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中国历代大儒_舒大刚+杨世文【完结】(61)

  珍也,不作苟见,不治苟得,久幽而不改其操,虽随和何以加诸?举兹以旃,不亦

  珍乎?吾珍庄也,居难为也。”[注]“蜀庄”,即蜀人庄遵。“沈冥”,即潜隐自

  晦。“不作苟见”,不屑进见权贵。关于此,《汉书》还有一则故事,说是杜陵李

  强与扬雄友善,雄曾屡次向李称道严君平美德。後来李强出为益州牧,以为可以收

  用君平,临行,扬雄告戒说:“君备足礼数与之相见,此人可以得见,但不可使其

  屈身事人。”李不以为然。及至成都,致礼相见,面对君平的飘然清高,李强终不

  敢提让君平出来辅助自己的事。“不治苟得”,即不贪财货,亦《礼记·曲礼》

  “临财毋苟得,临难毋苟免”之意。“久幽不改其操”,即长期隐居幽处,自甘淡

  泊,也不改自己清虚自守的操行。由此看来,扬雄“博览无所不见”,得益于君平

  “博览无不通”;扬雄“清静无为少嗜欲”,得益于君平治《老》《庄》《周易》

  之学以及他的“沈冥”之习;扬雄淡泊名利,得益于君平“不治苟得”;扬雄“不

  事富贵”,得益于君平“不为苟见”……凡此,俱看出君平对扬雄为人和学术的巨

  大影响。无怪乎扬雄要再三地赞叹,比之于随侯之珠、和氏之壁了。《汉书》说

  “君平年九十余,遂以其业终,蜀人爱敬,至今称焉。”据学者考定,“君平益生

  于昭帝始元、元风之间(前86一前80年),卒于王莽代汉之时,即公元十年左右。”

  [注]君平能获得蜀人的普遍敬重,至东汉不绝,可见扬雄所称美,并非一家私言。

  君平之外,扬雄还有一门远亲林间翁孺,通明训诂,尤晓异代方言,扬雄从他

  学文字语言之学,为後来成为一名有成就的文字学家,奠定了基础。扬雄《答刘歆

  书》说:“雄少不师章句,亦于五经之训所不解。常闻先代囗轩之使,奏籍之书,

  皆藏于周秦之室。及其破也,遗弃无见之者。独蜀人有严(当作庄,俗人所改)君

  平、临筇林闾翁孺者,深好训诂,犹见囗轩之使所奏言。翁孺与雄外家牵连之亲,

  又君平过误,有以私遇少而与雄也。君平财有千余言耳,而孺翁梗概之法略有。”

  所谓“描轩之使所奏言”域“囗轩使奏籍之书”),即指周秦时期,朝廷所派使者

  收集的各地方言资料。当时藏于朝廷档案馆,周秦既亡,囗轩之书散在民间。中土

  “遗弃无见之者”,汉代博学如刘向者,亦只“但闻其官不详其职”。但在边远的

  巴蜀还略存梗概,严君平有数千言,林间翁孺则其书略备。“扬雄闻而师之”[注]。

  翁孺死而无後,其妻弃家改嫁,扬雄遂尽得林氏方言之书。後来扬雄作《囗轩使者

  绝代语释别国方言》(简称《方言》),就是以林书为依据的。

  除师事近贤外,扬雄还远慕前辈乡贤司马相如。自序说:“先是时,蜀有司马

  相如,作赋甚弘丽温雅,雄心壮之,每作赋,常拟之以为式。”仿照司马相如,制

  作大赋。又曾奇屈原之文远过相如,对屈原不遇明君,自沉于江的遭遇深表同情,

  惺惺惜惺惺,悯其人,“悲其文,读之未尝不流涕也”。不过扬雄并不以屈原采取

  自戕的形式为然,“以为君子得时则大行,不得时龙蛇,遇不遇命也,何必湛身哉?”

  将爱国情怀与老庄放达结合起来,这是扬雄的进步之处。于是作《反离骚》,自岷

  山投于江中,以祭屈原。此外,他还依傍《离骚》,引申其意,作《广骚》;依傍

  屈原《惜诵》以下至《怀沙》一卷,作《畔牢愁》。一则以展示他的惠思匠心,同

  时也借以表现自己的爱国热忱。这些赋大致作于而立之年,《广离骚》有“汉十世

  之阳朔”,阳朔是成帝年号,自前24至前21年,共四年;十世,自高祖、吕后至成

  帝为十世,後来雄作《甘泉赋》开篇即说“惟汉十世”,亦是这种用法。阳朔年间,

  正雄30至34岁之时,其时尚在蜀中,兹後扬雄又作有《县邸铭》《王佴颂》《阶闼

  铭》和《成都城四隅铭》(《文选》李周翰注说还有《绵竹颂》)等辞赋,却给扬

  雄斐声京华带来了契机。这些赋大都是对家乡山水景物的歌颂。汉赋讲究“弘丽温

  雅”,弘即博大,铺张扬厉,气势磅礴;丽即富有文彩,华美可观;温即温和含蓄,

  借物托意;雅即典雅,盛陈典故。总之即要求做到大气势、好文采、深寓意、大学

  问。一篇好赋,往往集作者辞章、才气、哲思与数典于一体。赋其实也是文人才学

  识德等素质的综合表演。因此许多文人为了一篇好赋,常常搜肠刮肚,冥思苦想,

  为收集典故和谋篇布局,耗费十数年功夫。张衡写《二京赋》花了十年,左思作

  《三都赋》用了一纪(十二年)。而扬雄在而立之年便已写成这样多赋篇,充分显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