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帝国政界往事:大明王朝纪事_李亚平【完结】(13)

  在乡村街道上,摇着铜铃,大声朗诵宣讲皇帝亲自制定的六谕:

  ———要孝敬父母,要尊重尊长,要友爱邻里,要教育好子女,要安居乐业,不要为

  非作歹!

  为了使农民能够安居乐业,朱元璋对他们的生产与生活作了相当细致入微的考虑与安

  排:“如今天下太平,老百姓除了按照自己的本分交公粮和当差之外,并没有什么其他的麻

  烦。因此,你们务必要用心打理自己的事情,以做到丰衣足食。每户务必要按照国家号令,

  依法栽种桑树、枣树、柿子树和棉花。这样,每年养蚕生产的丝绵,可以丰衣;枣、柿子

  可以卖钱,遇到歉收年景可以当粮食。此事对你们老百姓有好处,乡村里甲老人务必要经

  常监督检查。若胆敢违背,家迁化外———流放到边疆去。”

  这是朱元璋的一个极其有名诏令的部分内容。

  作为农民,这些已经足够了,作为皇帝却还远远不够。朱元璋沿着这条道路继续往前

  走,终于让我们知道了什么才叫皇帝的心思。

  朱元璋在全国推行了一套极有创意的引凭制度。这套制度将身份证、通行证、许可证、

  各种执照之类熔于一炉又分别打造,对于各种职业、各种身份的活动方式及其范围作了严

  格甚至是严厉的规定,其管理可谓细致入微。

  ———商人有商引,无引以奸盗论处。

  ———贩盐有盐引,卖茶有茶引,无引以走私论,处死刑。

  ———百姓外出有路引,凡百里之外,无官府发放之路引者概可擒拿送官,告发、擒

  拿者有奖,纵容者问罪。

  ———凡行医卖卜之人,只能在本乡活动,不得远游,否则治罪。

  ———人民出入作息,必须乡邻互知。有行踪诡秘、不务正业、游手好闲者,皆“迁之

  化外”———流放到边远地区;藏匿者同罪;对于此类人士,允许四邻、里甲、亲戚诸人拘

  拿到京重处;若坐视不问,一旦作奸犯科,上述人等全部连坐。

  ———百姓邻里必须互相“知丁知业”。就是说,凡成年男子,各人从事何种职业,每

  人现在何处高就、何地发财、何种营生,必须彼此知晓,否则人们可以以奸人———就是

  坏分子论处报官。

  ———农民则被要求“不出一里之间,朝出暮入。作息之道,互相知晓”。就是说,农

  民只允许在一里地范围内活动,早出晚归。何时睡觉,何时起床,必须互相知道。

  此处透露出的信息,味道很糟,它是如此的乖戾不祥,充满了令人不安的气息!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曾经广受讥讽的诸如“小脚侦缉队”者流的历史渊源。而若从后来

  实际发生的事实层面判断,“小脚侦缉队”之类,可能是由此导致的诸多丑陋罪恶里,最为

  轻微的一种。从此以后,太多让人笑不出来的东西,由此演变着,生发着,弥漫在大明帝

  国及其以后的岁月里。譬如锦衣卫、东厂等特务组织的大规模出现与泛滥,显然与此种思

  路,同出一炉。

  于是,我们知道,事情开始变得不好玩儿了。(九)

  十、为了实现皇家利益的最大化,除了需要搞定农民之外,还需要搞定另两个社会阶层,

  姑且把它们称之为帝国的中部社会和上部社会。

  这个国家已经和牧歌、田园诗之类不沾边儿了。它根本就使整个国家底部演变成了一

  个大型集中营,活泼泼的社会变成了弹性甚少、具有高度刚性的板状结构。生活在其中的

  人们,被分割成无数个独立单元,相互间本来就少的联系,又被强力掺进互相监视的关系

  因素,于是基本沦为生产与生殖机器。期待着其间还会有多少生机、活力与创造力,是为

  奢望。

  诚如我们所知,上述情形中的一部分在后来一口气持续了六百年,直到 20 世纪 80 年

  代改革开放以后,方告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就这样,朱元璋在大体完成对帝国社会底部形态理想化塑造的同时,也完成了他自己

  从放牛娃———农民———游方和尚流浪汉———争夺天下之豪杰———帝国皇帝这样一

  个心理人格的塑造。

  随着岁月的流逝,我们会一再有机会看到,他的这种帝王人格塑造,还将在他对帝国

  社会中部与上部形态进行理想化塑造的过程中,惊心动魄地展开。与他已经做过的上述事

  情一样,其过程、结果和对后世中华民族的影响,至深且巨,创巨痛深。

  这里所谓的帝国底部,如上所述,指的是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工匠即手工业者和

  小商贩而言。诚如朱元璋曾经做过和我们所知道的那样,每当社会动荡之际,这一部分人

  便自然成为动荡的载体。将他们牢牢钉死在土地、职业与有限的活动半径内,是帝国安详、

  宁静、和谐的前提与保障,也是朱家天下万世一统的前提与保障。这肯定是皇家最高利益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