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相配_步兰亭【完结+番外】(20)

  裴菲看得手痒:“好想摸一把。”

  但未经主人同意,再手痒也得忍着,像馋猫看见了一碗鲜美的鱼汤,那汤外却落了个锁死的笼子,猫爪子伸了半天,还是恋恋不舍地收了回去。

  这时,郑老师和徐老先生出来了。

  徐老先生古稀之年jīng神矍铄,做了一辈子木偶,布满皱纹的手上满是老茧与细小伤疤,那是岁月刻下的光荣印记,足以告慰几十年风雨不歇的jīng雕细琢。

  徐老先生笑道:“感谢同学们对布袋戏的喜欢,年轻人爱玩的东西太多了,很少会有人不远万里来看看这些传统小玩意。”

  他口中的小玩意凝聚了他一辈子的心血,却因阔别大众视野太久,被遗忘在了这片生根发芽的土地,在小小的南方城市里千年如一日地延续伟大的生命力。

  为了展示雕刻工序,徐老先生决定亲自cao刀刻一个布袋木偶。

  木偶名叫钱如命,是漳州布袋戏经典剧目《大名府》里的门官,故事qíng节改编自《水浒传》,取材于梁山好汉混进大名府救玉麒麟卢俊义的故事。

  老先生从院子里挑出一块樟木,拿了把小斧子坐下来细心砍削,众人围在他身边,听他解释:“这叫打坯,把完整的樟木劈出一个人偶的大致形状。”

  有些城市里的年轻人只在影视作品里见过斧子,且常常是肌ròu大汉举起斧子将圆木一劈两半,这还是第一次看见有人左手执木,右手执斧,庖丁解牛般运用自如,果断而利落地刻出了木偶头和身体的轮廓。

  接着是刻坯和打磨,尖刀细刻地描摹五官四肢。

  这是一项jīng细活,越是手艺娴熟之人,越会在细节处琢磨。小刻刀窝在掌心,指尖与木偶间仅隔着一公分长的刀面,一时不慎便在指腹或指甲上划出了血印。

  裴菲忙从包里翻出酒jīng棉签,老先生却只随意地擦了擦,贴好创口贴继续雕刻。

  他说:“雕木偶哪有不伤手的,习惯了,不碍事。”

  刻画完毕,下一道工序是裱纸,将棉纸贴在木偶头上,一来便于上色,二来保护偶头不会损坏。

  徐老先生说:“以后用久了,想翻新时,将偶头泡在水里,将棉纸撕掉就能重新用了,不必再另刻一个。”

  陆晔好奇:“不会泡坏吗?”

  “只需泡到能揭下棉纸就成,不会太久。”

  凌平笑道:“挺好,还能循环利用。不怕虫蛀,不怕水泡,这木偶生命力够qiáng大。”

  裴菲低声说:“怕火。”

  她以前看布袋戏,最喜欢的那一批角色木偶,在意外造成的大火中付之一炬,即便后期剧qíng又做了新偶演出,也不可能和原先一模一样了。

  若将整个流程简单粗bào地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相当于木工活,包括雕刻和眼部四肢的机关安装。第二部分类似画画,上色、画脸、贴须,将偶头描绘出符合角色特点的面部图样,像钱如命这样的反派jian角,加两撇胡须更是锦上添花。最后是穿衣,将军穿铠甲,门官着朝服,和尚道士、才子佳人皆有其衣物。

  徐老先生家的木偶,衣物均有其妻子fèng制,夫妻俩搭档了半辈子,一个雕刻,一个fèng衣,默契不在话下。

  很快,穿红衣、摇扇子的门官钱如命木偶便出现在了老先生的掌间。

  木偶的眼珠是用一根细木棍连起的两个小木球,cao偶时用食指轻轻一拨,立刻上下滚动,活灵活现。

  裴菲已经按捺不住了,笔记本早被她卷成空心圆筒握在胸前:“老师,我能摸一下吗?”

  “当然可以。”

  老先生笑呵呵地递给她,几乎是在触及指腹的一瞬间,裴菲激动得差点热泪盈眶:“我从没摸到过三次元的木偶……”

  姜笑南揽着她的肩,调侃道:“动漫还出手办呢,你家布袋戏不出手办吗?”

  “出啊。”提起这话题,裴菲就忍不住掬一把辛酸泪,“手办好贵好贵的,买不起啊南姐!”

  她说着便往姜笑南身上倒去,被姜笑南一把推开:“瞧你这点出息。”

  陆晔没跟着闹,搬着小板凳坐在徐老先生和郑老师旁边聊天,自觉目前全支队只有他还记得要面谈取材了。

  临近中午,艳阳高照,徐家清贫惯了,不到高温天便舍不得开空调,只把前后门都敞开了,人在檐下yīn处坐着,舒舒服服地chuī着天然风。

  老先生问他:“你们一群学生,又不是学艺术的,怎么会想到调研这个?”

  陆晔不好意思说是冲着旅游来的,只能现场胡扯:“有一次听一个昆曲的讲座,介绍我国传统戏种时提到了木偶戏,提线木偶见过不少,布袋木偶却是第一次听说。我们觉得调研传统手工艺很有意义,就过来了。懂的不多,可能有说错的地方,让老师见笑了。”

  徐老太太端出来半盆西瓜,笑道:“他呀,最喜欢你们小孩子来问东问西了,一问就带劲。”

  而后又取笑老先生:“天天嚷着没人愿意学雕偶了,这不,北京的大学生都过来看你了。”

  生活条件所限,徐家二老都没念过大学,提起A大的招牌,总有种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崇敬之意,连带着对这群学生也高看几分。

  陆晔没把这话当回事,心里很清楚,他们这群破小孩除了打扰人家,实在gān不出几件利国利民的正事。

  他适时地转移话题:“徐老师,您gān这行多少年了?”

  “从十六岁起就跟着我爹雕偶,”徐老先生捧着一瓣西瓜,露出满是皱纹的手背,“算起来也有五六十年了。那时家里条件不好,日子都过不下去,哪有钱供我读书啊,只能出来赚钱养家咯。”

  许是年纪大了,心态平和,提起往日苦难,还能有苦中作乐的闲qíng逸致。

  “后来也没想过转行吗?”陆晔顿了顿,还是把话补全了,“现在看布袋戏的人不多了吧。”

  但凡用点心的家长,当孩子考大学报志愿时,也要评估一下某某专业是不是夕阳行业,还有多大的发展前景。雕偶这行,纵是起源于漳州,兴于漳州,也终究赶不上日新月异的信息化cháo流。

  郑老师闻言,伸出食指凌空点了点他,说:“还是年轻,说得轻松,转行哪有那么容易?”

  老先生摆摆手:“不怪他,A大出来的又不愁找工作,哪用得着像我们一样瞻前顾后。小伙子啊,手艺人靠手艺吃饭,进了一行,就不容易出来咯!”

  一辈子只做一件事吗?

  哪怕最初是迫于无奈选择的,也要一条路走到底吗?

  陆晔扪心自问,假使是他陷入这样的境地,怕是有一点闲钱就飞奔着去làng了。更何况大千世界,诸多繁华,他又不是坐得住冷板凳的人,怎么可能甘心守着一块木头和一把刻刀过一生。

  徐老先生显然境界比他高得多了,不但坚持了一辈子,还真的做出了成绩。

  或许与不言不语的器物打jiāo道久了,匠人便生出了几分格物致知的心xing,辅以阅历与品格的锻造,便成了传说中的匠人jīng神。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 嘉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