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中国历代大儒_舒大刚+杨世文【完结】(329)

  是固不知戴学者矣![注]

  戴震学术的真正价值正在于他的“义理之学”。他与那些钻研训佑仅仅是为了

  明经义的“博雅君子”不同,在训诂、经义的基础上,建构了一种新的哲学体系,

  并用这种新哲学体系来研究经学、训诂,这是他高于时人的地方。

  戴震的“义理之学”集中体现在他的“义理三书”之中。这三种书就是《原善》、

  《绪言》与《孟子字义疏证》;在这《义理三书》中,戴震对儒家哲学体系作了新

  的解释,而与宋明以来理学家的发挥大异其趣。他的目的是想通过对儒家哲学范畴

  的重新闻发,使这些范畴恢复它们的原始面目,从而抽去理学赖以建立的哲学基础。

  “义理三书”系统反映了戴震的天道观、人性论和认识论。

  天道观一戴震在《孟子字义疏证》中说:“道犹行也,气化流行,生生不息,

  是故谓之道。”又说:“阴阳五行,道之实体也。”这里,他把理学家弄得神秘莫

  测的“道”用一句简明扼要的话就说得清清楚楚,道并非程朱所说的“形而上”的

  东西,而是物质性的实体,即阴阳五行。整个宇宙就是一个“气化流行、生生不息”

  的物质运动过程。可见,在天道观上,戴震是明确的唯物论者。循此思路,戴震重

  新闻发了“理”这个重要范畴。他认为,“分之各有其不易之则,名曰理”。所谓

  “天理”,即是“言乎自然之分理”,也就是自然规律。“理”又是人类的道德规

  律:“在己与人皆谓之情,无过情无不及情之谓理。”“理者,存乎欲者也。”[注]

  理学家将理与欲截然对立,戴震则认为理与欲是统一的,欲望的适当满足即是理。

  人性论。戴震不笼统地说性善、性恶。他区分出“欲”与“觉”:

  有天地然后有人物,有人物而辨其资始曰性。人与物同有欲,欲也者性之事也;

  人与物同有觉,觉也者性之能也。

  自然欲望与道德理性都是人性中的两个方面。因此他又说:

  欲不失之私则仁,觉不失之蔽则智。仁且智,非有所加于事、能也,性之德也

  [注]

  戴震在承认人性中包含着自然欲望与道德理性两方面的前提下,推论出仁、智

  等道德规范并非外铄,而出于人性的自觉,因此,道德规范应该照顾到人性的两个

  方面,不能只强调“天理”而否认“人欲”。这是对理学家所谓“天理增得一分,

  人欲减少一分”的反动

  认识论。戴震认为,人类具有认识外在事物和道德自觉的能力。他说:“思者,

  心之能也。”又说:“血气心知有自具之能:口能辨味,耳能辨声,目能辨色,心

  能辨夫理义。”[注]这就是说,作为自然规律的理和作为道德规律的理,和味与声

  色一样,都是客观的,可以被人类所认识。那么,如何去认识理呢?戴震说:

  心之神明,于事物成足以知其不易之则,譬有光皆能照。而中理者,乃其光盛,

  其照不谬也[注]。

  又说:

  于物有察有不察。察者尽其实;不察,斯疑谬承之。疑谬之谓失理[注]。

  虽然人有贤愚之不同,认识能力有高有低,但要认识事物,必须去对事物进行

  一番“察”的功夫。这里,“察”可以释为观察、调查、研究。可见,戴震的认识

  论不同于理学家。程朱理学家表面上也说“即物穷理”、“格物致知”,实际上是

  即心穷理,并不重视外在实践。

  4.对理学的批判

  戴震是在批判程朱理学的基础上建立自己的哲学体系的。在“义理三书”中,

  他对儒家哲学范畴进行了重新阐释,以清除程朱理学家的谬说。除了在天道观、人

  性论和认识论诸方面进行了系统论辨外,还从社会哲学方面对理学进行了批判。

  程朱理学的产生,原本是为了维护孔孟儒学的权威,以与释、道二教相抗衡。

  但理学思想中,援释入儒、援道入儒的地方随处可见。戴震指出理学家表面上力破

  老释,实际上杂袭其言,因此,他们的论点很难说是符合孔孟儒学的原旨。他说:

  盖程子、朱子之学,借阶于老庄释氏,故仅以理之一字易其所谓“真宰”、

  “真空”者,而余无所易。其学非出于荀子,而偶与荀子合。故被以为恶者,此亦

  咎之;彼以为出于圣人者,此以为出于天。出于天与出于圣人,岂有异乎!……

  《六经》孔孟而下,有荀子及老庄释氏矣,然《六经》孔孟之道犹在也。自宋儒杂

  荀子及老庄释氏以入《六经》孔孟之书,学者莫知其非,而《六经》孔孟之道亡矣

  [注]!

  这样,程朱理学虽然号称接续了儒家道统,所谓“天不生程朱,仲尼如长夜”,

  实际上所代表的并不是纯粹的孔孟之道。在《孟子字义疏证》序言中,戴震批评说: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