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近现代女尊]锄下有火_孢子叶球【完结】(31)

  “为什么?”王高从问道,似乎并不相信秋穆的判断。

  秋穆把她正在用来记录的钢笔的插回笔帽里,放在那支钢笔的旁边,说道:“这两支是同一个牌子、同一个型号的,只不过你家那支上面有国民党的党徽而已。”

  “那秋主任你这支笔……”王高从不禁有些疑惑。

  秋穆并没有感到什么奇怪的地方:“这笔是我之前的工作单位发的,但我大概知道出口的价格是多少。”

  她说出来这话,王高从稍作推断便猜道了她之前多半儿是在苏联工作过。因为那支国民党官员赠送的笔事实上是苏联产的③,而秋穆说话完全是丘阳本地的口音,一点儿也不像是在中国的大城市长时间呆过的人,那就多半儿是从苏联来的了。

  然而这句话在别的人耳中会产生何种联想,却又无处得知。

  王高从只好同意了这支笔顶多值五百斤粮食的说法,而后又和另外几个乡亲争论起那个青铜的香炉来。

  最终这些东西都记录好了,一并收拾到了仓库里。当下村公所并不准备立刻把这些东西分给群众,一方面是区苏维埃还并没有真正开始要求下属各村分配地主富农的剩余财产,一方面则是由于马上就要到秋收农忙时节了,这时候乡亲们不想要什么值钱的金挂坠儿、银镯子,而更需要时间和劳动力。

  不过秋穆还是特别对民兵队的姑娘们嘱咐了,这些值钱的东西一定要保管好。村公所打算在秋收之后拿这些东西给村里购置一些牲口和农具,好让乡亲们赶紧把冬小麦种下,来年还要用这些来种玉米。

  那两个负责值夜班看守仓库的姑娘自然是点头答应,连连说着让秋穆放心的话。秋穆看着她俩并不觉得很靠谱,但转念一想村里都是乡里乡亲,谁会去打那些玩意儿的主意呢?况且那些东西拿出来一看就知道是从地主家翻出来的,除非带出村子、弄到城里去,否则也卖不出去啊。

  于是她就和李有河一起回家了,吃了以棒茬儿粥为主的晚饭,而后讨论了一下儿秋收的事儿。

  丘阳一般的耕地上一年要种两季作物——在夏季播种玉米,秋季收获,而后种下冬小麦,来年初夏收获——所以农忙主要是在夏、秋两季。而李有河已经把她分到的那块儿地换到了她原先的地旁边,顺便也把秋穆的分到的地换了过去。她原想着秋穆大概不怎么会做这些农活儿,她不如干脆把秋穆的那块儿地也一起收了,然而秋穆却并不同意。

  “我还是自己干吧。”秋穆说道,“我总不能一直靠着你生活。”

  “哎,没关系,”李有河笑了笑,“我干的过来,又没多少——”

  “这样不行。”秋穆拍了拍她的肩,“你不觉得怎么样,可是别人看见了总归觉得不好。”

  秋穆是怕其他人误以为她和李有河有什么特殊的关系,而影响到李有河的名誉——毕竟这姑娘还没结婚呢。然而李有河只觉得她是怕别人以为她当了干部就不想干活儿了,不禁笑着说道:“哪有那么严重?大家都是朋友,互相帮忙儿不是正常事儿嘛。”

  注释:

  ①《翻身》第141页:“王恩保……他作为国民党第五区党部的书记长,在各个村庄组织了二十来个人,其中大部分是地主。他们一方面攻击新干部确实犯过的错误(指在清算运动中的过火行为,如打地主等),另一方面无中生有地散布流言蜚语……南舍一个叫明俊的民兵被吊死在一棵树上……原来的区长郭黄狗在天主教势力强大的李家村,被人抛进了一个枯井,受了重伤。”

  ②商品价值是“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力或抽象的劳动力”,而与使用价值没有必然关系。这也是奢侈品看似没什么实际用途但价格昂贵的原因。

  ③自孙中山时代开始,国民党曾接受过来自苏联的大量、各方面的援助。

  作者有话要说:  ————(以下是小剧场请勿当真)————

  Q:为什么秋穆只担心影响李有河的名誉,而不担心影响她自己的名誉?

  A:因为作为总攻,并不担心被说成郎郎腔儿啊:P

  ————(以上是小剧场请勿当真)————

  事实上是由于秋穆在这方面本身就没有什么“名誉”……

  设定中秋穆和亚历山大、帕维尔和埃德加都存在某种关系→v→

  ————————

  在下在未来的大约一星期内又要去外地(桂林),所以这段时间的更新并不能够保证……不过在下会尽量抽空儿写一写的,也会及时关注并回复留言:)

  ————————

  到了桂林发现这几天的安排都非常满,并没有时间在手机上写东西,所以五天之内肯定是更不了了的……

  在此通知,顺便欢迎加群(570361418)讨论(??ω?)?

  ☆、第三十一章:计算失误

  第二天,秋穆很早就起床去了村公所。

  昨天从王高从家收过来的地需要尽快分了,好赶在秋收之前让乡亲们拿到新地去收粮食。如果等到秋收之后再分,那些地究竟该归谁收就又会成为问题。王高从肯定没有义务再雇人来收粮食,然而村公所如果指派民兵队去收,则又是占用了民兵队员们自己的时间——她们到底是先收自家的地,还是先收这些“公家”的地?无论是哪边儿的地因为收晚了而受损失都是不合适的。

  有了分秋云山的地的先例,王高从家的地自然也就按照群众缺地程度进行分配了。但这分法说得容易,事实上又得涉及到许多计算。这个工作量不可谓不大,秋穆就着井水咽下去从李有河家带的半个玉米面儿的窝头,拿起笔又投入到了复杂的演算当中。

  秋穆算了大概一半儿,正想停下来歇会儿,瞄了一眼之前最开始时的演算纸,突然发现其中一个竖式计算似乎有点儿问题。她心里咯噔一下儿,连忙拿起那张演算纸看了看,而后惊恐地意识到由于这个地方写得太潦草而少进了一位,事实上她之后都代入了错误的数据。

  秋穆不死心地想利用错误数据与正确数据的比例关系来推导之后的正确数据,以此来避免彻底重算,然而分析了半天,却发现上述代替方式的计算量似乎比重算更大,于是只好放弃。

  她把这些已经彻底没用了的演算纸团起来扔进废纸篓——其实也就是一个制作失败的竹篓,被编竹篓的老大爷捐给了村公所——而后却趴在桌面上丝毫不想重算了。

  秋穆绝望地抓着头发,内心里非常想要一台手摇计算机①。原先在分子钟小组的实验室她是多么嫌弃那玩意儿——又要摇来摇去,又要记录——然而现在如果有谁能把那台老机器从莫斯科邮寄到丘阳,她愿意以她能给出的任何东西做交换。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 女尊文