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中国历代大儒_舒大刚+杨世文【完结】(48)

  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不见其事而见其功,夫是之谓神;皆知其所

  以成,莫知其无形,夫是之谓夭。(《荀子·天论》)

  天就是恒星运转、日月照耀、四时变化、阴阳风雨、万物生成。这种天,也就

  是运动着的物质自然界。

  天地万物的本源是什么呢?街子说:

  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

  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荀子·王制》)

  荀子这里把自然界分为五个层次:“最为天下贵”的最高层次是有气、有生、

  有知、有道德观念的人;第二层次是有气、有生、有知而无道德观念的禽兽;第三

  层次是有气、有生而无知、无道德观念的草木,即植物;第四层次是有气而无生、

  无知、无道德观念的水火,即无机物;第五层次也即最基本的层次是构成所有这一

  切的物质元素——无生、无知、无道德观念的气。这样,荀子就把无机界同有机界、

  人类同自然界的物类在“气”这个基础上统一起来了。

  荀子不仅以“气”为万物的本源,而且还对形神关系作了唯物主义的解释。他

  说:

  天职既立,天功既成,形具而神生,好恶喜怒哀乐臧焉,夫是之谓天

  情;耳、目、鼻、口、形,能各有接而不相能也,夫是之谓天官。心居中

  虚,以治五官,夫是之谓天君。(《荀子·天论》)

  “天官”、“天君”这些自然形成的形体、器官,是人类精神泛动的物质基础。“形

  具而神生”,先有了这些物质的形体,然后才产生了精神活动。这样,就揭示了精神

  对形体的依赖关系。这是先秦时代关于形神关系最卓越、最深刻的理论成果,是荀子

  对古代形神观的重大贡献。

  荀子还进一步揭示了宇宙运动变化的原因:“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

  起”(《荀子·礼论》)。这是说天气和地气相结合,产生万物;阴阳二气的接合

  和交互,引起了自然界的运动变化。这是从气本源说出发,从事物自身的矛盾来揭

  示自然界运动变化的原因,进一步论证了“天”的物质性,排除了主宰之“天”的

  存在。

  天是客观存在的自然界。那么,自然界有没有它固有的必然规律呢?荀子的回

  答是肯定的。其《天论》第一句就说:一天行有常。”又说:“天有常道矣,地有

  常数矣。”这些命题尽管表述有异,但其旨皆同,都是肯定自然界有它本身所固有

  的规律。这种规律是什么?荀子说:

  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荀子·

  天论》)

  天道“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规律性的存在是不以人的意愿、好恶为转移的,

  它具有永恒性、客观必然性。一方面,人们不能把自己的任何主观的成分、主观的

  性质附加给自然界;另一方面,天也没有任何主观的私怨私德,它不能干预人事。

  因为“道者,非天之道,非地之道,人之所道也,君子之所道也”(《荀子·儒效》)。

  天道并非人道,自然界的规律不能决定社会的变化。这种思想,就是所谓“天人之

  分”说。

  从此出发,荀子明确提出人类社会的治乱兴废,并不取决于自然界。他说:

  治乱天邪?曰:日月星辰瑞历,是禹桀之所同也;禹以治,桀以乱,

  治乱非天也。时邪?曰:繁启藩长于春夏,蓄积收藏于秋冬,是又禹桀之

  所同也;禹以治,桀以乱,治乱非时也。地邪?曰:得地则生,失地则死,

  是又离桀之所同也;禹以治,莱以乱,治乱非地也。(《荀子·天论》)

  天、时、地等自然条件,在大禹和夏桀的时代是相同的,但社会政治却有一治

  一乱的不同。这种比较说明社会的治乱主要不取决于目然,实际上已把社会治乱的

  根源由“天命”转移到人事上来了。

  荀子提倡“天人之分”,强调天不能干预人事,天道不能决定社会的变化。但

  他又认为天、人之间有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一面,只不过这不是天支配人类社会、

  主宰人类社会,而是人类社会利用和主宰自然界。两者之间,人是主动的,天是被

  动;人是治者,天是被治者;人是有意识的主体,天是无意识的客体。

  荀子的这种思想,主要内容有二:一是主张顺应自然规律,利用自然界。为此,

  他提出“天养”、“天政”的概念。他说:“财(裁)非其类,以养其类,夫是之

  谓天养。”(同上)“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荀子·劝学》)人与自

  然界,就是养与被养,假与被假的关系。他还进一步论述:“顺其类者谓之福,逆

  其类者谓之祸,夫是之谓天政。”(《荀子·天论》)“天养”只能“顺”而不能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