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腾飞我的航空时代_安溪柚【完结】(982)

  按照航空材料研究所最新的实验结果像是,添加16.7%金属铼的铝钛合金,不但强度增加了320%,耐热温度也从过去的1100摄氏度,增加到1563摄氏度,使用寿命更是现如今普遍使用的镍基合金的2.6倍。

  而且质量更轻,效率更高,也就是说,未来应用铝钛合金的航空发动机的燃油经济性会更高。

  这么好的东西腾飞集团巴不得立马就用在自己的航空发动机上。

  可是这种融合铼金属的冶炼工艺非常高,实验室内还可以,工业化却远没有达到成熟的要求,更何况6.7%的添加量也着实大了些,成本上也划不来。

  当然,最最重要的是国内的铼金属矿根本满足不了大规模生产需求,所以这些年腾飞集团一直将含铼的耐热合金放在实验室里做各种前瞻性的试验研究,并没有急迫的投产。

  这也让林光华挑大梁的TRJ-500的5000公里增程版,TRJ-500NB迟迟无法落地,没办法,推力达到6.5的涡扇发动机迟迟拿不出来,TRJ-500NB就只能在图纸上吃灰了。

  现在好了用两架TRJ-500和八架同机型的十年租赁期换取了易于冶炼的伴生铼矿,林光华只觉得这个买卖做得太值了。

  别说是这些了,就算翻个两番林光华都觉得自己赚大了。

  要知道这个矿上的铼只要被腾飞集团掌握,不出两年,航空材料研究所潜心研究数年的第二代镍基高温合金就量产,随后第二代6兆瓦核心机便会落地,6.5吨推力的涡扇发动机即刻就能在棉花的航空动力厂投产。

  有了发动机,别说5000公里的TRJ-500NB,就是10000公里的TRJ-500ZB都是小儿科的事情,因为第二代核心机落地,6.5吨的推力只是小儿科,7.5吨甚至8.5吨的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就跟下饺子一样从航空动力厂生产线上下来。

  届时TRJ-500NB和TRJ-500ZB只能算个弟弟,80到120座的TRJ-700,TRJ-900才是撑起腾飞集团的扛鼎之作!

  对腾飞集团重要到近乎决定命运与未来的金属元素,就这么拿到手,林光华如何不心跳,又如何不激动!

  但林光华那难以掩饰的兴奋之色落在外人眼里却是一脸的羡慕,他们到是不清楚协议上的内容,更不清楚里面涉及到铼矿,但他们却看到六个国家的使领馆工作人员众星捧月一般把手里的合同往林光华手里塞,那积极的模样就跟粉丝见到明星一样,就差当场疯掉。

  但这并不是重点,真正让外人震撼的是这几个国家采购的数量,全款入手加租赁居然达到了118架。

  总金额更是达到令人咋舌的50亿美元。

  第八百七十二章 鹬蚌相争

  那可是50亿美元,别说是赵主任和方勇了,就是埃多奥和克里尔多等一众巴西航空航天局的专家都不淡定了。

  要知道支线客机这东西,巴西航空航天工业公司在八十年代中期研制生产的EMB-120型支线客机便在世界支线客机市场上闯出一定的名气。

  进入九十年代,随着巴西航空航天工业公司资产重组,引入一部分私人资本,该公司便在巴西航空航天局的支持下,以EMB-120为基础开始研制EMB-140型支线客机。

  后更名为ERJ-140系列支线客机,除了尺寸偏小了一些外,性能上与腾飞集团的TRJ-500支线客机基本相当。

  但也正因为如此,巴西航空航天工业公司在这个项目上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从1989年提出初步的计划,到1991年项目忽然终止,之后经历重启,到得现在ERJ-140系列支线客机连个眉目都没有。

  若非如此,埃多奥和克里尔多也不可能满世界的跑,为的正是能给巴西航空航天工业公司这个拳头产品寻找稳定可靠的零部件供应商。

  这也是没办法,巴西航空航天工业在南美一骑绝尘不假,但从世界维度上看,巴西航空航天工业却是个典型的偏科生,飞行器的设计、研发、乃至部分制造都没问题,甚至在某些领域还是世界先进行列。

  可若是将巴西航空航天工业掰开了揉碎了就会发现,真正属于巴西自己的东西着实是少之又少。

  工业设计依靠的是美国洛马、波音、诺斯罗普等巨头的帮助;生产设备是欧洲的定制产品;金属材料从美国铝业公司进口,高端复合材料是日本和西班牙的产品……

  算来算去只有很小的一部分是巴西人自己生产,然后在本土的生产线将这些从世界各地网罗来的材料、部件、产品整合到一起,生产出所谓的巴西“国产”飞机。

  按照全球化的发展,巴西航空航天工业公司这种以全球供应商为基础的飞机生产体系是非常符合当今经济一体化的发展理念的。

  并且实实在在从中获得了极大的好处,不说别的,超一流的成本控制就不是一般的飞机制造商能够比拟的,如若不然巴西航空航天工业公司的EMB-120支线客机也不会在世界范围内取得良好的销售业绩,进而冲垮了不少老牌支线客机生产企业。

  问题是这种玩儿法好处不少,但却要有一个必要的前提,那就是本身的实力够强,技术够硬,能够在关键时刻替代跳反的供应商,用绝对的实力按着跳反者的脑袋在地上使劲儿摩擦,如此布局全球,号令业内才能达到最大的效益。

  就比如说波音。

  低端制造业在拼命的从美国外流的确不假,但高端的航空制造业却牢牢的握在美国人的手里,上到高端的航空发动机,小到普通的金属铆钉,美国完全可以抛开世界供应链自给自足,唯一的不足可能就是成本有些大,其他的没有任何问题。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