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中国历代大儒_舒大刚+杨世文【完结】(337)

  蒙文通、杜刚伯等知名经学和史学家,皆出于他的门下。廖平一生勤于著述,成果

  斐然,有著作140余种,先后编为《四益馆丛书》、《六译馆丛书》。内容涉及经史、

  小学、医药等领域。真不愧为中国近代最大的一位经学大师,因而赢得人们普遍尊

  敬。他逝世后,追悼大会在成都举行,自蒋介石、、戴季陶、孙科以下社会各界人

  士,纷纷敬致挽联,表达对这位先师的传人、后生之先师的哀思和崇敬之情。章太

  炎也为他撰墓志铭,对他一生功业作了热情的评价。

  四、光波四表 周流六虚

  廖平的经学思想前后历经六变,他曾自曰:

  学经六变,各有年代,苟遇盘根错节,一再沉思,废寝忘餐,动以年数,豁然

  理解,如有鬼谋天诱,千溪百壑,得所归宿,旧日腐朽,皆为神奇。

  廖平学术前后层变,惚恍不定,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综观其学,前三变

  谈今古文问题,尚属经学范围;后三讲变天人之学,已超出传统经学的范围,自云

  “晚年实为哲学、非经学”,章太炎也说:“君之学凡六变,其后三变杂取梵书及

  医经、刑法诸家,往往出儒术外。”(《廖平墓志铭》)因此,我们这里也暂不讨

  论,只就其前三变略为评说。

  对廖平学术,历来评价不一。历史学家重视他的“一变”,因为“一变”区分

  今古;今文经学喜爱他的“二变”,因为“二变”尊今抑古;古文经学家赞扬他的

  “三变”,因为“三变”张大古学。避开经今古文学的门户之见,我们认为廖平的

  “一变”、“二变”最为可观。

  廖平“一变”平分今古。经今古之争起于西汉末,而盛行于东汉时期。当时,

  两者之间存在的分歧,诸如经本的有无残全,礼制的大小异数,师说的分歧异论等

  等,都清清楚楚,阵营分明。郑玄遍注群经、杂采众说,郑注独行而诸说尽废,遂

  使今古混杂,家法莫辨。后人治经,都不辨今古。这对避免因门户之见而引起的

  “党同门、杜道真”的恶习固然有好处,但是也带来了一系列的消极影响。比如对

  今古文经大小异制如何解释?对今古文学经学如何评价?对两汉学术史如何编写?

  等等,都由于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混杂,界线不明而无从着手。更有甚者,因不知

  今古文之辨,甚至连后世赝品伪书也无从辨认,东晋梅颐的伪《古文尚书》选得以

  欺唐骗宋而无人觉悟。至使学界叹为莫大的羞耻!清代乾嘉考据之学[注],重实证,

  讲考据,但都停留在名物训诂的许郑之学基础上;至常州学派,始讲家法、别今古,

  但是由于不知今古分歧所在,或以文字论今古,或以流传地域论今古,或以传授范

  围论今古,都此牵彼合,未得根本,不知要领。廖平在治《春秋谷梁传》的时候,

  发现《谷梁》说制度与《王制》相同,再推之其他今文各经师说,亦莫不若合符节。

  相反,古文经学的制度则与《周礼》相合,而与《王制》绝相背驰。于是认为今古

  文学分歧的根本在礼制。再验之许慎《五经异义》,其中所载今古之别二百余条,

  也“专载礼制,不载文字”。于是,廖平专就礼制之别考察今古文学,认为,今学

  礼制在《王制》,古学礼制在《周礼》,著为《今古学考》,纲举目张,“然后二

  家所以异同之故,灿若列眉”。今古文分歧纠葛,得以缕析区分,如利剪断丝、犀

  角分水,各归部居,不相杂厕。千载迷案,一朝释然,其功固大矣、伟矣!因此论

  者将廖平区别经今古文学的《今古学考》,与清代顾炎武发现古音的《音学五书》、

  阎若璩驳证伪《古文尚书》的《古文尚书疏证》,同誉为清学的“三大发明”,实

  非过誉。无论学术崇尚如何,正直的学者都一致肯定这一点,俞樾称《今古学考》

  为“不刊之书”;康有为因读《今古学考》而引廖平为“知己”;刘师培称赞廖平

  “长于《春秋》,善说礼制”,又说“井研廖平,通贯汉师义例,寻源竟委,径渭

  分明;批驳郑玄、杜林、范宁谬说,击中要害,如泥墙崩塌。实乃深知经学家法义

  例之杰出人材,魏晋以来未之有也!”章太炎也说:“余见并研廖平说经善分别今

  古文,实惠栋、戴震、凌曙、刘逢禄所不能上”,“廖平之学与余绝相反,然其分

  别今古确然不易!”俞樾、刘师培、章太炎都是古文学家,学术主张与廖平“绝相

  反”,可是都一致给予很高的评价,其原因就在于他精熟汉师家法,善分今古之别,

  度越了前贤伦辈,因而诸贤皆乐于从善服义,翕然称扬他。

  自从廖平区分今古学之后,近代经学方免于依违两可的弊病。治今文者依廖平

  指明的博士师法,逐级以登高;治古文者,也依廖平所指斥的疵瑕完善其学术,巩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