在改良内政和选用人才方面提出了一些较好的主张。但其内容都

  是补偏救弊之类的改良办法,虽有革新思想,而并没有跳出古制的框架范围。

  三、抨击理学 坚守唯物主义阵地

  叶适和陈亮一样,是站在理学阵营之外而对理学唯心主义进行批判与责难的儒

  家学者,是在“天下争言性命之学”的时候,承接了薛季宣和陈傅良的功利说而与

  程朱理学和心学对立的事功学派著名学者。叶适同理学、心学相对立的思想体系,

  是他从50岁(1207年)被夺职回乡到74岁(1223年),经过16年的潜心研究才形成

  的。由于其思想与理学相对立,朱熹在《语类》中指责说:“永嘉、永康之说,大

  不成学问,不知何故如此。”而黄宗羲在《宋元学案·良斋学案》的案语中则说:

  “永嘉之学,教人就事上理会,步步着实,言之必使可行,足以开物成务。”叶适

  的实事实功思想,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他把他的这个思想概括为“务实

  而不务虚。”因此,他也和陈亮一样,主张把“义理”和“事功”统一起来,反对

  忽视功利而专尚“义理”的空言浮论。他指出:“今世议论胜而用力寡,大则制策,

  小则科举,……皆取则于华辞耳,非当世之要言也。虽有精微深博之论,务使天下

  之义理不可逾越,然亦空言也。盖一代之好尚既如此矣,岂能尽天下之虑乎!”

  (《水心文集》卷10《始议二》)这对当时流行于社会的崇尚空谈义理,“天下争

  言性命之学”的不切实际的士风,可谓一针见血的有力重刺。这些言论,无疑是对

  理学家的无情批判。因为在当时,无论是朱熹还是陆九渊,都把义理和功利对立起

  来,只讲义理,否定功利。叶适认为,如果“以功业为可略,只是高谈“性命”,

  “义理”,不管议论如何精深,也只是空言。事实正是如此,朱、陆等人辩析理学

  的范畴和概念,以及论述理学的概念的时候,其议论相当精密,但他们走了极端,

  用形而上学的方法将“义”与“利”绝对对立起来。叶适批评这种思想说:“仁人

  正谊不谋利,明道不计功,此语初看极好,细看全疏阔,古人以利与人,而不自居

  其功,故道义光明。后世儒者,行仲舒之论,既无功利,则道义者乃无用之虚语耳。”

  (《习学记言》卷23)叶适指出,董仲舒所谓“仁人正谊不谋利,明道不计功”的

  说教,把道德的原理原则同物质利益对立起来的观点是站不住脚的。他认为,道德

  不能脱离功利,它必须体现为一定的功效,既无功利,则所谓道义,只不过是空话

  而已。道义和功利应该是相互结合,相互统一的。

  与“义利之辨”相联系,对理学家在“天理与人欲之辨”的问题上,叶适也有

  异议。他说:“近世之论学,谓动以天为无妄,而以天理人欲为圣狂之分者”(同

  上卷2)的说法是“择义未精”的错误言论。对理学家的“主静”学说,他也持相反

  的看法,他说:“但不生耳,生即动,何有于静?”(同上卷8)认为生命即是运动,

  人要生活,就不能主静。这就批判了理学家“以性为静,以物为欲,尊性而贱欲”

  (同上卷幻的禁欲主义理论。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