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中国历代大儒_舒大刚+杨世文【完结】(280)

  即拜师入门,久之乐而忘归。其乡年轻学子和诗社好友们都再三劝他返回家园,并

  十分关切地说:“翁老矣,何乃自苦若此!”董氵云深有感慨地答道:“吾方幸逃

  于苦海,悯若之自苦也,顾以吾为苦耶!吾方扬囗于渤氵解,而振羽于云霄之上,

  安能复投网里而入樊笼乎?去矣,吾将从吾之所好。”此后,他便自号曰“从吾道

  人”,一直服膺王守仁,潜心研究阳明心学。

  当年八月中秋之夜,皓月当空,照得大地如同白昼。王守仁宴集诸生于天泉桥

  碧霞池上,门人在侍者有一百余人。酒至半酣,众门人歌诗助兴,有的弹琴,有的

  吹箫,有的击鼓,有的泛舟,有的投壶聚算,有的叩舷高唱,远近相和,此伏彼起。

  看到诸弟子忘情任性,心旷神信,王守仁不由得兴奋异常,他深深感到“聚天下英

  才而教之”的莫大快乐。于是,他即兴赋诗两首,其二云:

  处处中秋此月明,不知何处亦群英?

  须怜绝学经千载,莫负男儿过一生。

  影响尚疑朱仲晦,支离羞作郑康成。

  铿然舍瑟春风里,点也虽狂得我情。

  (《月夜二首(与诸生歌于天泉桥)》)

  王守仁在此诗中俨然自诩为当年声称“吾与点也”(《论语·先进》)的孔子,

  而公开贬斥宋代理学家朱熹和汉代经学家郑玄,表明自己的“心学”与程朱理学势

  不两立,也与汉代经学格格不入,这充分显示了王守仁大力倡导“心学”的鲜明立

  场和大无畏精神。

  嘉靖四年(1525),王守仁在《答顾东桥书》中较为全面地阐述了“良知”和

  “致良知”说,对朱熹:“格物致知”、“知先行后”等思想进行了理论批判。

  “良知”论是“知行合一”的本体思想的展开和理论化,“致良知”就是通过发展

  “良知”而使人的道德潜能现实化,从人自身的本性中派生出现实人生的价值和生

  命的价值。所以,王守仁特别教诲诸生:“尔身各各自天真,不用求人更问人;但

  致良知成德业,谩从故纸费精神。”(《示诸生三首》)他要求诸生抛弃旧学故纸

  辞章,力求在现实生活中做到“知行合一”,以发展和完善自己的道德人格。

  这一年,王守仁为父亲守丧三年已经满期,按照惯例,朝廷应当召他回京,官

  复原职。但是,尽管御史石金等人交章论荐,而执政者却一概不予理睬。随后,尚

  书席书又上疏特荐曰:“生在臣前者见一人,曰杨一清(曾任吏部尚书,后为首辅,

  因被人攻讦去官);生在臣后者见一人,曰王守仁。且使亲领诰券,趋阙谢恩。”

  然而,朝廷终究不召守仁领券。这样,他只好闲居在家,继续授徒讲学。九月,他

  与诸生制订了讲会条约。这个条约,实际上是一种学术性活动组织章程。集会地点

  定于龙泉寺中天阁,时间定为每月初一、初八、十五、甘三日。条约要求诸生“务

  在课掖奖劝,砥砺切磋,使道德仁义之习日亲日近,则势利纷华之染亦日远日疏,”

  “相会之时,尤须虚心逊志,相亲相敬。……或议论未合,要在从容涵育,相感以

  成;不得动气求胜,长傲遂非,务在默而成之,不言而信。”王守仁组织讲会,订

  立条约,倡导诸生在讲会中地位平等,争论自由,这是他创建阳明学派的一项有效

  措施。十月,通过王良等人的共同努力,在越城(今浙江绍兴市)西部门内的光相

  桥东边建成了阳明书院,以广居从学之士。这座书院从此便成为阳明学派传道授业

  的重要场所,许多有名的王门学者都曾经在这里受学或讲学。

  王守仁居越讲学六年(1522——1527),广授门徒,创立学派,其心学著作

  《传习录》由原3卷增至5卷(嘉靖三年十月由门人南大吉续刻于越),《文录》4册

  亦刊行传世(嘉靖六年四月由门人邹守益刻于广德州),其他理论著作亦广播于学

  界,这标明阳明学说已经发展到了成熟阶段。这一时期,王守仁在“知行合一”的

  本体论方面完成了他的理论体系建设,以“良知”揭示道德本体,以“致良知”揭

  示道德修养方法,从而正式建立起具有独立思想体系的新儒家学说——阳明心学。

  与此同时,经过王守仁苦心培养的一大批阳明学派的骨干人物已经崭露头角,茁然

  独立。诸如浙中的钱德洪、王畿、陆澄、顾应祥、黄宗明、季本、张元冲、张元忭、

  蔡宗兖、朱节;江右的邹守益、欧阳德、聂豹、黄弘纲、陈九川、魏良弼、何廷仁;

  北方的南大吉;南中的黄省曾;楚中的林信;泰州的王民等等,后来都成为阳明学

  派支系的开创人物,为阳明学说的传播和发展各自作出了突出贡献。

  十、天泉证道

  嘉靖六年(1527)五月,朝廷命王守仁以原官兼任都察院左都御史,前往广西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