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中国历代大儒_舒大刚+杨世文【完结】(323)

  示。王夫之还力斥所谓“正统”论,否认“统”及“正统”的存在,他说:“天下

  之势,一离一合、一治一乱而已。离而合之,合者不继离也;乱而治之,治者不继

  乱也。明于治乱合离之各有时,则奚有于五德之相禅、则必取于一统之相承哉?”

  “有离,有绝,固无统也,而又何正不正邪?”(卷16)同时,王夫之认识到,人

  类社会发展的规律与自然界一样,也是“新故相资而新其故”(《周易外传》卷5

  《系辞上》)的,所以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今胜于古,有力地批判了邵雍、朱熹的

  复古论调。

  王夫之还建立了“势、理、天合一”的历史哲学体系。“势”即历史发展的趋

  势,“理”指这种趋势中蕴含的规律性,“天”就是物质世界的客观规律。在这一

  体系的规范下,夫之力图从人的精神动力背后去探求追索历史发展的深层次动因,

  然而,由于时代的局限,夫之没有、也不可能得到正确的答案,最终仍然陷入不可

  知论与神秘主义,把“造命”的希望寄托于“贤而秀”的后来者身上。

  此外,王夫之的《永历实录》,可以说是永历王朝的“当代史”;《莲峰志》

  则是一部地方史,都有其不可多得的价值。

  王夫之对中国古代的文艺理论也颇多建树。夫之自16岁时开始学习“韵学韵语,

  阅古今人所作诗不下万首”(《年谱》),一生从奔走国事到隐居著述,其间所感

  所怀发而为诗、词、文赋,留下了大量文学作品;尤其诗歌,大都出自肺腑胸臆,

  继承骚、雅传统,饱含浓厚的时代气息和现实精神,在清初的诗坛上有重要的地位。

  因之,夫之的诗歌理论是建立在丰富的创作实践和深刻的鉴赏体验的坚实基础上的。

  他认为,诗歌应以抒发和表现情感为其特有的内容,一长吉永叹,以写缠绵徘恻之

  情”(《姜斋诗话》卷2);而且“诗不可伪”,应是“曲写心灵”、发自真情,反

  对“硬架而无情”(《唐诗评选》卷4)的“昧心之作”。对诗歌创作中的情与景,

  夫之认为两者是相互融合、彼此包容的关系:“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

  者妙合无垠”(《明诗评选》卷5)。夫之还特别强调诗人应充分发挥自己的创作个

  性,施展自己的才情,显现自己与众不同的创作风貌;如果附宗派、随流俗,就会

  失却“本色”,陷入雷同化的泥淖。他的这些见解以及对诗歌抒情特征和艺术规律

  的精辟论述极大地丰富了古代文学理论,对后世文学理论批评和文学创作的发展功

  不可没。

  作为一个封建时代的学者,王夫之的学术思想和理论体系不可避免地存在许多

  缺陷,有的甚至是严重的缺陷,他毕竟不可能彻底干净地扔掉传统的枷锁,他“只

  是个儒教异端,而不是彻底的叛逆者”(任继愈语),我们不能、也不必苛求于古

  人。而且,暇不掩瑜,船山先生留给后人的仍然是“一座宝贵的矿藏”(嵇文甫语),

  有待于我们的进一步发掘和批判继承。

  (常金仓 邱进之 撰)

  主要参考书

  1.《船山公年谱》,王之春辑,清光绪鄂藩使署刻本

  2.《读四书大全说》,中华书局本

  3.《张子正蒙注》,中华书局本

  4.《清儒学案新编》(第一卷),杨向奎,齐鲁书社

  5.《王船山学术思想讨论集》,湖南人民出版社

  亦凡公益图书馆扫校

  下一篇 回目录

  叔世硕儒 戴震

  (1723—1777)

  戴震是清代中叶最具个性的儒学大师,他在学术上、思想上的卓越建树,对他

  生活的时代以及后世都产生过巨大的影响。如梁启超说:“苟无戴震,则清学能否

  卓然自树立,盖未可知也。”[注]胡适也认为,“戴震的哲学,从历史上看来,可

  说是宋明理学的根本革命。”[注]戴震在批判宋明理学的基础上,主张治学须“志

  存闻道”、“求之《六经》”,回归儒学原旨,重建儒家“人学”,在中国儒学史

  上占有重要地位。

  上篇:几番科场坎坷 一代朴学大师

  戴震,字东原,安徽休宁隆阜(今屯溪市)人。生于清雍正元年,卒于乾隆四

  十二年。休宁这个地方向来人文荟萃,商贾云集。戴震的祖上没有什么显赫的人物,

  父亲是一个商人,走南闯北,很见过一些世面。

  文献记载戴震大器晚成,10岁时才开始说话。为他作《年谱》的戴门弟子段玉

  裁解释说“盖聪明蕴蓄者深矣。”就在这一年,他去拜师读书,无非是《四书》、

  《五经》之类。他的记忆力非常出众,能达到“过目成诵”的境界,每天能记诵数

  千言甚至更多些。[注]这表明他不是一个普通的孩子。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